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从生活实际出发,努力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 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当前思政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课堂教学建议和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就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大家探讨交流。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建议  专业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当前思政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大家探讨交流。
    一、课堂教学建议
    1. 制定教学目标要关注适切性、针对性
    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其更有针对性,实现班本化教学。比如,七年级上册第2课“学习新天地”中“学习伴成长”这一教学目标而言,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学生,就有不同的侧重。城市生活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经历,作为重要学习途径的阅读则可以成为这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一些农村的学校而言,可能这些学生的家中就没有几本书,阅读的快乐这个目标就不太合适,对于他们而言,农作物的认知,参与劳动的快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这些农村生活的经历,则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2. 实施教学活动要关注生活性、生成性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说教抵不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感受。八年级上册第3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在现实授课中,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超市购物结账时有人插队节省了时间,通过违规获得利益。”面对这种教学的生成,教师应该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群众对这种违规行为是什么反应?”,“如果是大的违规(触犯法律)他会承担什么后果?”。当然,这种引导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从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反应,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更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真实感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进行课堂评价要关注及时性、有效性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以前在笔者的日常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好!”“讲的不错!”到底好在哪?评价很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导向作用。在听过一节思政优质课后,笔者觉得上课老师的教学评价非常有特色,如“你的看法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应该会有别的发现。”“说的很棒,声音让全班同学听见就更好了” ……,不仅评价用语非常丰富,而且用得很具体、很恰当、针对性强又富有激励性。课后笔者深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就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
    二、教师专业成长
    1.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统编教材的使用考验着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统编教材铸魂育人的价值。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尤其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学永远大于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看教材,在遵循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自选教学案例或设计替代情境,灵活地运用教材、充实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教师不只是教学的执行者,也可以是课程的设计者,对于教材中一些无法兼顾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的地方,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开发更符合本地、本校、本班的课程。
    2.重视对先进课堂教学范式的学习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特级教师胡召霞的“一四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范式为所有小学思政教师开启了一道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门。简单而言,这个教学范式归纳起来就是“一前一后,是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通过课前导学准备,课中四个活动设计,课后实践活动来完成一节道法课程的教学。四个活动设计从基础活动(是什么),提高部分(有什么),辨析巩固(怎么样),拓展行动(怎么做),逐渐展开,层层递进,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与方式,避免了教学的生硬和僵化,教学过程以生活化、活动化为核心,以相关社会知识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亲历各种道德与法治问题、事件,明白事理,增强责任感,提高规则意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重视反思这一检验教学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如何评价,一直是困扰思政教师的难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它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需要学校整体德育的共同努力。因此,对于这门课程而言,评价的难题要求我们从教学结果的评价转向教学过程的评价为主,即从评价学生的表现转向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为主。而教师的反思又是教师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路径。从检验教学的角度看,建议教师从这样几个维度进行反思:
    1.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道德或社会性发展需要(困惑);
    2.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注了学生生活经验;
    3.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教学过程中是否是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为基本形式;
    5.通过授课,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6.再上这一课,会有哪些改进和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思政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发布日期:2021-01-19 11:02:5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