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话题,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双减”不等于简单地减去学习时间,而且需要高效课堂作为支撑。重视课前预习,带着收获与问题出发,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优化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游戏教学、卡通教学,这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在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对学生今后长期健康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转变观念,积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双减”政策的推行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但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果。对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学习任务繁重,更迫切地呼唤高效课堂的到来。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意味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了相关知识,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能力。笔者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究,力图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长期发展。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升课堂学习效果。1.先课前预习,后带着问题出发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数学学科具有自身的思维难度,学生不容易听懂并掌握,如果在课堂中某个环节留有疑惑,那么课后的练习中就会形成“夹生饭”,靠复习也难以弥补。这样,课前预习就显得很重要。每一节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最好先看懂例题,然后再做课后习题,验证、巩固新知,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看不懂的内容也不要紧,可留有记号,标下难点,然后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析,也可以主动询问教师,解开疑惑。学生带有目的性听课,带着问题进入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
[1]。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解答课后习题,很容易就会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有关的体积计算问题,而对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这个知识难点,学生就不易理解。学生预习备注后,特别关注这个知识点,指向性更强,就会更认真听课,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任务,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得困惑所在,对课堂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有的放矢,突破难点。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靠预习探究新知,找出自己的困惑,并尝试解答课后习题,课堂上验证预习的成果,获得学习的快乐。当自主学习、挑战新知成为学生的习惯后,对促进其终身学习,意义深远
[2]。
二、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双减”政策的推行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教学策略可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造成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教师采用了合适的教学策略,便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其理解知识、形成能力提供保障,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需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
1.运用分层教学法区别设计,因材施教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1)分层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分层,包括学生分层、内容分层、目标分层等。由于分层教学可做到因材施教,且与“双减”要求相符,所以,应用分层教学利于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时,教师便可将分层教学法利用起来。首先,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方法、内容进行分层。①针对学困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进制关系、换算计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借助其直观呈现相关内容,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感性认知,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②针对中等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进制关系、换算计法,掌握认识整时、整时半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概念讲解,并出示整时、整时半的时钟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说出相应时间后,要求其对比整时和整时半的时针、分针的相同点、不同点。③针对优等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进制关系、换算计法,掌握认识时间及时间运算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上述内容进行直观讲授,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时、分、秒知识及它们直接换算方法
[3]。
(2)分层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用不同标准要求学生。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我们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那必将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要知道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除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分层外,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知识点,也存在差别的要求、差别的提问、差别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基础知识水平上获得提升,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在解题方面:对于学困生,仅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中等生,至少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优等生,不仅要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计算,而且还要求他们优化解题方法,并能简要说明算理。在评价方面:学困生要放低评价要求,哪怕只是列出了算式即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也要给予肯定,然后帮助他分析错误所在;对于优等生,不但要结果正确,而且还要求他们的解题过程清晰完整、规范严谨。
(3)分层教学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成绩也会参差不齐,我们要尊重这种既成事实,更要关注他们的进步,不但要求学生横向和同伴们比现在,也要纵向和自己过去比。对于学困生,过去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老是出现错误,现在能准确运算,即使很慢,也是进步的表现,就值得肯定表扬。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优等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快速解答,学困生用算术方法分几步解出答案,这都是进步,都值得鼓励。只要孩子在用心学习,未来就一定可期,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4]。
2.创设适当的数学游戏情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游戏缺乏抵抗力,反之游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将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提高课堂学习时间利用的高效性,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除法》中的“租船”问题时,教师便可引入角色扮演,使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特点,达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题目。例如:鸡妈妈带着23只小鸡过河,已知一艘船只能乘坐5人,请问鸡妈妈要租几艘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题目中的情境再现,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学生在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课堂上没有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学习效果良好。当然,游戏教学要注重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在游戏教学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抗,看谁最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游戏教学就有了高效性
[5]。
3.借助卡通动画渗透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是伴着动画成长起来的,动画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满足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其动感效果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教师针对一个知识点,用视频动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便可将卡通动画利用起来,借助其增加教学活动趣味性、形象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可根据相关知识进行拟人卡通角色的制作,创设长方形、正方形进行自我介绍的情境,再通过设计“比身高”“量身材”等方式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其性质、外观进行了解。由于动画视频具有图文声结合的特点,致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感性认知,并对其进行快速理解、记忆。
由此可见,将多元化教学策略利用起来,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得独特体验、感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便掌握知识,同时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培养数学思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对学生学习造成直接影响。要想数学成绩好,必须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造成间接影响,可以快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1、通过逆向思维培养,启发学生思考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很多数学题目,如果从因到果进行思考,有一定的障碍困难,而如果借助逆向思维解决,即由果到因,反而会另辟蹊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反向推导的机会,使其逆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6]。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苹果》一课,一个数的5倍加上8减去10再乘3得99,求这个数?学生一看到题目一头雾水,用假设方法代入推导,试了好多数字,我巡视时发现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用假设方法求出结果。我语速放缓,问学生这道题可不可以从后向前做呢?我的话一说出就点醒了几个学生,他们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然后毫不费力地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99÷3+10-8)÷5=7。我让他们对比一下哪种方法好,并借机提醒他们,有些时候换个思维模式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这样一来,学生便参与反向推导。长此以往,学生的逆向思维可得到发展,得到有效培养。
2、通过逻辑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推导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
观察、
比较、
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启的年龄,感性认识较为突出,面对问题缺少逻辑思考,容易犯错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客观综合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长期训练,容易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6段需要30分钟,每锯一次需要几分钟?学生看到题目,极容易做成30÷6=5(分)。但如果仔细分析推理就会发现,把木头锯成6段,只需要锯5次而非6次,那么,这道题就应该是30÷5=6(分)。教师还可以再出示在公路两边栽树的类似问题,学生通过 “举一反三”,自然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用心思考推倒,就不会犯想当然的错误。
3、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拓展学习空间
心理学家提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常会因为一件事儿而产生多样化的联想。倘若教师基于此进行引导,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为其举一反三、自主探究提供保障。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时,教师可将其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与角》中的“平行”“相交”时,教师便可先对概念进行教授,在学生对其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这句话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由于学生的各项能力处于发展之中,且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同时,教师需予以引导,使学生明确处于同一平面为先决条件,并基于此举出反例。学生通过寻找,会发现: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既可以不平行,又可以不相交。这种发散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可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为其快速找到正确方向做出引导,自然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效课堂的构建意味着教学活动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并行,且可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但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教师需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比如,教师需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创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方法,形成一定学习能力;需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上日程,采用适合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教师需明确,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种,且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学生也略有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实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