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更多>>
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要:
美术是一门关于视觉的艺术,无论是美术的教学活动还是美术的创作活动都要依据视觉的审美能力来进行。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在美术学科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也被称为视觉识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判断至关重要,但是这种能力属于主观思维的一种思考方法,在培养中没有固定的程式可言,因此教师往往在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中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期望能够帮助广大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实际上是一种在视觉上的情感表达,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在产生美学效应的同时,我们也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以及情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越用美术这种视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这是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重心仅仅放在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上,也应该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进行重视,通过适当的视觉识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在美术作品中体会到更层次的含义,并具有独立的审美判断。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思想上会经历一个快速成熟的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加强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意识,用一双具有审美能力的双眼,去感受美术学习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整体提升。
视觉识读能力的意义
视觉识读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能力,想要了解具体的视觉识读能力的意义需要将这一名词放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去体会。所谓视觉就是指学生利用眼睛这一感觉器官对特定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识”既是认识和判断,在美术教学中指的是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所谓“读”既可以理解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学生将内在情感转化为视觉语言的能力。从总体上来说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就是围绕这几个字展开的。同时视觉识读能力是基于学生对美术长期的思考和学习中形成的,同时这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教学工作。这种能力在具体的表现中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巧上的,比如学生在欣赏一幅画作时,学生可以通过作品中蛛丝马迹对整个作品的结构,以及绘画的技巧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解读创作者情感表达方面的,同样一幅画,不具备视觉识读能力的学生可能只能看到画作本身的内容,而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则能通过画作看到作者更深层次的表达。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着重训练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识读能力后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创作,创作的主题可以选择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保证学生能够以真情实感去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逐渐对绘画的技巧进行完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策略
2.1重视感悟式教学,强化视觉感知能力
在视觉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就是对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进行强化。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欣赏画作自行感悟,美术是一门注重感悟的学科,这种感悟力的提升不能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提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来自行领悟的。教师在讲解我国古代艺术时,往往喜欢将大量的篇幅都用在“讲故事”上,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提升极为有限,正确的方法是提出几个有关于作品艺术性的问题,然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行欣赏与思考。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分析作品的艺术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在课程刚刚开始时就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总结,这会给学生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美术是一门很主观的学科,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对于作品的解读很可能与教材本身的解读不一致,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解读就是错误的,只要是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合乎情理教师就应该鼓励这种独立的思考。比如学生在欣赏罗立中的《父亲》时,有的学生可能理解到的画家对“父亲”的敬佩与爱,有的学生可能感受到的是画家对中国农民深深的同情,这两个看法侧重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这种对于画作的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2重视对比式教学,强化视觉解读、
在美术学习中,审美判断能力很重要,但是美术的作品成千上万,其形式也是不胜枚举,不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格化的差异,学生置身其中很难对这些作品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多作品的情感表达比较内敛,学生很难通过作品感受到其中的含义,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品本身的表达方式不利于理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阅历,审美判断能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风格相似的美术作品,找出作品中的差别之处并加以分析,通过对比式的教学学生可以对美术鉴赏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对于作品的解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2.3重视个性教学,强化人文意识
美术学科注重情感表达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保护并尊重。美术作讲求一定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这种独特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人文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这个主题下自由的去发挥创造,以此将学生的个性,转化为对作品的创造力。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人文意识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备一定人文内涵的独特的作品。
总结:
研究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符合未来美术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对当今的美术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以此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美术的能力的综合提升。
发布日期:2021-01-11 10:21:4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