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更多>>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点燃学生“闪耀光芒”——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德育工作
摘 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是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的综合。德育与体育、美育、劳育息息相关,其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效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主要阐述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德育工作应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全体学生的闪光点,实施刚柔并济的班级制度,由此确保更为科学的开展德育工作,提升教育实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个性差异;德育教育
每个人的长相、性格都会存在相应的差异。要找出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很抑郁、有的人很活泼;有的人反应迟钝、有的人反应迅速;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唱歌。总的来说,个体与个体间都有显著的个性差异。个体差异实际上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心理。在同个发展时期的人,尽管心理特征大同小异,但实则同中有异,个性始终夹杂于相同的心理中。
初中生与高中生、小学生都不同,他没有高中生的自觉性与成熟,也没有小学生对老师的自觉服从,他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萌芽独立与自主意识,但童心与幼稚心理也依然保留。与此同时,初中生好奇心极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如若不慎极易染上不良习性,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还会有偏激、叛逆等诸多成长问题存在。因而,初中教师都应多加观察初中生,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道理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使得在教师的教导之下所有初中生都可健康成长。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由下述几方面阐述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
一、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都将核心放在学习上。但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成绩已不是唯一的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是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的,只要做好这些工作,才可确保“教书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文化成绩变化有所关注外,还会重视学生的学生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例如,近期班级有名女同学找我吐露心声,告知我班级并无愿意与她交朋友的同学,她很渴望有真正的朋友。对于该名同学的问题我引起高度重视,因而对其的人际交往过程进行观察,从观察过程中发生她很喜欢“黑”其他同学,常常开玩笑,导致同学们都会疏远她。我在了解情况后,与她进行交谈,她认为自己都是在开玩笑,只有小心眼的同学才会当真。对此,我告诉他问题的原因在她自己本身,嘲笑、诋毁他人会给别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危害,并认真的要求她尽快改掉这个坏毛病,否则很难交到朋友。
又如,班级有一名女同学对跳舞非常感兴趣,但她家长却认为初中时期应当以学业为主,跳舞是“不务正业”,导致学生在某段时期失去笑容、闷闷不乐。在与其的交谈中我了解了这些情况,还与该同学一起劝说她的家长,该同学向家长保证会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舞蹈,我也告知家长舞蹈是一门可锻炼身体,又可陶冶心理的艺术,合理安排时间,就不会影响正常学习。在我们的劝说下,家长同意让她学习舞蹈,她立即喜笑颜开。
实际上,班主任的一些小举动都会给初中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若班级的这两名女同学,她未感受到我的关怀,不敢卸下心理防备来告知我她的心事,我就无法去引导她,其中一名极有可能一直会苦恼交不到朋友的问题,另一名可能一直处在无法学舞蹈的闷闷不乐中。
二、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若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必然无法完成预期教育目标。所谓的因材施教,此处的“材”是指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征,而“因材施教”,就是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认可差异,由学生的具体状况入手,区别对待,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德育教育。[1]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转变以往地注重集体教育,过于强调集体性,忽略个体要求、忽视自我意识培养的德育模式。定下的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过于空泛,引发了学生依赖性强、双面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弱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差异制定多层次的德育目标。[2]且德育还应确保形式多样,顾及全体同学的自尊心,不可动不动就训斥、惩罚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和气的与学生沟通。不管你选择的方式是谈话、赞扬、责备的哪一种,都必须确保不可对所有学生都千篇一律,否则会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真情实感,极易使得学生对你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将重心放在引导、点化上,让学生挖掘道德价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用道德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不同层次的进步。
在德育过程中,我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对于个性倔强的,此类学生往往都是非常热情、爽朗的,情绪都表露在外的,性子相对较急,比较粗心。在教育此类学生时,我都会以培养其稳中、沉着、克制忍耐的品质为主。例如,在任教过程中,我发现班级有两名学生正是“个性倔强”型的,他们大方、热情,脾气急躁,比较粗心。对于此,我专门找他们谈过话,引起他们对此问题地注重,通过我的针对性的批评教育,他们的此缺点已慢慢改正。
对于个性活泼的淘气型学生,此类学生都是亲切、机敏、灵活,有兴趣爱好的,但不够踏实、情绪容易波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此类学生如若未开展正确的教育,即使成绩优秀也会快速成为双差生,甚至于有些还会引起伤害事故。我班一名淘气型学生有一次放学骑车时“放飞自我”,导致手臂骨折,我便与其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配合支持下,用此学生的行为作为班级的“反面教材”,教育学生应该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慢性子的学生,此类学生很能克制自己,平常遵规守纪,但惰性很大,不喜欢活动,常给人萎靡不振的感觉。我班级里就有几个慢性子的学生,有个较为突出的,在平常走路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做作业等与其他同学相比都较慢,成绩状况也不佳。对此,我找他多次谈话,耐心的教育他,引导他多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专门训练过他的写字速度、读书速度等。之后,此学生的慢性子有所改善,成绩也提升了不少。我深刻的感悟到,对于慢性子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且是真心想要帮助他改变不良习惯,积极鼓励他们,这样才可取得较好的成效。
对于较为敏感且心眼多的学生,此类学生通常都是自尊心强、谨慎、心细的,但多疑、孤僻。之前听某班主任反映,他班有名女生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想退学。经家访得知,该名学生以前成绩非常不错,后因家务多的缘故而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此学生原本就性格孤僻,班主任曾公开在班级批评过她,导致她更不愿待在班级。得知这些情况之后,我与该班主任进行交流,并联系此学生的家长,动员学生回校继续上学。从该事情可知,对于较为敏感的学生,不可公开批评他们,极易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而应采取的教育方式是耐心启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合群,使得他们遇事不退缩,不自卑。
总的来说,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德育方式,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情况下,还极易引起反效果。
三、建立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其与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类似,用途在于规范人的行为。素质教育提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任职期间,我始终都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并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班的管理制度是在我与学生共同探讨之下确立的。例如,我们共同探讨校园规定男生不得留长发、女生不得烫发、染发,也不可穿奇装异服的规定,学生则指出爱美是人的天性,对穿着打扮进行约束,违背了本性需求。对于学生的说法我从心理与身体健康两个层面入手分析,解释了学生穿着打扮规范对学校以及其自身来说的重要性,在我循循善诱之下,学生认可了此守则,并同意遵守。同时,我还制定了违反班级制度应受的惩罚,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不管是惩罚还是宽容,实际上都是在“教育”,但往往宽容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要比惩罚更为显著。所谓的“刚”,实际上就是强制性的管制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若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适当的惩罚也是极有必要的。而“柔”,则是采取引导、解释的方式让学生切实认可这些管理制度,属于非强制性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柔性管理会成为潜在的说服力,是用爱来引导与感化学生的。独有刚,极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独有柔,极易使得制度的威严性缺失,二者结合,才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时,我们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有规划性的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在长期的德育实践总结得出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希望总结的方法对其他初中班主任可起到一定的借鉴效用。但需重视的问题是,德育方法与所有事物相同,都并非固定不变的,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创新,不可完全没结合实际情况来套用他人的方法。而各方法时相互补充,有紧密关联的,学会科学的配合使用,将会达到更好的成效。不管你采取的是哪种方法,都离不开培养健康人、文明人的社会目标。今后,我也将继续探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德育成效。
发布日期:2020-09-27 10:17:4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