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教学需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教学改革,确保物流专业教学能切实满足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及职业成长需要。详细分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意义,总结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促使中职物流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F250-4 文献标识码:A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能局限于追求规模扩大,应逐步迈向发展特色与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1]。物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满足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中职物流专业应抓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物流人才,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意义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实需要。关于什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们主要从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对其进行定义,即为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等多个学习阶段,协调职业教育系统中所涉及的内容、要素、阶段等多方面的发展进程,包括教育定位、教育体系、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全方面地进行发展建设
[2]。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基于国家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中职物流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需抓住教学这一个关键点。通过开展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物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出一些教学问题,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分离,影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实操两部分。当前,教学内容的困境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因全职的物流专业教师缺乏一线物流岗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把握物流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未能及时将工作岗位前言的知识、技术技能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滞后,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二,中职物流专业理论内容未与实践内容有效融合,教学开展以理论讲授及单一技能训练为主,实践教学形式学受设备和场地限制,多以课堂汇报为主,缺乏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影响学生技能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偏离以学生为中心,造成学生思维惰性
物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要求多元化,直观展示知识与实操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然而,现代中职物流专业教学虽融入信息技术,也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流于表面,部分教师只是利用平台发布测试任务,将线上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复习环节。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仍是课堂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完成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秩序的维持,即使课堂中有师生互动或生生活动,大多数以简单的问答方式或难度低的主题讨论为主,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造成学生思维惰性,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实操水平低,脱离实际岗位技能,限制教学质量提升
目前,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物流专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虽有较广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物流企业实践经验,使物流专业课程授课时,脱离实际岗位技能要求。有些教师即便已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因缺少实际操作的历练,授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对物流实操的课程只能进行简单的讲授和练习,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难以提升教学质量。
4.考核评价不全面,学生成就感低,积极性和持续性难以维持
中职学生爱好轻松自由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只关注学生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不体现他们的优势。评价内容片面,忽略学生学习过程,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偏离行业工作岗位要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背离。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1.契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分析学生学情,从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出发,产教融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内容,并将思政元素渗透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是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
物流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支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突破物流专业课程教材上的知识体系,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其一,依据行业岗位标准,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确定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对这些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进行梳理分析,合并不同专业课程间相同的内容,最后将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按难易与关联程度等规律进行重新排列,形成“岗课融通”的教学内容。其二,技能竞赛与产业岗位、技术需求紧密对接,将竞赛项目与资源进行拆解和整合,打造成项目、任务、案例等形式的教学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中,促使教学内容更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同时,把物流竞赛中的规范与评价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考核中,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增加课堂活动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融赛入课”。其三,对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找出与物流专业课程标准中重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其一一对应地设计成学习项目,并细分成多个学习任务,完成“课证”融通。
(2)思政融入,增值教学内容
德是做人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基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依据物流专业课教学标准,深度挖掘专业课内容的突破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点与技能点中
[5]。以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时事热点传播、历史故事分享、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实现逐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为学生树立专业相关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养成学生团队协助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等优良品德、习惯、态度与精神的素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2.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进入数字化新时代,物流产业涌现大量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为确保物流专业学生能有效吸收新知识、熟练掌握新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教师根据物流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校配套设备与场地,将合适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以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现代物流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为例,应用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课前进行在线学习,利用在线精品课中视频、动画等资源,形象地学习相关理论内容,并线上完成预习任务和测试。教师根据课前反馈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并在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课堂任务,开展分层教学,有效解决重难点。又如,物流专业实操课程《叉车操作实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授理论,理论结束才开始进行实操。由于场地有限,学生需要排队轮候,实操训练时间十分有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理论讲授前置于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教师课堂上进行重点回顾即可,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同时,对于专业实操课程,还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通过仿真模拟设备让学生先模拟实操,模拟实操通过后再进行现场操作。虚拟仿真技术既解决了学生长时间排队无法操作的问题,也加快了学生熟悉设备操作设备的速度,增强了职业技能体验感。
3.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教师自主发展
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知识水平积累与提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各级听课活动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为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教育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关注自身言行,关心时事热点和历史事迹等,提高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学校推动发展
学校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经验交流会等,分享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等相关知识与经验,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各项业务能力。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定期派出教师赴企业实践,帮助教师积累工作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操能力。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学习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促使教师将企业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将企业要求、技术与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4.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应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技能实操和职业素养。传统的考试方式是采用试卷进行考核,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激励不足。为了更全面、更具体、更精准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6]。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学习过程、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出发,结合学校和企业标准,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出勤、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线下课堂表现、课堂实操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拓展运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求学生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熟练。水平性考核以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是否考取技能证书等方面判定。过程性评价和水平型评价结合能弥补传统考核评价方式的不足,多方面考察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 建立校外实践地
就物流专业来说,实习单位的选择极其关键,它必须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训练)需求。通常,实习单位应该包含针对此专业的相关岗位。这些单位不仅应该提供丰富、广泛的工作内容,还应采用专业人员提供实时指导,确保学生能在实地操作中提升专业技能。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推动校外上市基地的建设,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样的基地既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科研项目的源泉和产业化基地。这样的基地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例如,国企可以在这样的基地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私营企业则可以得到一个与大学资源和人才进行深度对接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建立这样的基地,企业和学院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双赢。学院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合,使得学院的教学更贴近市场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展教学改革,如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探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改革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高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