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更多>>
让问题意识引领学生成长
摘 要: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问 数学教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勇于提问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低年级的课堂氛围活跃,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地非常想说、爱说,可是高年级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究其原因我们都清楚: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说和学生听。他们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对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相反,他们逐渐扼杀了孩子问“为什么”的天性,未能自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孩子爱问“为什么”“怎么办”问题的意识能否得到展示、交流,完全取决于合适的氛围。例如:在研究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后,教材中有这样的练习“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剪?”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自己先让学生静静思考之后,再比一比谁的解法多。不一会,孩子们纷纷举手汇报,有3厘米、5厘米、6厘米或4厘米、5厘米、5厘米还有2厘米、6厘米、6厘米。当小手一个个渐渐放下之后,有个小家伙小手依然坚定地高高举起,还念叨:“我还有呢!”
好吧,就你来说。“也可以是3厘米、4厘米、7厘米。”听完后,我微笑着反问:“可以嘛?再想一想。”小家伙愣住几秒钟,立刻惊呼道“哦,我明白了,不可以。”
只有在良好的民主氛围中才,学生才能积极动脑,勇于提问,才能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培养这样的语言习惯:“我想说……、我有补充……、我不同意……、我还想说……”有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习惯、将会内化成思想上的潜意识,之后学生就会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会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1.在低年级课堂中,让学生提出喜欢的数学问题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加法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景图(图中有7位小朋友在游泳池里、8个小朋友在岸上)其目的在于要让学生根据不同角度分类并列出:7+8、8+7这两个算式。我在问题设计中是这样安排的“看这张图,你想问什么问题?把你喜欢的问题说给同桌听”。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甚至与数学教学内容无关,但却使学生求知欲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2.从内容的不同角度中延伸、对比,然后提出问题。执教《三角形的分类》时,课堂导入时开门见地提问: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有部分学生能不太全面地说出三角形的分类。再追问: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时很多学生就说不上来了。于是让学生重点探讨分类的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让学生自己分类。通过不同角度的延伸、对比,使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来进行提问。
3.在问题中提问,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教学《可能性》时,我们都安排过摸球游戏。在这个环节,往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摸球的结果会让学生产生质疑:“为什么有的口袋里总是摸到红球?为什么有的口袋里一会儿是红球一会儿是黄球?而有的口袋里却总摸不到红球?”在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想,学生主动尝试动手验证猜想,化解疑惑。
4.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在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给予空间,让学生有问能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意见和提问的机会。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留下适当的空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
有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教学中,我发现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或是较有挑战性的内容,引入数学的课堂中,都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鲜明、典型,否则学生很难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的加法”时,出示图书馆借书情境图。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自己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信息,你会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学生会有很多问题。但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灵活处理和筛选:对于与本课内容相对简单或无关的老问题,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课重点问题,要写在黑板作为本课内容的重点。但对于目前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把它们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课后去探索。这种分层处理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它也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2.给予质疑空间,让学生能问
只有引起学生本身的注意,让学生产生疑问,才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当学生进行独立的思维活动时,这才是课堂的目标所在。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思考是唯一的出路,这时候的思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出于解决问题本身魅力的吸引。学生们往往以一种昂扬向上、激动人心的心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他们意识到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智慧力量,并体验到认识或创造的快乐。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善于于提问,必须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要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与问”中自主学习,那么何愁学生没有问题可提呢?
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周长》之后,有这样的习题“用12个边长1里面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什么情况下周长最大呢?”出示问题后,我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组内探讨。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学生也容易提出问题。
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创造氛围,教会方法,给予机会,学生才会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获得教师教会,学生学会的双赢的教学效果。
发布日期:2020-08-13 08:56:0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