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要: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幼儿园教师在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其中,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及实施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其能够让幼儿教育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增强了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理的STEM教育活动能够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锻炼,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讲解了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开发的特征与意义,并对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开发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浅析,期望能够给予广大幼儿教师一定的参考意义,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让幼儿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  STEM教育活动  特征  开发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STEM教育活动中的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态度,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系统化的整合课程树立孩子们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师能够为幼儿设定科学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时,幼儿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容、感受人文教育,强化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在幼儿自主探究、思考、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强化了幼儿教育的价值,使幼儿教育具备更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逐步实现STEAM教育低龄化的趋势。
一、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开发的特征
1.情景模拟
    教师在创设STEM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为幼儿打造适宜的情境。根据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状况科学地选择场景,让幼儿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内进行知识的理解。对于幼儿来说,其对生活的理解程度比对抽象化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更强,也能够让幼儿有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完全地代入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开设STEM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生活进行关联,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发幼儿激烈讨论与深度思考,强化幼儿的实践意愿,使STEM教育活动的创设意义得到凸显[1]。
2.鼓励探究
    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STEM教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让幼儿针对问题进行实际思考,强化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充分展示个人特性。
3.知识融合
    通过STEM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进行融合,让幼儿关联应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关联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现实生活中,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思考,STEM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推动幼儿探究能力及思考能力的提升。
4.材料丰富
    STEM教育活动中融合了工程、科学、数学、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自主参与活动进行实践、探究,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教师设定的任务或是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在STEM教育活动中,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需要应用到相应的工具,为了使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为了让科学的教育体系得到流程化的落实,教师需要根据活动的实际需求准备好实践工具及材料,让幼儿有探索、实践的基础条件。
二、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开发及实施的意义
1.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
    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的实施主张以问题、任务作为导向,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实践、探究,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都需要围绕教师创设的情景及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扮演观察者、陪伴者的角色,在幼儿出现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指引,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大部分的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多次尝试,而在得到正确成果以后,幼儿的学习热情及自信心得到了有效激发,并且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也会有更加强烈的自主探索精神[2]。
2.提升幼儿实践操作能力
    3~6岁的幼儿会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即使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设定了特定的任务或问题,不同的幼儿也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时教师则会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实践,探讨该办法能否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幼儿则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内进行反复的操作与锻炼,有效实现幼儿思维的发展与动手能力的提升。
3.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在STEM教育理念得到普及之后,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STEM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活动本就注重幼儿的参与,需要幼儿根据特定的情境、场景进行现实生活的模拟,对遇到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思考及实践,在幼儿感受活动乐趣的同时,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STEM教育活动具备生活性特征,许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会直接求助家长解决,在接受STEM教育之后,幼儿会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关联应用,通过系统化的思考解决生活化的问题,让幼儿对生活及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开发及实施路径
1.科学设定STEM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设定既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教育方向,又能够让幼儿清楚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达成的任务,为幼儿的自主思考提供基础条件。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基础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学习状况、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特性进行目标的设定,既需要保障目标具备学习意义,又需要不断提高目标设定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1)设置灵活多样的教育目标
    STEAM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在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其次以STEAM教育活动本身所涵盖的科学与艺术素养为依据。这一教学模式所涵盖的核心要素就是科学与艺术,因此其目标的设定就必须以科学和艺术为起点,通过对科学与艺术教育要素的挖掘、整理和组织来促进幼儿在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的整体参与状况进行客观评判,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全面提升,重视幼儿品质、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
    (2)设置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
    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要素是具备实践性质,因此,教师需要在设定教育目标的时候注重教育目标的操作性,只有幼儿能够在STEM教育活动中进行自主实践操作,才能够对幼儿的设计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且STEM教育活动涉及的四大领域知识并不一定要处于独立存在的状态,其可以进行相互关联、配合应用。比如,中班科学活动《摩擦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什么是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重量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知道摩擦力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总结的能力、体现发现与成功的快乐。通过情景模拟:玩具小汽车跑着跑着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原来,在小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阻碍它前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继而进行实验操作验证,为小汽车设计不同材质的斜坡车道,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纸面平滑的斜坡车道、绒布斜坡车道、砂纸凹凸面的斜坡车道,把小汽车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发生了什么?交流实验现象,猜测原因,小结:绒布、砂纸表面粗糙,摩擦力大,小汽车行驶速度慢;纸滑道光滑,摩擦力小,速度快。这一活动横跨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使STEM教育活动具备更强的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能够让幼儿有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的空间,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与动手能力的提升[3]。
2.构建系统化的STEM教育体系
    目前,部分幼儿园已经积极引入STEM教育活动,但是其在开发活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活动独立性过强的问题,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学习的知识与自身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习的知识具备同质化现象或理论相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幼儿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为了让STEM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需要为教育活动的实施开发系统化的课程,用STEM教育体系代替传统教育体系。教师在创设STEM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内的成功教育经验及国外的教育素材进行广泛收集,通过素材的整理、分类、归纳、整合来提高幼儿教师对STEM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的了解程度,之后,教师才可以根据幼儿园内的实际状况进行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加强不同时期STEM教育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让幼儿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实现关联性知识的掌握,帮助幼儿构建更加完善、整合性更强的知识体系,强化幼儿的活动参与效果及学习质量。
3.合理设定STEM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STEM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由于STEM教育活动涉及数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样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设定活动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内容是否具有整体性以及内容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将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与生活状况进行关联,弱化知识的难度,强化幼儿在STEM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1)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根据大部分幼儿园幼儿的学习状况可以了解到,幼儿对生活化场景、事物会有更加强烈的熟悉感,也会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设定STEM教育活动内容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强化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既能够打消幼儿对知识的畏难情绪,又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专业化知识内容的同时将其应用到生活之中,强化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冬天,幼儿来幼儿园穿着厚厚的棉衣,孩子们发现自己很难将衣服塞进自己的小衣橱,即便能够塞进去,衣服边角可能被挤得皱皱巴巴,穿起来也不方便。此时,有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联想到家中一般会把衣服悬挂起来,这时候,教师不要直接为幼儿提供衣架,可以引导幼儿自行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小朋友们自发征集家中闲置的晾衣架、晾衣杆,在教师帮助下,二次制作,最终高度适宜的班级衣架制成,幼儿可自主把厚重的外套悬挂,顺利解决衣物的存放需要。幼儿将生活经验运用实际,师幼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的喜悦。
    (2)以幼儿需求为基础设定教育内容
    STEAM教育活动一般由活动准备、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和活动调整四个阶段组成,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活动的开展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在正式开展STEAM教育活动之前,教师要创设适宜开展活动的环境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各种材料等。活动的设计要以幼儿为基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才是教育的主体,对于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及实施来说亦不例外,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化,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能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去操作和探究世界来获得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并发展相应的经验和能力。幼儿在STEM教育活动中具备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幼儿能够通过教师创设的场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践验证、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幼儿只有具备充足的自主思考、探究空间才能够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凸显,使STEM教育活动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4.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STEM教育活动开发及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其中包括幼儿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通过多元化的客观考量提升评价的有效性,让教师、家长都能够对幼儿的成长状况有客观的认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短板及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示,通过STEM教育的全面性,实现教师对幼儿的个性化指引,促进幼儿的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开展STEM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教育活动的应用价值,根据园内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成长状况进行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及实施。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设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其成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让幼儿能够通过关联性强、阶段化的STEM教育活动学习到多样化的知识内容,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让幼儿在参与程度高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其能够对自身的思维进行验证,既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又能够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