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聚焦文化经典,培植诵读魅力

  • 摘要: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经典文本的诵读逐渐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教师既要重视文化经典的攫取,更要引导教会学生自主发现经典、学习经典、运用经典。研究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为课题,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深度阐述了文化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表现,最终对应提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即:巧设诵读方式,增强经典诵读吸引力;深化诵读引导,增强经典诵读想象力;做好诵读记录,增强经典诵读运用力;善于教育激励,增强经典诵读持久力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想象力
     
    小学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践中,小学教育往往需要教师秉持更为宏观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往往需要教师更加注重传递学生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聚焦于语文诵读领域,寻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也能培养学生阅读语感,对于其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感知能力、作文创编能力都有极大提升。
    一、文化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表现
    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其无论在思想性还是文学性上都颇具代表性,不仅带给当前诵读者以美的文化享受,更在生存经验与思想引领方面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当前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为教育开辟了第二大阵地。但是西方非主流文化的侵入,过多地挤占了中华文化的传承空间。许多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在不断下滑,尤其导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歧化。而从某种视角来看,语文课堂教育就成为继续巩固中华文化地位、培植学生正确三观的主阵地。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经典诵读教育,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进行诵读,将最大程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传承。
    2.帮助学生培育过硬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为学生借助经典表现个人性格、个人文化理解、诵读素养等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尽情演绎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也可借助笔端宣泄经典诵读的情感触及。可以说,经典诵读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语文诵读的基本素养,如普通话技巧、文章诵读技巧及临场应急能力等,另一方面则是小学语文的学科素养,即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情感的感知与表达、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等等。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巧设诵读方式,增强经典诵读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认知能力尚处在成长时期、诵读习惯尚未形成的学生。其在能力基础都尚未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如果不加科学的引导,学生可能会逐步淡化对诵读的兴趣[2]。而学生的诵读兴趣,往往源自于诵读本身的魅力多寡。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并考量学生在经典诵读层面的个体化需求,使其从心理上认同老师,认同经典诵读,愿意主动参与到经典诵读中。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传统诵读教学的方式变化,来增强经典诵读的魅力,让学生“听经典诵读则喜形于色”。教师可以根据诵读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设置一些比赛或者游戏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设置浓厚的诵读情境或比赛场景,以赛代练,以赛引练,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认识自己的实力,也让其在竞赛中保持对诵读持续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设置一定的奖励指引,在对学生不断的鼓励、话语激励的同时,将评价结果纳入语文综合表现考核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诵读获得感与自信心,提升其发现经典、诵读经典的动力与自主能力。
    2.深化诵读引导,增强经典诵读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所依托的就是经典的文字文本。我们可以从经典文章中了解到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文章主题、作者思想及情感。故而,教师要在诵读之前首先通过常识普及对诵读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涉及作品的图片、视频及文字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未读之前已经深度了解文本内容、感知到文本情感,激发其参与欲望[3]。同时,不是所有学生接触的文本都能得到教师的亲身审核与判断。培植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文本的辨识与想象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与情感感知的技巧,授之以渔,让经典诵读变成其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会因之而趣,因之而效。
    3.做好诵读记录,增强经典诵读运用力
    经典诵读的深层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融入到经典文学的赏析与再创作中去。语文教学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故而知识内容的传导是表象,技巧能力、文本理解与创作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运用才是根本。国学经典中文化博大精深,其不仅有很多经典名句,更有诸多教育思想,这些都对语文素养的积淀有很大好处。基于此认知,教师要深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一是向学生提要求,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记录名言警句,并重点消化反复诵读;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经典文化中的闪光点,并学会从自己的视角来赏析经典、解析经典,让学生在获得感中增加学习动力;三是鼓励学生在平时写作或与人交往的时候将经典诵读名句内敛吸收,并将经典名句转化为交际语言,以不断增厚交际的能力内涵,持续培育更高的语文诵读素养。
    4.善于教育激励,增强经典诵读持久力
    小学语文诵读并非一时的教育内容,其素质能力也并非一朝可以培养。所以要想保证经典诵读的教育持久力,必须通过激励等手段挖掘教学对象的兴趣点,善用教育激励,以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诵读热情。一是教师必须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权,让学生充分可感诵读学习的空间。二是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经典诵读中的正面评价,按照“2:1:2”的标准来确定学生诵读亮点、诵读不足、教师期待的量化比例,即发现学生2个亮点、1个不足,给予学生2个期待,保持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委婉指出学生的不足与期待改进的地方,以减少学生学习诵读的思想压力。三是教师要避免给学生下死命令,尤其不要强硬地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某一段落,必须记住某一个经典名句的内涵,降低死记硬背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厌烦感,增进经典诵读教学的认同度。其外,教师要将整个诵读教学纳入语文学科综合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提升语文课程外的诵读量,拓展学生视野,加大经典资源储备,为今后语文学科学习奠定资源基础。
     
  • 发布日期:2020-10-20 08:58:5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