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学力提升与教学单元进行合理、有效地结合,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力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合
    传统的教学教材都是遵循着一定的模式套路,主要以知识的传播为目的,虽然这样的教材排版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学生的学力提升帮助不大。大部分教师在对某一单一知识点的教学上,存在惯性思维,不注重整体的学力提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如何改进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改进这一缺点呢?笔者走访了几座当地的小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以“三明三订三学”为特征的基于学历提升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模型[1]。这种教学模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大多是只注重预习层面,而不注重课堂层面。重视预习虽然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加深印象,但是使用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就会受到抑制,产生惫怠心理。在教师心里,学生们都掌握了相关知识,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跟上教师的讲学进度。基于学力提升的教学模型,能够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自适应能力和自迁移创造空间的能力,为教师打造整体单元学习效益奠定基础。
    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模块中以圆的内容为例,对该教学模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1. 进行单元分析,了解学生的现状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毕生都在追求的目标。而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打好基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的巩固与复习。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体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往往得不到落实,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也不存在条理性。因此,科学地进行单元分析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备条件。单元分析的内容很多,划分细致,其中包括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实质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精析等。由于单元分析的内容过于细致,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展开赘述了。只选择影响数学教学效益的三个点来进行讲解。
      1.明确单元目标
      其实就是让教师知道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什么?需要学生学会什么?也是为了方便教师对这一数学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解读而已。例如在《圆》这一单元中,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除了掌握图形的特征以外,还需要了解圆面积的计算、圆周长的计算等等。
      2.了解教学重点所在
      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学重点包括了解数学基本概念,认识其基本规律等等,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大不相同,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固定搭配,是从教学起始点到终点中的一个逻辑固着点,它就跟三角形一样,具有稳定性,是不会更改的。在所有的教学单元中,围绕核心目标而展开的学习任务,都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核心才是重点。以《圆》这一章节来说,圆的图形特征固然是重点,可是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式,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式。但圆周长与圆面积的计算,都要基于对圆这一概念的认识来开展的。
      3.掌握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或者说容易产生歧义的知识点。学习难点在学生的思维链条中,处于转折点,也是起点无限接近于学习终点的困难点[2]。让学生掌握学习难点的定位。一则可以引导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去看待问题,二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默契度。在《圆》这一单元中,对于圆半径的认识既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而这个教学难点的产生,皆是由于教材的不合理编纂排序。大部分教材在对这一概念的介绍之前,都早已安排了对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高度认识,这就很容易让同学们将圆的半径看作是圆的“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性,及时帮助学生分清相关概念,以免造成混淆。
    2. 开展单元设计,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适时的开展单元设计,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第二步。单元设计将提升学生的学力作为最终目的,结合各单元的分目标、教学重难点,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入手,策划学力培养方案,优化课堂形式和课堂内容。
      1.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才是最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学习必须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既要知道这个单元需要学什么,又要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实际运用。这边有一个公式,大家可以借鉴一下: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行为结果。这个公式可以运用在学习目标的修订上。过高的学习目标只会让孩子们产生厌学心理,而过低的学习目标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合理化,人性化,符合现阶段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需求。
      2.修订学习序列
      学习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小学生是自主学习能力最低的群体,因此,教师不能够只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导学人,辅学人。比如说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学序列就应当是这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画法—认识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 分步实施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力在单元学习的大趋势下,教师们就应当以“整体视野”铺陈“学力提升”的路径,用“教的逐步退出”换取“学的同步发展”,从而改变教学局面,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高整体效益[3]。导学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知识之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一方面增加熟悉度,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障碍。其次,辅学,辅学的目的在于破解学习难点,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转换,实现认知迁移。单元的辅学一般都是出现在重点难点之后,这类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只要通过认知的方式,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认知结构,达到提升学生学力的目的。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撰写的一些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中提升学力的方法,仅供参考。
  • 发布日期:2020-12-16 12:59:3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