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要: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据调查,我国师范生教育中的教育实习环节是师范生迅速提升实践能力,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及其他有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大学需持续加强和规范师范生教育实习。而在教育实习中,实习基地的构建可谓是保证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基础。但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及本领域文献的研究,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到我国师范生实习基地目前仍存在一些建设性问题,而如何通过学校、实习单位及政府部门协同构建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的创新性办法,也成为了师范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师范生  实习基地  师范教育  体制研究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2019年7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近一步规范普通本科高校的实习管理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以期提高高校学生的实习质量,从而维护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切实利益[1]。
我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阶段教师的人选,与国家下一代培养的质量和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毋庸置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师范生教育实习不仅关系着师范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程度,同时也是高校师范毕业生从毕业到入职的过渡期,关乎着我国教育质量的平稳发展。
在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构建的多个部分中,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说是多个环节中的基础部分,然而,师范生实习基地的构建目前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师范生实习基地的现实意义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教育实习是师范类专业学生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程度往往对教师队伍的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师范生实习质量的提高是加强毕业生实习管理、强化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举措。师范生实习既是师范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收尾,同时也是师范生入职之前的预备,是师范生与就职学校之间的桥梁,而师范生实习基地就为这一桥梁的搭建提供了重要条件,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作为师范生实习体系建构中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师范生、高校及实习单位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从师范生角度出发
师范生实习基地及其体制的合理构建,对于师范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系统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有助于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形成准确良好的就业观念、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师范生入职就业减少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成本。同时,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的系统构建,有助于师范生得到足够充分的实践体验,从而深入检验师范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水平和程度,使师范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及时补救,为日后正式入职打下良好且坚实的基础。
2.从高校角度出发
拥有完备且良好体制的师范生实习基地,是从事师范类教育的高校对于学生在理论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高校与基层学校密切联络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根据上文所述,师范生在体系完备的实习基地实习能形成良好的就业观,有助于高校促进师范类毕业生理性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就业率,这也是高校提升其办学质量的最佳依据。同时,师范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在师范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使高校的培养改革方案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使高校的培养计划与社会人才需要更加契合。
3.从实习单位角度出发
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主体,规范并加大力度建设实习基地,对于实习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习单位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首先,有助于提升其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该实习单位的口碑及其自身的品牌形象立,从而吸引师范类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该单位入职,将极大提升实习单位的人才利用效率的程度。其次,将实习基地构建得规范且程序完备,有助于实习单位系统深入地了解师范生队伍的水平,在吸纳新一批师资力量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用人风险,从而使该单位的师资力量得到不断优化。
2016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中提到,尽管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力度在不断增强,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协同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教育部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见[2]。
二、我国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的现存问题
1.政府部门对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
师范类高校的师范生实习及实习基地建设一般由国家或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然而,实际上,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中都是由高校独自负责师范生实习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工作,其直属行政部门对此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管理。绝大多数师范生实习基地也缺少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其建设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指导缺位的现象是造成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备和系统的重要原因。
2.高校对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
高校扩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大趋势[3]。面对扩招的局势,许多师范类院校招收大量师范类专业学生,根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09年至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普通本科及专科师范类专业毕业年级即本文中所说的实习年级学生人数由2009年的529322人增长至2019年的717360人(见表1),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每年实习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师范生实习基地数量供应不足的情况。此外,教学资源及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实习质量。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高校只得盲目增加师范生实习基地,如此快速增加大量实习基地,难免会出现对师范生实习基地疏于管理的现象,也使师范生实习逐渐流于形式。
此外,许多师范类院校在大形势之下,为了增加其毕业率、吸引生源,开始将教育管理力度分散到多个专业领域,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重点逐渐偏离师范教育,师范类专业的管理和资源投入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全国本、专科师范类毕业年级学生人数统计(2009-2019)
年份 实习人数
2009 529322
2010 522903
2011 510164
2012 537881
2013 541699
2014 555039
2015 601608
2016 609164
2017 635223
2018 657521
2019 717360
 注:表1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由笔者收集整理。
3.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范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充足的,同时,高校分配给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也相对来说较少,由此造成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资金不充足的问题,使实习单位很难有积极性进行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此外,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大多都遇到过教学资源不足、住宿伙食条件较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会波及到师范生的实习热情,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实习质量。此外,经费投入不足也会使相关管理人员如带队教师、指导教师缺少激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范生的实习体验,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从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首先缺少政策支持,即政府层面对师范生实习基地的支持和监管力度不够,其次是实习单位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主体,缺少对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相关措施的配合。久而久之,高校对于实习基地的建设越发力不从心,逐渐失去动力,从而造成如今师范生实习基地近乎形同虚设的局面。究其根本,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单位和高校如果能够共同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构建出联合三方力量的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使三方对师范生实习基地进行共同规划管理,将对师范生实习基地乃至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范生实习基地协同体制建构
孙绵涛教授在其撰写的《体制论》一文中提到,“体制是社会机构和社会规范的结合体”。社会机构和社会规范由此可以作为体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论述要素。孙绵涛教授指出,“机构是体制的载体,是体制赖以存在的组织基础”“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是机构设立和运行所遵循的意志和规律”。同理到本篇“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体制构建”研究之上,可以理解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体制是由与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有关的机构和其相关规范这两大要素构成的。机构主要包括对师范生实习进行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习单位,规范则包括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构建上,只有将机构的设立和规范的制定配套进行,不顾此失彼,才能使体制的构建真正发挥作用。在三大基本机构存在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配套的制度规范三大机构的行为,使其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力地运行,同时,明确各个机构应该制定或执行的制度规范,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
1.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中两大要素的构建
(1)协同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的机构
主要包括运行机构和管理机构。运行机构主要指的就是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主体的实习单位,同时负责培养师范生的师范类院校对于师范生实习基地的运行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管理机构主要指的就是应对师范生实习基地构建加以管理和指导的教育行政部门,同时负责培养师范生的师范类院校对师范生实习基地的管理也会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2)协同构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规范
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构建中的规范构建也可理解为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论述。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政府部门应确保对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从微观层面上讲,培养师范生的师范类院校应增加对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拨款,同时制定完备且严格的师范生实习规章,以及对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实习单位给予的福利制度,从而对师范生实习基地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制约和督促作用;实习单位的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相关管理规章,配合上级行政部门及高校共同规范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2.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中子体制的构建
(1)构建师范生实习基地运行体制
实习单位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主体,数量上,应确保实习单位即师范生实习基地数量可供足够师范生进行实习;质量上,应保证对各个师范生实习基地进行一致、系统的管理,既要重视师范生实习基地的规范建设,同时也要兼顾对各师范生实习基地的资源均衡分布,从而保证师范生实习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要求,确保师范生实习的稳定性和质量。高校也应设立师范生实习专职指导团,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协助并督促实习单位,确保师范生实习顺利进行。
(2)构建师范生实习基地管理体制
政府层面,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师范生实习基地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并进行相应的管理人员配置,自上而下地对师范生实习基地进行专职管理,定期出台相关政策,以保证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有制度可循。高校层面,师范类高校也应设立相关管理部门,承上启下,对接教育行政的工作指导,并对实习基地进行直接指导。此外,这二者也要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师范生实习基地进行有效管理。
3.正确处理好师范生实习基地各体制之间的关系
师范生实习基地各体制之间应建立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各体制之间应相辅相成,而非各司其职。因此在建立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时,要正确处理好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中机构与规范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机构的设立和功能并辅之以相应的规范配套进行;正确处理好师范生实习基地运行体制与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适应并相互制约,避免各行其是的局面出现。只有正确处理好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中基本要素之间及各子体制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师范生实习基地体制的构建达到合理的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师范生实习基地管理、运行系统,从而使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且高效地进行,促进师范生实习基地更加稳定地发展。
结语
师范生实习是高校进行教师教育,对师范类人才进行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不仅是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佳时机,也是高校对师范生培养质量进行检验的极佳途径。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合理构建是确保师范生实习保持稳定性、规范性的重要保障,协同构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体制,促进师范生实习基地稳定建设,将是高校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及实习单位在教师教育领域需要共同探索、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