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地方文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将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并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教师要按照语文科目的课程内容,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运用,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重建与创新,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获得知识,从地方文化资源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既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立足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与应用的渠道,加强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更开放、更具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每个区域都有着特有的文化,这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对于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弘扬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从多个层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与政治、经济有关的产物。它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因素和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因素。地方文化是由地方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长期而稳定的生活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以及物质文化,如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们经过艰苦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所取得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成就。地方文化的定义不同于区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地方文化既有地域特征,又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既有语言、图像、传说、故事等普遍的语言形态,也有特殊的社会风俗、地理特点、文化遗产等实体形态。
地方文化资源,也就是某一区域所特有的文化被整合为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可以使地方文化更好地融入教育之中。地方文化资源既以有形的形式存在,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影响,又通过无形的方式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个体的人格和灵魂进行深刻地塑造。地方文化教育是青少年发展所必需的维生素,为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在故乡成长的学生要懂得故乡的民俗风情、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为此,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地方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素养
[1]。
1.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材、教案以及网络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以充实与扩展语文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学生在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理解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等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开阔思维眼界。其次,地方文化可以把语文学科同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密切联系起来,把更多的人、事灌注到学生的大脑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提高语文学习的真实性。最后,学生在聆听地方文化故事、进行文化写作和观看地方视频等的时候,不但能从课本中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地方文化资源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精神修养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应从当地的音乐、语言、文字、服饰、风俗、舞蹈等方面将语文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地方文化进入教室,使学生在观看、表演和探究中了解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真实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造、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
3.促进文化传承
地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在文化上形成认同感,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从而达到国家富强和复兴的目标。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了解当地文化,对当地文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给予更多的重视,意识到当地文化的吸引力与价值,并积极参加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
语文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两者应该密切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对地方文化进行搜集、挖掘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2]。
1.渗透渠道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地方文化资源运用的现状是渗透渠道单一。首先,部分教师没有把当地文化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难以将所接收的信息与生活环境和习惯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对当地文化比较陌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高。其次,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渗透较多,而其他科目及社会实践忽视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渗透。最后,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渗透模式只局限于教师的解说与分享上,导致学生并没有给予地方文化资源足够的重视。
2.应用深度不足
应用深度不足是指初中语文教学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比较陈旧与浅显,无法引导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首先,目前对地方文化的运用通常局限于传统的节日、古典诗词上,并未与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密切联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从实践上看,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通常局限于阅读教学,而忽略其在写作与口语交际之中的运用。最后,由于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未能与所学课程密切联系,无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
[3]。
3.思想认知片面
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理解存在着片面的认知,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运用的一种状况。第一,一些学生对地方文化有着片面的理解,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和透彻。一方面,因为缺少父母的支持,没有良好的地方文化学习气氛,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当地文化,导致形成强烈的刻板印象,不能积极地参加学习。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忙于学习,对当地文化并不熟悉,在发掘、运用地方文化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存在着初中语文教师片面理解地方文化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的价值,缺少科学性和灵活性。此外,由于语文课程的繁重,导致教师接触地方文化的时间与机会较少,很难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进行教学。
1.地方文化融入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助于学生在生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质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应该被大力推广的方法。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内教学,也要注重课外教学。通过拓展延伸教学扩大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之在现实的、可感知的环境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特有的高邮地方文化资源,并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感悟,寻找阅读的快乐,激起阅读兴趣
[4]。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进行延伸,使学生在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中理解文本。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高邮文游台中的映翠园,俯瞰东边的建筑、西边的湖面。通过实地观察园林,了解园林的细节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高邮的非物质文化以有形重现,使学生体验地方文化的韵味,从而更有兴致地阅读文章。
此外,一些初中生对课外阅读并不感兴趣,只阅读教科书上的书目已经不能满足初中阶段的阅读需求,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初中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比如,在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高邮战役。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景点。教师给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相关图片,有助于学生深入地阅读文章。
2.地方文化融入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增强人们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书写的文章比较空洞,内容贫乏。就学生而言,作文素材多来自所熟知的生活、地方的风俗习惯。地方物质资源丰厚,也使得非物质文化得以凸显,学生在所熟知的大地上观察、搜集、积累写作材料,从而使他们在写文章时不至于感觉空虚,也不会出现无中生有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实际生活,收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地方文化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之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描写生活,从而升华生活艺术的文学思想,教师可以将作文主题设定为地方文化,学生可以在教师和父母的协助下理解乡土文化。不管是在当地的博物馆,还是在节庆活动中,都可以挖掘出许多具有价值的宝贵地方文化资源,只有以探索的目光来体验人文之美,才能将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当地文化,引导学生重视地方文化遗产,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开展社会调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认识体验,发挥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持续地认识到乡土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用地方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此外,在学生对地方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能利用网络查找更多有关的信息,扩展自己的思路,建立对地方文化的认知结构,这样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找出自己的侧重点。
3.地方文化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同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由于地方文化资源中存在着晦涩难懂的部分,学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为了更好地将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堂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积极地发掘周围的地方文化,和父母一起去体验当地的文化,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老街等,从而意识到地方文化的可贵价值,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掘地方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高邮人最爱的景点调查活动、高邮名人寻访综合性实践活动、高邮的诗歌鉴赏会等。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当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那么就可以和课堂上的语文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感受到人文精神。只有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实践探究之后,可采用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游戏等形式进行展示。
结语总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既能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又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运用,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能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地方文化,从而提升语文素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