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成功的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行为习惯是后天获得的一种趋于稳定的定向动力,是学生思想作风、道德文明的重要体现。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往往落实于学生优良的外在行为上。从根本上来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对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关键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引言
    习惯是一种学生后天通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巨大推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反之学生从小养成的恶习将会贻误学生终身。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学生小学低年段开始,越早越好。但从目前学校实际情况来看,以往教育都较为重视
    分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反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如何通过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课题。
    一、认知指导 明确要求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知”是基础,“行”是检验,习惯是知与行的统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班级活动、《品德与社会》课堂、少年先锋队活动作为主阵地,通过校园广播、班级板报的途径,以环境感染、认知渗透、专题活动、讲座、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其可塑性较强,我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性格特点,以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将《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以歌谣等方式进行改编。如此不但起到恰当的认知引导的作用,同时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朝着规范行为的方向而努力。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我结合学生这一性格特征来开展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去磨砺学生意志,班集体精神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组织竞赛活动。例如:我通过组织“XX之星”的竞赛活动,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进行细化,分别从守纪记录、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赛,通过学生通力合作、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的过程最终评出“守纪之星”、“小卫士”、“怜物之星”、“文明之星”,锻炼学生的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我还采用讲故事明道理、创设情境明理法、开展辩论会等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
    二、注重细节 监督强化
    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好坏、道德素质的高低表现在学生的各个细节。如随意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坐公交车、购物争抢拥挤;言行粗鲁专横、脏话连篇等,这一些不文明行为都是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其中细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行为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明白是非,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自我反思。如,重视学生的站姿、走相、吃相,关注学生的学习写书的工整度、待人接物的礼仪等。我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随时提醒、加强监督,从细节做起。例如,持之以恒的做好的日查、周结、月评活动。日查:做好每天的监督工作,督导小组按照班规对学生文明礼貌、遵守纪律、仪表卫生等方面做好细致检查、量化评比工作。周结:根据学生一周的检查成绩,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公布量化成绩并评比,促进各学生进行反思,明确自身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改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月评:依据《小学生身心健康卡》开展自评、互评,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营造氛围 环境感染
    营造环境主要是通过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主要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学校应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校师生都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体,人人都是培养习惯的教育践行者,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一,营造物质环境,将学校各个角落都变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可用资源。如在教室楼道标有“请讲普通话”、“请靠右行”“请勿乱扔垃圾”等标语,在学校绿化带设立“放轻你的脚步,倾听周围感激的声音”标志。学校主席台、学校窗口、黑板报等都有专门开辟的关于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空间。在教学大楼粘贴名人字画、开展书面展等。并在课间、放学时间为学生播放特色放学歌曲,如此在情感、态度、价值的长期熏陶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感染,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精神环境建设。通过强大的精神环境熏陶可多角度、多方位的影响学生心理,进而起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第(一),每周的国旗下讲话,讲名人事迹、将长征故事,使好习惯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喜迎'十九'大,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的活动。第(二),通过学校政教处可以组织开展专题讲话活动。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展开讨论,反思并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成因,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第(三),引导学生以日记或者是周记的形式记载生活中的活动,如记录好习惯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记载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困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调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形成[2]。
    四、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时间锻炼,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因此教师需不断督促并监督学生,能够坚持不懈,不以任何原因做借口。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自控能力较差,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容易,但也容易丢失。因此我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反复训练,直至良好行为发展稳定。同时还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性格的简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条形统计图”比赛方法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获得乐趣。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通过21天的不间断训练才可以形成一项行为习惯,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五、模范标板 言传身教
    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我从自身开始做起,做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榜样示范工作,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例如,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讲话诚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普通话标准,并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事事为学生做表率。通过我自身规范的道德行为和渊博的学识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要求学生良好行为的同时,首先从自身出发做好榜样。如主动捡起看到的碎纸屑,上下班骑车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学生能够主动说“xxx早上好!”。在日常教学中应习惯说“谢谢”、“请”、“你好”、“再见”,这样学生才能在耳濡目染下,模仿教师的言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六、家校联合 形成合力
    家长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者,家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方式、教育态度等都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为的养成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需联合家庭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构建家校培养网络组织并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委员会,为家长开办教育指导工作,家长会上请有经验的家长代表跟其他学生家长一起,共同研究并解决日常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年分学期开展家长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共同展开研究。我校积极与社区联系为学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能够实时、适当的引导监督。同时我们作为教师,以发展、宽容的服务精神,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从认知指导、强化细节、营造环境、榜样示范出发,结合家庭教育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工作。
     
  • 发布日期:2020-09-16 10:20:3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