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清朗”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引导研究

  • 摘要:“清朗”行动背景下仍存在偶像崇拜乱象,调研以广州某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以及对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如何开展偶像崇拜教育的想法,寻找“清朗”行动背景下偶像崇拜教育的途径,积极响应“清朗”行动。
    关键词:偶像崇拜 “清朗”行动 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网络问题,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其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言行举止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清朗”行动背景下的大学生仍存在盲目崇拜现象,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维和言行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寻找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引导路径,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清朗”行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偶像崇拜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偶像崇拜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崇拜对象的欣赏与迷恋,他们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寄托在偶像身上,同时,偶像也可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1]
    家庭、高校、大众媒体偶像崇拜教育引导存在一些问题,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失当导致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一系列问题;仅11.74%的大学生接受过老师偶像崇拜负面影响的指正和引导,且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偏差,偶像示范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大为减弱,大众传媒本身的商业化、世俗化使大学生被假象迷惑,盲目崇拜偶像[2]
    因而家庭、学校创设有关偶像内容讨论的空间,给予大学生话语权,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将偶像热点问题互动分析、失德人员与劣迹艺人案例剖析等创新引入思政课堂,丰富讨论的偶像领域范围,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思政课堂榜样教育的影响力度;大众媒体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大学生理智发声,以期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合力对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介入与引导,对于积极响应“清朗”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清朗”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选取广州某大学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及访谈的形式了解本校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和清朗行动对本校偶像崇拜现状的影响情况,调研回收答卷253份,有效答卷140份。其中,拥有偶像崇拜行为的人占35.18%,可见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
    1.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87.86%的大学生所崇拜的偶像属于娱乐明星,消费型偶像成为主流追捧的趋势明显。当代大学生追捧偶像时更多是注重“才华才艺”“品格修养”,而不仅限华丽的外表。
    22.24%的大学生每天花费1-3小时甚至以上的时间了解偶像的相关讯息;1.43%的大学生盲目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29.29%的大学生对于偶像证据确凿的负面新闻,选择回击、持怀疑甚至是不在意的态度。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在上述方面表现良好,但从上述数据中说明,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崇拜行为。
    在父母对学生偶像崇拜的态度中,58.57%的学生反映父母对自己偶像崇拜的行为并不知情,少部分学生父母持无所谓态度或反对态度。担心影响学业为父母反对孩子偶像崇拜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浪费金钱以及偶像不被认同。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重孩子学业轻视孩子多元化的心理需求、金钱消耗和认同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对孩子的偶像崇拜行为的理解,家长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关注度和引导有待提高。
    超二分之一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并不会说关于偶像方面的事情;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在课上偶尔会提到,利用偶像正能量来激励学生。可见,部分老师能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利用偶像的正能量激励学生,但大部分老师对大学生偶像教育引导的重视及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2.“清朗”行动的落实情况及其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情况 
    近70%学生表示支持开展“清朗“行动;极少数同学未切身感受到行动的开展,认为并没有任何明显变化。调研中发现对待偶像负面新闻和“清朗”行动的态度出现了相关性,对偶像证据确凿的负面新闻选择回击爆料者、保持怀疑、不在意的人群中,以较高的比例对“清朗”行动持不支持以及中立态度。说明盲目崇拜偶像人群对于“清朗”行动的态度较为消极,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现有偶像崇拜教育需得到重视,社会各方面合力对大学生进行偶像崇拜教育以响应“清朗”行动存在必要性。(图1)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仍缺乏理性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部分大学生信念缺失、信仰匮乏导致精神世界枯燥,为脱离情感迷惑,他们将消费型偶像作为其情感支柱,错以为偶像崇拜是一种信仰。崇拜过程中,一些极端的行为使得大学生道德修养出现裂缝,如对“清朗”行动持消极态度等,不仅不利于行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2.家庭教育的失当
    (1)家长教育引导角色的缺失
     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行为,一方面代沟使家长对该领域了解度低,缺乏相关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思维的理性程度过于自信,认为没必要对偶像崇拜行为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最后,为弥补自身对孩子缺乏的关心,家长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爱,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容易诱发孩子盲目崇拜偶像,做出过度消费等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行为。
    (2)家长的暴力干涉和阻挠
    受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重学习成绩轻视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家长的暴力干涉和阻挠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出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行为。
    3.学校思想教育引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1)缺乏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意识
    就本次调研而言,偶像崇拜现象并未引起高校重视,偶像崇拜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未被有效挖掘与利用,其负面影响也未引起重视。
    (2)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问题
    现有榜样教育中的榜样过于完美,缺乏真实性,脱离学生实际,大学生只能在偶像身上寻找共鸣和认同感。在实际思政教学生活中,教育形式单一、死板,如榜样教育以正面偶像为主,带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鲜少会对失德人员、劣迹艺人行为进行指正和探讨,难以指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形成完善的榜样观。刻板陈旧的榜样教育内容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弱化榜样的示范作用。
    (3)缺乏偶像崇拜讨论空间
    大学生思想开放,建立偶像热点问题、失德人员等案例分析讨论平台,有助于大学生辨别偶像优缺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研讨,正能量榜样事迹无法被有效宣传,对于广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大大下降,无法引起共鸣,偶像选择无法得到优化。
    四、“清朗”行动的基层引导措施不到位原因分析
    1.高校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应跟上时代发展
    超七成大学生对于偶像热点问题以及具争议人员的案例剖析是较为关注并愿意探讨的,但高校对于“清朗”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难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以及参与。
    2.大众传媒未发挥出最大正面导向作用
    大众传媒追逐利益的价值观导致其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变现,仍存在报道明星的绯闻纠纷和家庭琐事等,随意捏造、扭曲事实,仍存在不择手段地增加流量的行为。超50%的同学认为在大众传媒在报道不偏离事实、行业自律等方面程度不高,但认可其在引导网民理智发声方面发挥的作用。可见大众传媒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众,用正确的舆论指引大众,用高尚的精神激励大众上仍需努力。
    五、对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引导教育的思考
    “清朗”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在偶像崇拜方面的理性度较为薄弱,行动响应程度也有待加强,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生偶像崇拜理性度,提高“清朗”行动效力性。
    1.提高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1)提高辨别能力,理性审视偶像
    互联网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可以和老师、同学请教探讨相关观点,参与社会调查等健全辨别是非能力,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偶像。
    (2)淡化偶像光环,实现自我发展
    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标准分析偶像相关事件。丰富课余生活,通过阅读哲学类、国内外经典著作提高思想境界,实现思想飞跃,弱化对偶像的过分依赖。
    2.提升家庭对子女偶像崇拜的教育能力
    (1)理性对待子女偶像崇拜现象
    充分尊重子女偶像,降低子女对家长教育的排斥感;鼓励子女在自身情况允许条件下进行兼职,感知金钱来之不易的同时减少盲目偶像消费的行为。
    (2)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亲子互动有助于家长走进子女的内心,了解子女偶像崇拜情况,如崇拜偶像的原因等,以获取子女的信任,在共情前提下教育引导更有效。
    (3)创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长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在意见上出现分歧时,应尊重子女意见,倾听子女心声,引导子女广泛听取他人意见,减少盲目崇拜偶像现象的发生。
    3.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和思维引导
    (1)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
    发挥高校心理咨询室效能,配备专业咨询老师,集中精力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理解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从动力源头上改善大学生不理性偶像崇拜行为,增强高校教育的人文关怀。
    (2)进行商业娱乐经济运行基本知识的教育
    现代娱乐产业打造了以感官享受为主的消费主义盛行时代,对三观未稳的大学生进行相关基本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对现代娱乐消费型偶像有基本判断力,避免陷入盲目精神崇拜和过度消费,从而达到理性偶像崇拜的目的。
    (3)推动偶像娱乐焦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将理性偶像崇拜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师对具有教育意义的偶像热点问题、失德人员事迹等社会典型实例进行深层剖析,抓住事件核心本质,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娱乐焦点的认知观念,逐渐提升文娱认知判断能力[3]
    (4)创新榜样内容与榜样教育方式
    高校在榜样选择上以切合实际、贴近生活的社会各界优秀人物为主,打破传统的以政治宣传色彩为主的榜样原型,合理运用大学生模仿心理,提高大学生课堂兴趣,从而更好地渗透榜样教育,建立正确偶像崇拜观。
    4.规范社会大众传媒的良性引导
    (1)提高新闻信息的审核能力
    大众传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原则,以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为底线,精选报道角度,以客观事实报道公众人物有违道德、有违法律的新闻;加大整改造谣攻击、刷量控评不良行为的力度,过滤不健康的信息,以响应“清朗”行动,为大学生理性偶像崇拜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2)完善政策监管体系
    刚性实施《互联网信息生态治理规定》对网民行为作出的规定,加强多元主体网络行为规范化,发展技术手段,实行人机共同监督;应“清朗”行动目标,跟踪发布虚假新闻媒体主体或社会个人等,依据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予以相应处罚。
    (3)正面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
    媒体可通过宣传优质偶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如邀请偶像拍摄公益短片等,倡导其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以健康的公众形象,传播正能量,突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
    结语
    调查发现,偶像崇拜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崇拜偶像趋向消费型、娱乐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此可在其对待“清朗”行动态度中体现出来,而家庭、学校、社会在偶像崇拜方面的引导教育仍存在问题,因此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家庭、学校、社会创新教育方法合力引导偶像崇拜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偶像崇拜观,响应“清朗”行动。
     
  • 发布日期:2023-02-21 09:19:0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