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语文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职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落实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这三项教学内容都还存在着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足的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学生阅读量不足、练笔量不足直接关联,采取贯通读、说、写的渠道,加强读、说、写的训练,形成读、说、写的互动三项对策,提高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H15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知识丰富多彩,由历史遗存到今人创造,有着太多的文明结晶,需要民族后人一代接一代地学习揣摩,以求提高自身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之中。因此,语文教学是我国早期教育贯通到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培养高职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进入到社会后就业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实力。落实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这两项教学内容都还存在着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足的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学生阅读量不足与练笔量不足直接关联,尤其需要引起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注意,有效改变这两方面的不足,可以采取贯通读、说、写的渠道;加强读、说、写的训练;形成读、说、写的互动三项对策,从而提高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学生阅读量和练笔量不足的问题和原因
我国古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这是对于阅读和写作关系的精辟概括,也是对阅读量和写作关系的精辟概括。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虽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并非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把“读”“写”作为了学生主要能力的培养,限于完成教学任务,不深究阅读和写作量,以至于以量的积累和锻炼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普遍存在[1]。
1.阅读量不足的问题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对于阅读课的比重有标准的设定,毫无疑问,阅读课的量必须完成,但对于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完成方式的决定权掌握在教师手里,往往教师重视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完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往往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多读、多知、多悟、多研习、多交流未能做到,以至于阅读教学计划的完成仅限于课堂阅读渠道[2]。
2.练笔量不足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自于语文学习的积淀、来自于阅读数量和质量的积淀,也来自于练笔,只有多多练笔,才能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但是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软肋”。有研究者分析:“在当今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尤为重要。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改变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要重视平常的练笔活动。教师要制定写作教学计划,分解任务目标;通过片段写作,落实目标;设置情境,实战模拟;设置练笔情境,拓展文本;利用校园社会热点,时事评价;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平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练笔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3.学校硬件设施配备落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硬件设备的落后和缺乏也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从实际高职教育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仍处于最初的阶段,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科技手段,部分现代教学软件已经无法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像是“摆设”,使用频率极低,学生也很少能够体验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和优势;其次,在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维护方面也相对滞后,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采购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无人维护,最终导致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应用到课堂当中,其根本原因还是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不重视,在民办高职院校中也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经费不够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三项对策
1.贯通读、说、写的链条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蕴含美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是感情丰富的文章,越需要熟读吟咏。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时,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表情,这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并沉浸于一种美的境界,教师将诉诸于视觉的无声文字转换为听觉的有声语言,可以生动直观地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传达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教师的示范朗读,对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的情感迸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作品内容不同,采用的语调和语音也不同,或昂扬或低沉,除了老师自身进行情感朗读之外,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将眼、耳、口、脑全部调动起来,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在朗读中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情感,受到艺术熏陶。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朗读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学生体会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和高远志向,又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中读出了作者一身浩然正气的英雄气概,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呈现了一个乘风破浪、励志振兴中华的青年才俊的形象,学生在激情诵读中被作者豪迈情怀所感染,情感被激发,自然而然联想到自己作为 21 世纪的青年,也应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充满理想,去开创未来[3]。
培养高职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贯通读、说、写的渠道,形成三个方面紧密衔接的促学链条。即阅读是前提,是知识量的输入和积累;口语表达是承接,既承接阅读的收获,又承接写作的需要;写作是知识学用的检验,是能力的输出,读、说、写不能脱节,互为条件,又相互满足,而三者的有效融合不仅在于确实的大量阅读和实在的笔耕不辍,还要发挥“说”的能力培养,以“说”为中心轴,一手牵起“读”,一手携起“写”,形成在说中展现阅读后的功底、用说来形成快速构思写的思路,进而追求学生们语文学习成效的跨步提升[4]。
2.加强读、说、写的训练
一要注重在规划中强化读的环节培养。阅读是学习好语文知识的基础性环节,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来帮助学生们获取流畅阅读和正确理解的能力,因此,既要在学生有效学习课本范文上下功夫,还要向学生们有效推荐一些与课本范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在此基础上,课堂中要开展“多彩阅读”和“知识展读”的帮学办法,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我们所提倡的“多彩阅读”,一方面是要求在时间上做好规划,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尽量多的阅读机会,而且不仅局限在朗读的层面上,还要采用角色阅读、表演阅读等办法,让学生们因此激发兴趣和学习活性,能够有效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们所提倡的知识阅读,就是在让学生们先期准备的情况下,把他们所掌握到的与课本相通的知识,在课堂中、活动中读给同学们听,形成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二要强化在说中形成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学生们说的能力,就是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展现,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们的说话能力,这也只是初步的帮扶方式,关键还是要给予学生们谈想法、谈体会的表达机会,从而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技巧。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办法让学生们大胆说、说真情,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让学生们在大胆说、说真情的过程中快速构思而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们提笔写作奠定思维基础和语言运用基础[5]。
三要努力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们获得有效阅读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会对学生们在写作上有所帮助,但是要确实获得写作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实践之中,所以,要强调这样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是模仿写的能力建设。也就是说,在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会模仿,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模仿,像范文中词语的运用、情景的烘托、人物形象的刻画等等艺术手法,都应当让学生们在模仿中加以掌握。一方面是创意性写作,也就是说,在给予一些基本性条件之后,让学生们随意发挥,随性写作,只要是涵盖了给予的条件,就不限篇幅、不限文体、不限白话和文言,只要能够在“快意恩仇”中表达学生们自己所思所想,就达到目标,一方面是品读性提高,也就是要开展展读,把学生创作中的精品和教师的评语,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们获得另一种促进学习提高的办法[6]。
3.形成读、说、写的互动
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需要特别的重视和培养,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互动式教学方法,也即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氛围的教学方法能够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高职语文教学中读、说、写的互动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有效的互动教学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一要花功夫进行互动环节的设计与互动形式的设计;二要花大力气做课堂利用资源的准备;三要不断通过检验总结,研究方法对策,提高教学能力。课堂上读、说、写的互动主要是因教学形式和考察学习效果的形式来进行的,课外读、说、写的互动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如开展比赛活动,可以是像《中华诗词大会》那样的比法(当然是在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开展针对形势、针对突出问题的辩论比赛,也可以是征文比赛,总之,只要能够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和水平,就以“多多益善”为原则来积极组织开展。比如说,开展交流座谈,让学生们在交流座谈中既谈出学习中的体会,又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获得相互提升。比如说,鼓励支持学生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创作,并通过汇演的方式,把自我创作用演出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让参演和看演出的学生们均获得能力的培养和锻炼[7]。
4.加强学生写作,重视多元评价
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评价应淡化分数,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采用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重视对阅读积累的过程、参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情感、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实践、应用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等方面的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参与实践的表现、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表现等,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通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常进行片断写作练习,而且要勤检查、勤指导,落到实处。应用文旳练习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说出应用文的内容、格式、写法,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表示赞赏。通过说的方式,让学生写应用文不再感觉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践,在错误中学习,在改正中进步。例如在学习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选择选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把关。选题确定后,根据前期分组(这个分组最好是在开学初期就确定好,后期就沿用这个分组,这样利于组员之间增进了解)进行抽签决定正反方,然后,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组长要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依据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有的同学善于收集整理资料,有的同学眼界宽、思考问题角度新颖,有的同学口齿清楚、思维活跃……根据组员特点分配好一、二、三、四号辩手的人选。组员们要准备大量能支持论点的论据,要多角度思考,还可以收集反方的资料,思考假设自己是反方,会如何辩论,然后准备论据一一驳倒。还可以先假设对方回答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再设置陷阱,引导对方进入谬误。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辨别资料的真伪,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要集合全队的智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不能独断专行[8-10]。
结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双赢的策略。教师将语文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