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我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34年了,34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事物理的教学工作。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远程研修,听各种公开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深深感悟到现在教学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关键词:学生 教学 课堂的主人
一、不怕出错,放手让学生去做。
例如: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本自学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再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电路,选取器材,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不少错误,会耗用时间过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发现学生的错误做法,也可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实验之中,真正体会到学生出错的原因。测量完成之后,让同学们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正。然后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填写表格,总结实验结论,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多选几个同学把结论写到黑板上,结论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清楚,叙述错误等。这就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聪明才智来进行修改完善。
接下来学习《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就要不怕出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索能力,更锻炼了他们怎样发现错误,怎样改正错误,养成一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分层次教学。班里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聪明程度等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针对全班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其学有所得。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要实行分层次教学。特别是在练习题设计上,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差点的同学做容易一点的题,学习好点的同学做难度大点的题,让每个同学吃得上吃得饱。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讲,少讲,或不讲,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学习。那么,学新课时有的同学学不会咋办?这就要求在安排座次时,学习好的同学和差的相互搭配,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遇到难题或多数学生不会做的题咋办?对于中等难度的题,可让学生互相帮助,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直到讲透彻,学明白为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不可强求一律。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教的同学对知识、对题目会理解的更透彻、更扎实,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做练习时遇到这样一道题:有甲“220V,40W”,乙“220V,60W”的两盏白炽灯,(1)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路中,哪盏灯亮?(2)把它们串联在220V电路中那盏灯亮?
先让同学们自己做,然后让多个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答案。多数同学第一问都答对了,而第二问错的比较多。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同学们,到底哪些同学做得对呢?就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同学们用桌子上放的器材:两节1.5V电池,甲灯‘2.5V,0.6W’,乙灯‘2.5V,1W’,来做实验,模拟一下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看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做完实验会很容易得出:并联时乙灯亮,串联时甲灯亮。
下一步就是怎样用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教师可把计算电功率的三个公式:P=UI,P=U2/R,P=I2R.串联电路规律:I甲=I乙,U=U甲+U乙。并联电路规律:I=I甲+I乙。问题:甲乙哪盏灯的电阻大?写到黑板上给学生以提示。然后让学生 互相学习,相互讨论,把问题理解透彻。 师生互动,角色互换。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块进行研究,讨论,这样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发现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后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推举一些同学到讲台上去讲解,也可以自报奋勇去讲解,个别问题教师予以补充。让学生当老师,开始时,很少有同学能到讲台上去讲解问题,就是讲了,有的声音太小,姿态也不大方,问题也讲不明白。这怎么办?一是给同学们充足的准备时间,比如:今天提出问题,明天上课时讲解。二是给同学们多种方式的鼓励。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班内多数同学能挥洒自如,甚至胜过老师。现在有些知识和练习题就让学生替我来讲解。这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的培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学生 教学 课堂的主人
一、不怕出错,放手让学生去做。
例如: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本自学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再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电路,选取器材,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不少错误,会耗用时间过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发现学生的错误做法,也可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实验之中,真正体会到学生出错的原因。测量完成之后,让同学们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正。然后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填写表格,总结实验结论,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多选几个同学把结论写到黑板上,结论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清楚,叙述错误等。这就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聪明才智来进行修改完善。
接下来学习《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就要不怕出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索能力,更锻炼了他们怎样发现错误,怎样改正错误,养成一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分层次教学。班里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聪明程度等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针对全班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其学有所得。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要实行分层次教学。特别是在练习题设计上,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差点的同学做容易一点的题,学习好点的同学做难度大点的题,让每个同学吃得上吃得饱。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讲,少讲,或不讲,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学习。那么,学新课时有的同学学不会咋办?这就要求在安排座次时,学习好的同学和差的相互搭配,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遇到难题或多数学生不会做的题咋办?对于中等难度的题,可让学生互相帮助,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直到讲透彻,学明白为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不可强求一律。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教的同学对知识、对题目会理解的更透彻、更扎实,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做练习时遇到这样一道题:有甲“220V,40W”,乙“220V,60W”的两盏白炽灯,(1)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路中,哪盏灯亮?(2)把它们串联在220V电路中那盏灯亮?
先让同学们自己做,然后让多个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答案。多数同学第一问都答对了,而第二问错的比较多。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同学们,到底哪些同学做得对呢?就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同学们用桌子上放的器材:两节1.5V电池,甲灯‘2.5V,0.6W’,乙灯‘2.5V,1W’,来做实验,模拟一下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看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做完实验会很容易得出:并联时乙灯亮,串联时甲灯亮。
下一步就是怎样用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教师可把计算电功率的三个公式:P=UI,P=U2/R,P=I2R.串联电路规律:I甲=I乙,U=U甲+U乙。并联电路规律:I=I甲+I乙。问题:甲乙哪盏灯的电阻大?写到黑板上给学生以提示。然后让学生 互相学习,相互讨论,把问题理解透彻。 师生互动,角色互换。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块进行研究,讨论,这样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发现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后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推举一些同学到讲台上去讲解,也可以自报奋勇去讲解,个别问题教师予以补充。让学生当老师,开始时,很少有同学能到讲台上去讲解问题,就是讲了,有的声音太小,姿态也不大方,问题也讲不明白。这怎么办?一是给同学们充足的准备时间,比如:今天提出问题,明天上课时讲解。二是给同学们多种方式的鼓励。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班内多数同学能挥洒自如,甚至胜过老师。现在有些知识和练习题就让学生替我来讲解。这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的培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