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学生的日常教学评价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追求单一的教与学,而是将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基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以及教师更好地成长,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知识相对复杂,尤其对于刚刚小升初的学生来讲,会更加难以适应,甚至一度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而教师如何教,才能最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若要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同时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变革,使评价指标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全面性。我国很多中学目前正在推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理论上来讲,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下遗留下来的问题,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评”一体化却面临诸多挑战,这也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思考的。本文主要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以及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跨越路径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教、学、评”的具体运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评”;现实困境;跨越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而教学评价却是其中重要一环,这是基于课堂实际情况所作出的教学决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学生进行密切观察,除了掌握学习情况外,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课堂评价不断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收集到的信息和预计的学习成果之间进行比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保证这堂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将课堂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形成不同的评价,从而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当然了,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进程还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梳理教学方式,让教学评一体化,更好地为教学所服务,从而推动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就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它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等为理论依据,通过评价的方式改善教学过程,最终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应该是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的反复过程,通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评价方式,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提供依据。在此不断的反复过程中形成新的学习、新的教学以及新的评价,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学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毕竟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所服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而是将学生的获取纳入到教学之中,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有意义[1]。
二、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1.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当前随着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扩展到了教学理论等深层次的要求之中。中学数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师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用此理念指导教学环节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学评价仍旧停留在表面,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仅仅是评价而已,未能对接下来的教育学产生指导性影响。因此,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师对教学评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评理念,为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评一体化奠定理论基础[2]。
2.未能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所服务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有较大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不断形成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此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学习。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更多地是为教学内容所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限制了教学评一体化进程,也让课堂评价未能推动教学深入发展。未能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的教学评一体化,让这些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未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当今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在学校的学习是为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3.课堂缺乏有效教学评价
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便是教学评价。在当前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仅仅是教师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个问题所作出的单一评价,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较为浅薄,单一化的教学评价未能更好指引学生。因此课堂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进一步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课堂的教学评价应该紧密结合课堂节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信息,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调整奠定现实依据。
三、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跨越路径
数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其逻辑思维性极强。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若要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积极使用各种新型教学法,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若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
1.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在开展教学改革落实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落实中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我们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素养。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实践落实奠定理论基础。数学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数学理念,树立的科学数学观、科学数学学习观、科学数学教学观。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影响因素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循环教学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同课异构等方式,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师对《三角形相似》所开展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教师采用微课;有的采用小组讨论等等,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同课异构便能够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最后,便是教师的主动学习。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完善自身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思考,让自身的理论为实践教学所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科学、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高质量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让学生在学习的阶段获得更全面、科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的教应该始终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及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中学生此时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为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前置性的假设,但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此时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获取的了足量的信息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针对当前的学情进行调整,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例如,在《三角形相似》中,让学生在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式。此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出发,进行相应的调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式。
3.搭建立体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搭建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将教学过程中设计师所涉及到的各主体纳入其中,让评价更具针对性、科学性。首先,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个不断收集信息的过程,不仅能解决当前问题,还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成长指引方向。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动作、语言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善用教学评价进行反思。针对当前教学评价中的各项信息,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形成教学评一体化闭环。教学评价,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该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的意义,让教学评价不再流于形式。最后,便是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中。通过学生的主观感受去了解当前教学方法的得与失,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需求、发展为主。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的对当前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让教师和学生更具参与感,也真正推动接下来的教与学。
4.实施达标检测与总结反馈
一般来讲,达标检测最有效的途径是考试,但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基本都较为固定,每天都进行随堂考试也并不现实,因此作业训练成了此方面的主要途径。作业训练属于传统教学手段之一,其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但同时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给学生们造成压力和负担,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我国近年来开展了“双减”活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适当削减作业量,也要对作业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教师针对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学生们近期学习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学生互相抄袭作业的情况存在,因此在进行作业检测的同时还要联系学生们课堂表现,如教师随堂提问时,哪些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所欠缺,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检测结果后,教师还要对该结果进行分析,若检测结果并不符合预期,教师就要对前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进行复盘,找到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做好能够做到层次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四、探索与改良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
1.围绕生活主题展开数学兴趣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选择学生们较能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使其能够意识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生活类教学活动能够在此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来设置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指导和引导为主要任务,必要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但也要适时退出教学活动,以免打乱学生们的节奏。通过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在促进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2.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区分不同教学法
数学知识较为冗杂,但同时很多知识点之间又有所联系,不同的知识或许能够应用到相似的思维逻辑,或是相似的公式和模型,很多初中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都有可能会导致思维混淆,或是用错公式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教师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准确区分不同知识点,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公式使用技巧。不同的知识点需要站在不同的思维方向去思考,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不同知识点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也要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待问题,如哪些教学方法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更接近,学生会更喜欢哪些教学活动等。
3.在多边交流中借鉴优秀经验
如今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们在教师的特定教学风格中往往更能紧跟教师教学思维,但同时也会渐渐出现感知疲劳,也有可能会因此而束缚住学生们的思维。此时教师要注重与其他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如教师可以在自己没课的情况下去其他班级听课,近距离感受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后再将其他教师的教学优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这样一来,既可以保留自己的教学特点,又能够对教学法进行优化,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