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树立独特的地理认知视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区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方法,能够为高中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为例,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将教学内容串联,从“区域空间认知”“区域要素认知”“区域人地关系认知”三个视角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关键词:区域认知 区域地理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的义务课程标准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其中,课程性质指出“本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有关内容相衔接,与初中其他课程部分内容相关联,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1]”。可见,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会是接下来着手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更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应真正实现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无缝对接[2]”。初中地理从“区域”出发,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初步探索地理现象的原因;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从现象到原理的进阶,需要学生能够从整体区域中抽象出的具体区域要素,具备从地理问题中提炼总结出地理事物一般规律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聚焦课标,探讨区域认知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1]。区域性作为地理学的主要性质,是对地理学内容从区域角度认识规律的一种概括性总结,其中,包含着区域地理思维和区域地理方法。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球表面的复杂性既包含了不同尺度、属性的区域中地理现象的潜在空间秩序、规律等区域特征,与其他区域的差异、联系等,也包含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双向作用[3]。区域认知视角主张,从不同维度认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尺度作为划分标准,将教学内容从整体到局部划分为“认识全球”与“认识区域”,以“区域”作为地理现象的教学载体。高中课程结构中将区域发展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独立于必修课程,主张通过区域比较等方法,分析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探究出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的未来发展进行评析,从而树立区域认知视角。
由于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过程中出现学习断层,无法形成系统的地理学习方法[5]。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学段衔接,整合区域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敏感度,加强区域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立足教学内容,挖掘认知视角
区域地理应该视为一个地理学习整体,横向贯通“自然”与“人文”,纵向由浅入深地衔接初高中地理。开展初中区域地理教学,需要在融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基础上,利用旧知识,衔接完善新的教学内容[6] ,选取独特的区域视角,培养学生的要素信息提取能力与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能力。基于此,笔者将区域认知划分为区域空间认知、区域要素认知与区域人地关系认知。
1.区域空间认知
任何地理现象的研究都始于对其空间位置的描述,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空间格局是微观分析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其他原理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某地区的过程中,要先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以及板块位置对区域做出整体上的描述,之后总结出区域空间位置所对应的地理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究可能延伸出的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
2.区域要素认知
从区域空间位置出发,概括所关联的地理要素信息,分析要素联系,组织归纳出地理要素的一般规律。例如,区域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共同决定着区域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特征,而在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思考区域地理问题必需的认知视角之一。
3.区域人地关系认知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7]。人地协调观在义务教育课标中作为串联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也是地理学习的最终价值追求,所培养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与当下的人地关系,也包含未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理学科所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以“日本”为例,探讨区域认知培养
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为例展开教学再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相关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特点,以“一境到底”将各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教学逻辑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区域空间认知: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描述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合理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绘制出简易世界地图及日本专题地图。结合地图,分析出人口的分布格局;清晰描述出产业格局的分布特点。
(2)区域要素认知:运用地图,能够初步判断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区域自然地理要素,探究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概括出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分析出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运用“假设——验证”的思维方式,归纳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征。从日本产业分布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3)区域人地关系认知:领悟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培养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理解可持续发展,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1.一境到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本节课以《魔女宅急便》的电影故事作为主题情境展开教学,以问题链串联教学内容贯穿于情境始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情境】在日本的魔法世界,有着一条特殊的规定:每一位魔法少女在长到13岁时,就必须离开家寻找新的地点,进行为期一年的独立生活。魔法少女需要在那找到“新家”,结交新的朋友,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并发挥自己的魔法力量为人们带去幸福与欢乐,只有成功完成修行的少女才算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魔法少女。琪琪就是其中之一,她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小镇里。随着“独立日”的到来,琪琪感到惶恐与不安,她不知道去哪,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她想要在离家前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为出门修行做好充足的准备,请你来帮助她完成修行前的规划。
2.专题情境,问题链串联教学内容
在主题情境下,设立专题子情境,挖掘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小组探究解决地理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图 2情境教学结构图
(1)专题一:知位置
【情境一】在开始独立旅行之前,琪琪首先要了解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其为找到合适的目的地提供帮助。
【活动内容】日本在哪里?
给出世界地图与地球仪,学生通过查找、识别地图,描述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以及板块位置。
【探究】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出日本是“多山岛国”的地理原因?在地理位置的决定作用下,日本可能存在哪些自然灾害?
【设计意图】学习区域空间认知方法,帮助学生回忆半球的划分标准、经纬度位置、地球仪与地图的判读,将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联系起来;从地理位置过渡到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帮助学生领悟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区域的空间位置形成初步感知。
(2)专题二:明要素
【情境二】在确定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后,琪琪需要先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她需要做出哪些应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准备?
【活动内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
自然地理要素填充:小组合作绘制出大致的世界地图;思考日本地理位置对其地理要素分布的影响;设计简易分层设色地图或专题地图,学生在地图上填充日本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探究】结合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点,分析日本为什么多发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区域自然要素的一般规律。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并熟练掌握地图技能。绘制地图能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在不同尺度地图中的合理运用。学生通过绘制专题地图,能够加强对地理要素的识别以及要素联系的梳理。区域空间内部,地理位置与地理要素的分布紧密相关,区域要素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在了解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理要素的分布,并将几大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与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情境三】琪琪想要确定目的地,首先要找到哪里有城镇乡村,分布格局是怎样的,她想要选择人口分布较多的地方;其次,想要入乡随俗,琪琪还要了解这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习俗;为了找到得以谋生的心仪工作,还需了解有哪些产业。
【活动一】日本的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
(假设与验证推理)
假设:回忆人口分布与城市结构等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地形图、气候图等专题地图,推断日本人口可能分布的区域,即城镇乡村的分布格局,总结城镇乡村的一般分布特点。
验证:通过与城市、人口分布图的对比,验证所想是否准确。
【探究】日本城市分布的地理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地理问题。
【活动二】材料:日本的民族构成
【探究】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历史来源;了解当地的衣食住行、民俗生活等。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验证”推理,学生通过对自身的思考方向产生诘问,不断地解决疑问,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解决问题中帮助知识更深层次记忆。总结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帮助学生了解区域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了解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
(3)专题三:注协调
【情境四】作为将来可能长期生活的地方,琪琪想要了解日本的发展过程和日本存在的发展问题。她也想要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助这个地方更好地发展。
【活动一】运用矿产资源分布图、产业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等专题地图探讨产业的分布格局与主要区位条件;
【活动二】了解日本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材料:日本历史上的主要污染事件
1953-1961年,日本熊本县水侯病事件,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含汞废水,导致22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
1955年,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气,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10000多人受害,死亡15人……
【探究】产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探讨产业发展中需要遵循的基本方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对日本总体发展了解之后,提出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规划。
【设计意图】将产业区位知识与环境问题进行融合,使学生领悟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危害最终影响人类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以及三大环境问题,领悟“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全球生态观。
结语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方向不应只着眼于认识区域本身,更多是以“区域”作为教学载体,依托教学情境,通过设立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区域联系,树立区域认知视角。初中地理教学要以“区域”为切入点,向深处挖掘,兼容高中区域地理内容。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要在学生已有区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视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