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习园地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
刘锦泉
副总编辑:
李 伟
特约策划:
吴法源
特任编辑:
王若梅
编 委:
刘 妍
投稿电话:
022-23678800
投稿邮箱:
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巧用“叉线”维度添加画心理技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数学写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探索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德育素养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
(
作者 : 2020年, 第1期, 第()页:
)
更多>>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
: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结合当下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进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则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
“三全育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发展,提升心理育人服务水平,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
高校
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意义
高校对于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促使学生以乐观的心态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乐于接纳他人的意见,以良好的心态与他人相处,并且传递正能量,实现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同时,高校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班级中的学生和谐相处,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学生在班级中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有效地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效果,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1]
。
二、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问题分析
1.融合度不高,资源未得到最优配置
当前工作实际中,部分高校仍存在机构不健全、政策与保障工作不充分以及顶层设计不完善等问题,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盘以及宏观布局。各部门之间、师生之间融合度不够,联动协同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都需提高,教育资源也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
[
2
]
。
2.学生个性心理的多样化发展与当前较为固定的心理工作模式冲突
当前高校的心理育人工作,主要以课堂教育、实践教学和心理活动等方式进行,重在问题的解决和突发情况的处理,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学生心理持续性优化和发展方面的措施较少,可推广与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提升模式较少。同时,面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多样化发展,我们的心理育人服务的输出应及时更新,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我们的心理服务输出及时有效相结合,避免供需失衡。
3.专业化育人队伍亟待加强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多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来负责,心理育人工作,尤其是心理问题的矫正和预防工作专业性很强,需要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所以心理健康教师与辅导老师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三、心理健康教师
应具备的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师在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必须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明确提高自身心理教育水平的路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学生所出现的心理健康危机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主动心理安全预防的能力
[
3
]
。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到三个方面持续性精进,内容如下。
第一,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思维认识,将会助力自己面对现实工作问题,客观地根据学生所出现的心理健康危机,做出适当、合理的干预措施。例如:心理健康教师提高自我教育站位,真正认识到一个全面的人、发展的人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暂时落后的学困生,不能以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而是应该真正了解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奋取的学习面貌。
第二,心理健康教师要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在如今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并存的多元价值观风向下,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是坚持教育信仰,不忘初心的内在源动力,也是成为一个有积极情感、有向上追求、有育人之德老师的必答题。教师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才能促使自己不断结合工作困境,助力自己不断突破、创新性解决问题。
第三,心理健康教师要具有积极性教育行为。心理健康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应积极学习管理学、营销学、行为学等知识,逐步形成跨学科思维,这样将会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中自我心理教育干预与疏导的有效性。再如,积极性行为也是代表自己行为所带给他人的“舒适感”,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主导性谈话方式或者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师应能够基于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原则下,与学生建立良性的对话窗口,这样不仅助力心理健康教师动态化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将促使部分学生能够有勇气、有意愿的向自己的老师说出内心困惑,最终自然利于心理健康教师采取心理疏导措施的及时性与精准性。
四、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有效应用策略
1.“三全育人”全面了解学生
对于高校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只有充分在了解学生后,才能够将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上,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可以通过翻阅档案,达到对学生初次了解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交谈,了解到其他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家访以及与家长取得联系的方式,从家长那里获取学生的信息;全面深刻了解学生,制定出学生的个人档案,并且在与学生进行心理方面问题交谈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做好记录,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不同的决策,也为后期的教育开展打好基础
[
4
]
。
2.“三全育人”服务全体学生
对于高校而言,较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对心理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并注重对其进行帮扶以及进行心理干预,这种情况下,并没有重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立足于“三全育人”之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服务于全校学生的,应对学生实施全方位育人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模式是面对全体学生,让其利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身可以解决在未来成长过程之中遇到的困难。这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充分挖掘,以及对自身积极心理力量进行运用。因此,面对全体学生,高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3.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焦虑问题、心理情绪问题除了影响学生的情绪外,还会逐渐致使学生形成习得性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在特殊学生群体中的易发性较高。因而,“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转变心理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理念,回归到现实角度,从教育本质及心理与健康教育的属性入手,将特殊群体的个人发展问题、心理情绪的疏解问题,纳入工作的范畴,加强学生对心理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使其不被特殊的心理问题所影响,承担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外,减少习得性心理问题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个人发展影响。这既是转变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价值追求的方法,也是发挥心理与健康教育特殊性的途径之一。在解决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时,心理健康教师还需通过针对性指导的方式,改变学生的价值追求,使其能够走出自身的偏见,逐步减轻自身的习得性心理问题。最后,为了更好地增强和凸显心理与健康教育的价值,心理健康教师还需增加本项工作的合理性,以确定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和个人指导的方式,完成心理与健康教育的闭环。
4.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被重视和推崇,是因为它主要是建立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所以这种教学策略的开展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背景上,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开展相应的教学策略上,应当注重主动地去挖掘学生的一些潜在力量。例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全体学生进行一定基础的心理测试,通过这种心理测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情况,而且通过这种调查问卷的形式,也可以让其他的教师更加进一步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在发布完调查问卷之后,学校应当积极调动专业教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科的任课教师去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调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在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愿意积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模式的有效开展不仅符合了积极心理学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5.注重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开发
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正能量的信息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把发展学生的积极情绪作为首要目标之一。
6.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管理学生为主要目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高效辅导员的角色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高效辅导员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层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办法,确保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使用辅导技术,确保辅导员能够基于知觉、体验和分享的层面,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趋势。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予以充分的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应用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充分分析,在增强体验感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变化趋势予以理解。其次,高校辅导员还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予以正确的看待,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充分的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结合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水平。最后,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的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在联系内心经验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人格关系予以正确的把控,在深刻理解问题本质的过程中,从而保障了“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7.建立多位一体联动机制
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息息相关。学院应结合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结合家校联动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师、高校辅导员、学生及家长、心理专家多位一体联动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将导师学科专业的深度与辅导员教育管理的广度相结合,发挥专业教育的引导作用,从而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快乐学习。构建家校双向合作教育机制,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师生联动机制,定期对班级心理健康专员、寝室长进行培训,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心理疾病的预判能力。学生寝室长负责组织本寝室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本寝室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从而构建与学生心理专家的长效联系,针对有心理问题的高危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治疗。构建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心理专家多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与老师、家长的联动,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多方位了解;通过与心理健康专员的联动,对学生生活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课程,提高危机判断的专业能力。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更加专业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及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学校心理健康的目标应该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其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心理健康的意识全面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也要注重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自我,开发其积极的潜能,还要注重发现并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3-02-27 10:19:1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