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更多>>
高等教育市场化条件下的教育公平
[摘要]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量得到有效解决。市场化为经济学概念,本文从市场化的概念入手看教育公平,从市场的角度理解复杂的教育公平问题,政府在这个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中必须发挥好政策导向,宏观调控的作用。只有利用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这两种机制才有可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育市场化,教育公平,政府调控
20世纪60年代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这样一来,享受高等教育不是奢望而是真正能靠努力实现的事情。由此,高等教育不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是逐渐向“平民主义”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过渡。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时间高等院校数量成倍增长,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并且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面对高等教育的高开支,各国政府采取削减教育经费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来维持和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这样一来,市场也越来越多的介入到了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政府面对财政危机的一种选择,这种趋势在近年不断加深,逐渐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原始面貌,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教育市场化这一概念学界讨论颇多,到底教育该不该进行市场化,教育市场化的界限在哪里,市场化这一经济学概念怎么样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教育市场化在推进教育公平上有无作为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教育经济学关注点。
一、概念界定
1.教育市场化
市场化定义有两种,一是指建立国家调节的
市场经济体制
,并由此形成统一的
市场运行
机制和
市场体系
。二是指在短期内实现用
市场经济
体制取代双轨过渡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一项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置,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从本质上讲,市场化就是国家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因素,把原本由国家承担的责任转移到“非国有”部门,或者是改变国家参与公共服务的性质。[]针对高等教育市场化,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做出定义:高等教育市场化即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
根据以上概念界定,高等教育市场化一方面可以可以指市场机制直接介入,将教育完全视为一种产品,以市场模式经营管理学校;另一方面,可以指教育领域对市场机制的引入和运用。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产品,教育产品具有非盈利的性质,建立完善的教育市场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调控,所以高等教育市场化应该是一种“准市场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市场化。利用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这两种机制才有可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高等教育公平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公平只要指的是如何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或者说自愿的公平与分配,一般认为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起点公平。起点公平是最起码的条件上的公平,指在相同的机制设置和规则的约束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从而摈弃了先赋性因素造成的不平等情况;二是过程公平。也就是在机会均等,在遵守已经制定好的规范、制度和法律或者说竞争规则相同的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获得与自己投入相等的利益,也就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三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对分配结果而言,即每个社会成员利用自身智力和能力的努力最终得到的利益相当,差距不大。这样说来经济学中的公平与利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平是资源配置手段、过程与结果,对于整个经济活动来说,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同一标准下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并且投入与产生呈正比状态。是一种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即人们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从教育角度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
·曼
曾宣称:“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他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直接给教育自身的公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公平为前提的教育给予人人公平受教育以及选择受何种教育的权利,与经济学中公平的含义相似,教育投入与产出呈正比关系,努力的程度决定着未来的成就,教育以这样的方式促进社会流动,社会底层的人因为努力能够成功步入社会中层甚至是上层,而社会上层人士也会因为自身不付出收到相应惩罚。柏拉图(Plato)在其《理想国》中曾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含义:第一,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二,个人的能力应该以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去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不能以妨碍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代价。在最初的意义上,教育公平是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美国学者科尔曼论述“最初的机会均等观念可以根据所有儿童允许进入同样的学校学习同样课程享受免费教育的程度来确定。”胡森进一步指出机会均等并不能保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公平的教育。即使受到公平的教育由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难取得公平的教育结果。“教育公平”的概念从最初的“入学机会公平”发展到了“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为了达到教育结果的公平胡森要求人们对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即给予“补偿教育”。[]基于此,第一,从宏观来说,教育公平需要保证每个学生在入学时、受教育过程中以及教育结果三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公平的待遇;第二,每个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处境不利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给他们给予特殊优待,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看似不公平,但实际上用一种不公平来补偿原有的不公平也可以成为教育公平。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下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1.市场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 (Market Competition) 是
市场经济
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为着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同行为的表现。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因在于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驱动,以及为丧失自己的物质利益被市场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所排挤的担心。市场竞争主要包括六项基本内容有:1、商品竞争 2、素质能力竞争 3、服务竞争 4、信息竞争 5、价格竞争6、信誉竞争。通过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来进行。价格竞争是生产经营同种商品的企业,为获得
超额利润
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通过降价的手段来完成;而非价格竞争是通过
产品差异化
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手段的采用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市场竞争理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经营,进而也需要引入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则与经营竞争机制,只有秉持这样的市场经营理念,才能使教育投入效率和收益达到最大化。[]竞争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有效得机制。正如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Gary Becker)所说:“无论是推动教育发展,还是促进啤酒生产,我都相信竞争得巨大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世界领先,而这个领域是美国竞争进行得作为激烈的领域。竞争是极为重要的。”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前紧急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雷戈里·昆曼(N.Gregory Mankiw)也说:“21世纪的经济史表明,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制度要比由国家实行中央控制的制度更有利于消费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的在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指出:“学校系统就像是一个竞争市场,在哪里,个体‘企业家’将会争着以最低费用提供最佳服务。这些企业家会积极聘请最好的教师,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开列出顾客会要求的特殊教育,并加速实现更有效地教学改革。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分派自己收入用途方面的特殊偏好,选择最适合的学校送子女就读。”[]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通过多次的扩张,大批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国高等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对于需求者来说,选择面越来越广,因此质量成为挑选学校最重要的依据,各大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质量,各大院校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校规模,国际化水平等以吸引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整个市场呈现各大院校相互间良性的竞争,这种竞争机制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让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各高等院校中水平逐渐均衡,这样一来,按照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打破教育市场的行政区域限制,促进资源自由流动,不管学生在哪里学习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一层面上以期逐步做到教育公平。
2.消费者主权理论
消费者主权
理论又称
顾客
主导型
经济模式
,与
生产者
主权或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相对。所谓“
消费者主权
”,是诠释
市场
上消费者和
生产者
关系的一个概念,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
意愿
和
偏好
到市场上选购所需的
商品
,这样就把消费者的
意愿
和
偏好
通过
市场
传达给生产者,于是所有生产者听从消费者的意见安排生产,提供消费者所需的商品。这就是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最终取决于
消费者
的
意愿
和偏好。企业、市场和
消费者
这三者间的关系是:消费者借助于消费品市场上
生产者
之间的竞争,行使主权,向生产者“发布
命令
”。在这种形势下,“顾客就是上帝”成为企业的信条,企业与
顾客
的关系成为企业市场经营的生命线。
无论大小企业都必须永远按照下述信念来计划自己的方向,这个信念就是,企业要为消费者所有,为消费者所治,为消费者所享。
教育经济学家库斯和苏格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论证了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地位,应该关注并满足消费者或者顾客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进行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应该经可能满足直接消费者即接受交易者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接受教育主题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来说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物质精神需求。高等教育只有引进市场规则,才能被社会与消费者所认同。[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会存在差异,如果用统一标准要求和培养学生,这种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与我们所倡导的因材施教背道而驰。因为公平是相对的,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充分选择权才可能做到对他们都公平。但是在现实中,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政府与市场共同维护高等教育公平
我们在开篇讨论了教育公平的内涵,但是今天的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阻碍教育公平的发展。教育公平通常指具有不同性别、社会阶层、种族、语言障碍条件和地域差异的学生要求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资源和产出。以我国教育公平为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出的种种不公平主要有三点:一是,不同地域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而是,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一样;三是,不同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平等。[]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各自院校的高等教育水准,逐步做到教育资源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为受教育者所用,并且让受教育者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如市场资源配置一样,一味地讲市场机制神圣化会导致市场失灵。因为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特点,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中有人为了眼前利益,有人不正当经营等,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有一定的盲目性,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另外,高等教育产品兼具公共性和私人性两种属性,由此,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可回避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
政府之所以干预高等教育市场,是因为高等教育存在“邻近影响(外部性)”和对“不负责任的家长主义的关怀”。同时,政府接入教育的前提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命中有助于维持国家政治稳定和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各国政府都主动承担了对高等教育的调控责任。高等教育的政府调节机制具有宏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协商性、耦合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保障了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维护教育公平的作用,如教育规范、教育行政职能行使、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条件保障、教育服务提供、教育标准制定和教育质量监管等方面。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如果没有有效、合理的拨款制度和机制,政府要充分、有效地履行其宏观控制是很困难的。经济手段是政府向高等学校施加权力影响、渗透意志、获取利益的最有效手段,拨款权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根灵活的指挥棒。[]目前,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占GDP的4.22%,其中的60%拨给高等教育支持巩固其良好运作,例如,通过对高等教育市场的财政支持,设立奖助学金、贷款制度给予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多拨款,对当地教师进行再培训,完善当地高等教育硬件设施等促进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0-08-03 09:00:1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