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更多>>
以数学文化为线,重构教材内容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数学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将教材读厚,以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推动对教材编排的理解。本文以青岛版六上
“
百分数(一)
”
的两个信息窗知识为切入点,分析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教材内容建立关联,凸显知识的现实价值,给出课堂实践中的建议。
关键词:百分数发展史
;
单元统整
;
教材编排
中图分类号:
G6
23.5
文献标识码:A
翻看众多的小学数学教材会发现,总有一块小小的版块,没有题目,也不需要你解答,它叫“你知道吗?”。可能在一个单元的末尾,可能就附在一个知识点的后面。在这个小小的方框中有数学小故事,有名家生平,可能是与例题相关的生活现象,也可能是千古名题。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数学,他们总是特别喜欢阅读这些内容,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这么个小小的豆腐块让数学教材变厚重了,更增添了很多不同的色彩。
这些版块内容当然与数学文化有关。正
如
课程标准新修订文案中对数学的定义中描述的一样,“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
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引发的问题,对数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也为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使得数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
数学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数学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绝不仅仅是教材中这些小小的豆腐块。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解剖”我们的教材内容,以厚重的数学文化为线索,重构我们的教材知识,发挥单元统整的功效,让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显露出来,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更有“数学味”?我们的学生们在知识的传承中是不是更会有探索未来的动力?
我跃跃欲试,决定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为例,扎进去试试。
一、
“数学文化”隐藏在哪里
“百分数(一)”是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共包括两个信息窗和一个相关链接。信息窗一是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的学习,相关链接主要是百分数与小数或分数的相互改写,信息窗二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百分率问题。
数学文化的元素在哪里?细看练习题,有图,有表,有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调查研究的数据呈现,单元的最后“你知道吗?”有一段关千分率的内容介绍。发展到现在的百分数就在我们的手边、眼前,好像没有什么神秘性了。
在一点点“解剖”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总是非常自然
地
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些知识,却很难从学生的视角
来
看看。于是,我设计了针对这单元的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孩子们有什么想学习的。在搜集
的
300多份调查问卷中
,
我发现,学生们对百分号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它的发展历史,对百分数还有什么用也充满好奇。
一个耳熟能详的“数”是怎么发展来的?数学史不就是最重要的数学文化元素吗。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通过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文献资料,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我对这一单元有了新的认识。
二、
文化溯源,凸显核心概念
1.
文化溯源
深入了解百分数的历史可知道,百分数的出现,开始是应用在商业活动中,而后慢慢向数学领域发展的。
15世纪的意大利,商人想招揽生意,为了能让顾客一眼就看明白自己的货物更便宜,他们就将percento(一百中的)这个词用一种特定的缩写符号,一个小小的p加上一个短横,旁边画一个如此充满艺术风格的c,在上面再画上一个小小的圆圈来代表。这个最初的符号,经过数百年的演变,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并且广泛使用的百分号。
1749年,德国学者阿亨瓦尔(
A
chenwall)受邀在哥廷根大学讲课时,初次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随着政治算术和概率论的发展,到19世纪初,报告的数据类型有所增加,这时就缺少一个比较、对照的工具。基于这一点,百分数就成为表示所需对照、比较的标准化方法。统计的出现使百分数的用途由原来的商业概念走向数学概念。
1832年艾默生在《北美算术》中首次使用非商业性百分数概念,即表示“部分——整体”关系的使用。到1845年,百分数在非商业性的比较之中就不仅局限于“部分——整体”的关系了。这就意味着,对于百分数的使用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百分数可以比100%大。
2.
核心概念
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百分数作为一个比较“现代”的数学概念,它的发展越来越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核心概念却恒定不变,即“比较”,也就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百分数可分为两个比较模型,分数和比。分数模型正是百分数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比的情境中,百分数的模型就变成了“两个独立的量”的关系。
3.教材分析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看教材内容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青岛版: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
也就是说
,
对百分数的定义肯定了与分数的紧密联系,这与青岛版教材的结构体系是有直接关系的。教材从二年级的平均分到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处处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到六年级的“比的意义”,这些知识的学习与分数的关系紧密,因此以分数概念来定义百分数,有传承,有衔接,是合理的。
虽然有这样的知识结构
,
但还是不能把百分数与分数归成一类
。
比如
,
分数能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可以带单位,但百分数就不能出现“25%米”这样的形式,这说明分数的内涵更宽泛,百分数只具有两个量“率”的关系,不能带单位。在形式表示上百分数也有固定的写法,这也是区别于分数的。
从数学史的研究梳理了教材知识的脉络,百分数的核心概念引发了我们对单元结构的整体思考。
三、
数学文化为脉,整体解构知识点
对教材的再分析,让我们发现信息窗的安排与百分数的发展史是相符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信息窗一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概念的着力点,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
地
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信息窗二的知识点学习。相关链接沟通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是解决信息窗二的基本技能。教材练习题中还注意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结合其中,丰富了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的作用,与数学史内容同宗同源。在具体教学中,我将知识点重新组合,有了很多全新的尝试。
1.把握百分数的本质
(1)数学史带来全局观
认识百分数的过程是比较传统的概念教学,如何引入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必须性呢?我通过制作百分数、百分号发展史的微课浓缩了它的发展史,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示了它的发展脉络,有整体认识。
(2)概念抽象要完整
概念教学中要对所出现的例子进行分析和再理解,与旧知识接壤,并能抽象出不同例子中共同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要完整,不能仅凭局部的例子进行概念的抽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数学史的两次发展为脉,用不同的例子分别代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和“两个独立的量”的关系。研究“饮料中苹果汁的含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超过100%吗?为什么?”,以“男、女教师的人数变化”,反思“为什么两个量的关系可以超过100%”。借助格子图中画一画,线段图比一比,对比两个例子中百分数的含义,更容易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比较”,从而凸显百分数的本质,即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3)概念理解要辨析
设计“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数”的练习,将百分数、分数放在其中,让学生有根有据
地
选择合适的数。学生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境,分辨出哪些量表示两个独立的量,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大于100%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在选择合适的数的过程中,辨析与分数的区别,形成分数模型的样貌,对百分数模型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百分数的本质贯穿其中,是基础,也是根本。从全景式的初步感知,到完整的抽象过程,最后辅以多元化的辨析练习,这样的设计丰富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2
.单元衔接,完善认知结构
百分数的实用性使得每个人对百分数都有一定的经验,都有话可说,但如何从经验式的“知道”,上升到数学概念的“理解”,就需要从知识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线索,单元知识的学习不能忽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承载着互化内容的“相关链接”安排在了信息窗一和信息窗二之间,有衔接作用。
(
1
)应用概念,形成互化方法。
例
如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有多种方法,从衔接的角度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百分数的意义,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将百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移动小数点成小数。百分数化成分数,是从百分数的形式特点,即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这些方法都是脱胎于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虽然少了情境引入,却会更凸显对百分数更本质特点的理解。
(
2
)沟通比较,优化方法。虽然是从百分数的特点形成的互化思路,但加强沟通比较,能让学生从固定思路中掌握更直接、更便捷的方法。
例
如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可引导他们改写成的百分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发现外在形式上有哪些变化,找到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的规律,形成方法。分数化百分数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也有可能出现利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再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两种方法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3.
把握现实应用,突出数量关系
百分数的发展史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重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不仅能更准确
地
理解概念,还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点在现实中的延伸。在信息窗一的教学中引入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统计数据;介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感受用百分数来分析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足情况。这样的资料介绍,融入到在实际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结构,感受到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的优势。在信息窗二中引入袁隆平的水稻培育实验,从过程的记录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帮助学生从关注百分数在统计结果上的呈现,转而关注具体的统计过程,体现百分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将新知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可迁移、可组合加工,成为更牢固的系统。在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时,需要帮助学生从理解意义到形成问题模型,如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明确是把谁看成单位“1”,用哪一个量去除哪一个量,这样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从理解两个量的关系到会用算式来求,新知的小船始终拴在已有的经验之锚上。解决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将此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哪两个量的关系,以此迁移到上一个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
抓住关键,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百分数知识的结构来看,百分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意义、读写法,与其它数的改写
,基本应用
等内容
,都放在了六年级上册的学习。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有关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学生也会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部分知识放在了六年级下册中学习。
虽然跨越两册教材,但还需抓住关键,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
如在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实际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是把哪一个量看作单位1?这样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在已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进行思考,始终从百分数意义的角度形成解决办法。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有其它方法解决,但从意义出发可让这些题目变化始终有本可依,能提炼出解题思路
。
结语
在深入研究百分数的过程中,百分数的历史发展,让我的思路豁然开朗,摆在眼前的教材内容不在是薄薄的几页,一眼看到底的素材,小小的百分数有了厚重感。深入研究还让我更能将百分数的知识集中起来整体思考,不仅仅是六年级上下两册数的全面思考,也是更细致
地
从单元的角度来寻找信息窗的衔接点。教材读厚了,教学就需要更轻盈。在实践中,所有的设计都经过精心的筹划,不孤立而重联系,不繁琐却能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惊叹
:
百分号原来是这样!也会在了解了“恩格尔系数”后,马上就能关心人们的生活水平问题。他们会用上分数的知识来认识百分数,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辨析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
如果说这算是有“数学味”的课堂,那我想以此为动力,积蓄更多的经验,以数学的博大精深丰实自身,启迪学生。
发布日期:2022-12-21 10:19:5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