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偏理论,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记,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岗位。因而,笔者利用“课堂派”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在课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课上更多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活动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实际用药能力得到提高,且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理学;课堂派;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4;R-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更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纽带”学科。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而中职药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应能使学生在学好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还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工作,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2]。而在药理学目前的教学中,所学内容偏重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内容不仅繁杂难记,而且所学知识偏理论,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用药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模式,将药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切实地使药理学的教学效果能满足临床岗位的需求,使学生觉得学后有实用价值,从内心愿意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笔者在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内容。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出现,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3]。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和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更多是用来给学生进行讨论和进行专题研讨活动。“课堂派”是基于此背景下出现的一款网络教学平台[3],方便易用,无须下载App,通过电脑端网页账号密码登录或手机微信端公众号关注即可使用。教师通过课堂派课前推送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自学相关知识点。教师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督促学生自学,这样使课中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专题项目活动,课后发布复习资料供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参与实践活动的训练。
本研究借助“课堂派”教学平台对本中职学校2020级药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将偏理论的药理学教学模式转向偏实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训练,提高实际用药水平,满足临床岗位的需求,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用于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要。
一、“课堂派”在中职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实例
以下以药理学课程中的抗高血压药的教学单元为例,对基于课堂派的翻转课堂[4]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1.课前准备
本班学生共48人,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8人,每组选择一名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教学相关任务。教师将事先做好的高血压课件PPT、高血压的视频、高血压的微课及相关拓展资料等通过课堂派的“资料”功能发布给学生,并通过“公告”功能通知学生自学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可通过课堂派的“私信”功能与教师进行探讨。教师随后通过课堂派的“作业”功能发布以下实践调查作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调查。
作业一:通过查询网络资料,回答问题: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的分类是什么?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经常测量血压?高血压有哪些危害?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作业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制作一份关于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表,对身边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走访或电话问询调查,每组调查的患者不少于5名,调查内容包括:①高血压的发病史,包括发病年龄、血压情况(最高血压、最低血压、平均血压)、服用了哪些降压药(降压药的种类、剂量、疗效);②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包括是否有睡眠打鼾情况;是否肥胖;是否平时吃的食物过咸;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作息是否规律;性格是否易发怒;是否有职业和工作压力等;③是否有高血压并发症病史等。
作业三:各组学生分别去药店调查市场上有哪些抗高血压药,哪些是复方制剂等。
每组学生将调查结果详细汇总,以文档的形式上传到课堂派。通过这种课前自学的模式,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在实践调查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内容是能解决生活中常见患者的问题,感受到自己学有所用,因而对上课内容充满期待。
2.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课堂派的“数字考勤”功能进行考勤,并按分组将同组学生组织坐在一起,便于讨论课堂中的问题。
(1)专题项目一互动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自学中反馈的问题并结合教学重难点,重新梳理课件,以课堂派“互动课件”的形式发布,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章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晰理解各知识点。随后,就本章的内容设置以下六个互动问题,以课堂派“互动答题”的形式发布问题,每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代表抽取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后作答,并将答案拍照上传。各组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均不相同。
问题一:结合前面章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内容,分析讨论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的禁忌症及其原因。
问题二:分析卡托普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咳嗽、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原因。
问题三:该组学生将自己在药店调查的抗高血压药的复方制剂列出,并分析复方制剂中包含的抗高血压药的组分,这些组分联合用药的意义。
问题四:该组学生选出一个课前所调查的高血压患者的案例,分析此患者的临床症状,指导该患者合理用药。
问题五:高血压合并以下并发症时,应首选和禁用哪些降压药?原因是什么?①高血压伴高血脂症;②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③高血压伴糖尿病等;还有哪些高血压常见的合并并发症及其首选的降压药。
问题六:抗高血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各组学生将答案上传后,屏幕上即显示答案,其他组学生对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针对结果进行讲解答疑。这些问题的设置既有本章节的疑难点,也有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使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用药能力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题项目二 情景教学
让一组学生以自己调查的某个案例中患者的情况,用来扮演患者,陈述不适症状,让另一组学生扮演药师,“药师”则根据所学知识,针对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用药,包括选择合理的药物、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教师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也提高了实际用药能力。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这种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中职药理学的教学必须和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对于临床工作能做到熟练操作、游刃有余,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进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基本的判断和最终的诊断,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实施和延伸意义非凡,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进而锻炼程序化的反应能力,增加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进步,从而成为一名合格药学工作者,为医药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3)专题项目三 课堂测试
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授,随堂测试的时间少,对于每位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而借助课堂派平台的“测试”功能,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约时间,而且能及时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得到反馈,及时答疑解惑。
教师将本章节的重难点问题及常考点以客观题的形式通过课堂派的“测试”功能发布,学生通过手机作答,系统自动批改,屏幕即刻显示每位学生的得分,教师即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随后,通过课堂派的“测试分析”功能查阅每道题的得分率,对得分率较高的题型说明学生们掌握得较好,对得分率较低的题型说明学生们掌握得较差。教师针对掌握较差的题型进行精讲,使学生们都弄懂弄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本章节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这也为临床实践用药打好理论基础。
3.课后环节
课后,教师分别通过课堂派的“资料”和“作业”功能发布复习资料和作业,并以“公告”的形式通知学生完成。学生们经常在课中理解的问题,课后由于遗忘,又会疑惑,而复习资料将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学生可随时进入课堂派进行查看复习,巩固了学习效果。在作业布置方面,除了理论作业外,还有实践作业。教师发布给学生一个高血压的临床案例,先让每组学生在网络上下载空白处方并打印出来,然后要求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经过讨论完成处方书写,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类高血压的用药禁忌与合理用药。
二、“课堂派”教学模式应用后的实践反思
在药理学教学中利用“课堂派”展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派”的“作业”功能提前发布实践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调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操作水平,而且还要围绕岗位练习和实习实践的机会,促进这种实践教学产生效果。药理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包含着大量用药的适用问题以及使用技巧,并且在很多患者的综合性疾病体征下,有着千差万别的用药禁忌。因此,教师不仅要围绕鲜活的课堂操作和练习模式,促进学生构建自身的药理学知识体系和结构,而且还要在真实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掌握复杂的药理学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笔者建议学校也要与医院之间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促使学生走进真正的职业岗位,去观察一名药学工作者的工作过程,进而通过实际操作去了解这一职业的职业要求和核心素养,增长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同时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工作中去,指导自己的实习行为。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教师和学校层面就要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和体验,最终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和总结,进而提升职业技能,也促进学习知识效果的进步和延伸。
在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中,只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笔者在教学中,以“课堂派”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构建一种预习、交流探讨、复习总结的学习环境,最终让学生能够做到有效学习。课后还可通过“课堂派”的“话题”功能,教师可就某一案例发起话题讨论,同学们互帮互助,交流自身对于具体案例的做法,积极补充别人观点中的不足。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协同进步的阶段,能够做到学习知识的查缺补漏,同时也在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激励和评鉴,最终共同得到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教师要在交流的阶段做好倾听者和观察者,及时纠正学生的谬误和误差,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指正,提升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通过总结和交流形成较好的知识氛围。
结语
由于药理学课程内容复杂难记,知识点偏理论,学生们不仅学起来费劲,学习兴趣缺乏,而且所学知识也不能很好的用于临床岗位的需求,这与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因而,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课堂派教学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使学生课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点,课上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能力的训练。课后,学生普遍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有趣,感到自己学有所用,所学知识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能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因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对本专业的自豪感。同时,测试结果也表明,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当然,此种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在自学阶段敷衍了事。如何更好地督促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笔者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