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现阶段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学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问题链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深入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势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链为主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开发,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众多一线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链指的是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以学生知识经验与心理特点为基础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问题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问题链中,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就近发展需求设计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链,为学生物理学习提供思维引导,帮助学生理清物理学科性质与发展规律,从而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成效[1]。
一、基于问题链的物理课堂教学优势
1.问题链教学设计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中,问题链设计有着一定的方向性与针对性。问题链是将知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呈现出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链可以让学生已知的知识框架与未知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问题解决欲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从而构建与完善学科知识框架。另外,问题链还能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通过集思广益的策略产生智慧火花,从而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2]。
2.问题链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链可以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积极思考,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具体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设计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问题掌握知识内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纵深发展。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大胆思考。另外,设计优秀的、开放的且具有诱导性的问题链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飞跃式提升。
3.问题链设计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在物理问题链设计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的错误前概念、知识重难点以及障碍点等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突破的问题链。教师还需要不断地研读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此为出发点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当下发展的问题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践应变能力与非预期因素巧妙地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丰富教师的实战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问题链设计,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与素养[3]。
二、问题链设计类型
1.导入性问题链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导入性问题链指的是教师导入课题,运用不同的课题进行转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与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课堂专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问题链设计的目的。导入性问题链通常用于新课教授,通过已掌握的知识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了解知识的外延与内涵。导入性问题链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式掌握新旧知识关系,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学科概念及其原理,掌握物理学科规律与探索方法,为学生学习扫清障碍,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2.递进式问题链
递进式问题链设计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形式提出问题。对一些稍有难度和深度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分成几个梯度问题,层层递进地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与探索,使学生通过层层问题促进思维的纵深发展。
3.探究性问题链
探究性问题链指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从而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究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一种声音属于噪音?汽车的喇叭声、刹车声、集贸市场的喧哗等属不属于噪音?根据了解说出噪声对人们的危害,等等。通过层层的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与探索,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物理学科知识[4]。
4.诊断性问题链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有一些概念相同,但是理解上相差甚远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造成“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链,通过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助力下形成良好的思维。
5.对比性问题链
物理问题链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对比。问题链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本堂课内容,还可以联系之前所学,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脉络,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领域的充分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意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另外对比性问题链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从而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点,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三、物理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实践策略
基于问题链的物理课堂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为此,初中阶段的物理问题链设计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与实践经验进行。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口头式讲解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而且容易感到枯燥无趣。而将熟悉的情景融合到物理课堂和问题中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碰撞,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生成问题链,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
首先,结合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问题链的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将与物理相关的内容融入到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浮力”内容时,教师如果导入“大家知道轮船在海上航行的原理是什么吗?”这个问题学生显然很少在现实中接触。倘若换一种学生熟悉的方式则能立刻融入到情景中。如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放在一个盛满水的盆子里,往下按,同学们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其次,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很多物理性质、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去观察现象,并提出质疑与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另外,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好奇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景:其一,将两张白纸自由下垂,并在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动态;其二,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方,松开手后乒乓球会怎么运动;其三,准备一张纸条并在上方吹气,纸条会怎样运动;最后通过上述实践与问题探索,气体气压和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实验为基础设计问题链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探索效率与学习能力。
最后,结合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景。在设计物理问题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在了解物理发展规律的同时体会物理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就可以引入伽利略或者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点:“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去维持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然后让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通过不同人物的观点让学生清楚地明白物理知识都是具有真凭实据的,并不是靠感觉产生的。
另外,在物理课堂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与访问,掌握教学与问题探索发展的动向,并针对一系列问题做好总结与归纳,找出学生不足之处,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出针对性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以期设计出更加高效的物理问题链。学校方面也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各个年级教师开展教育研讨会,从而组建一支高水准的教师团队,助力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四、物理问题链设计注意事项
初中阶段是学生奠定扎实物理基础的重要时期,物理问题链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情,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从而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问题链教学效率。因此在物理问题链设计与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问题链设计的目的要足够充分。物理问题链的设计要以服务教学目的为主,有效的问题链有利于落实课堂知识,推动课堂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增强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是需要充分的考虑问题的提出能为课堂带来哪些效果,学生会产生哪些反应,以及运用哪一种问题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者与主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另外,除了课堂提问外,在课后复习中也要落实问题,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物理逻辑关系和物理学科知识。
其次,物理问题链要难易适中,要有层次性。初中物理问题链设计除了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外,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设计适合学生当下发展问题链。例如,物理问题链中的前一两个问题可以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准,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预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一些能力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到问题探索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维小插曲,在惯性思维中设计一些问题陷阱,以考验学生的思维层次,这样可以帮助与提醒学生如何规避误区。另外,教师在最后可以提出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透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索物理学科奥妙。难易适中的问题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都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难易适中的问题链十分符合学生就近发展需求,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互动,为学生能力提升与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6]。
最后,物理问题链的答案发散不局限。在物理课堂中学生是问题探索参与的主体,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灵动多变,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延伸出新的学习方向,一些不在预设之内的想法都是学生思考的痕迹。在问题链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问题与回答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也不能着急将学生引入“正轨”,而是让学生积极地表述,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相互分享与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实现课堂问题链设计的重要目的。对于学生来讲,走弯路是无可避免的,教师要利用这一“弯路”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新天地,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可能性,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改革深入,各学科教师对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应用十分重视,如何有效地发挥问题链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在初中物理课题中,问题链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挑战性、互动性、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成就感,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深刻掌握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索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链,将问题链的优势在物理课堂中进行最大化发挥,为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总之,物理教师应将传统教育模式与问题链充分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也推动物理学科的稳定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