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是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向,“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已不断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中,促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介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现状,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明确课程思政定位、目标和设计思路,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积极组织教学实施,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F740-4;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把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是提高高等院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作为人民教师,更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做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该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开始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但由于高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知识欠缺且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进展缓慢,甚至出现教师专业课讲授思政融入困难、生搬硬套政治理论及思想,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等现象,教师教学身心疲惫,导致“课程思政”改革变成了思想负担,甚至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师育人职责的履行。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统梳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 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本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任务。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国内自由贸易区数量增多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具有较强的涉外性,需要同国外政府、企业、人员进行频繁交流并从事商事活动,难免受到他国各种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方面,除了应注重专业素养之外,更应该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设置三个学分,是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买卖基本知识和处理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教师教学水平、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改革。
2.改革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力求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开放性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中落实立德树人,渗透课程思政,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应用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的实操技能、谈判方法、技巧及沟通艺术,帮助学生树立忠于职守、平等互惠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正确人生观,培养横向方面有广博的知识、纵向方面有较深专业知识的“T”型人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已不断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有效探索,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外贸类商务人才。
四、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法
1.实施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其次挖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后推进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思政建设。
2.实施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课程组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类商务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思政教育教学建设与知识点对应设计如下表。
五、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点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基础,通过明确课程思政定位、目标和设计思路,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积极组织教学实施,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1.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目标中引入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思政素材,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思政特色,更好地发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
2.“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振兴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3.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讲授法、分组教学、案例教学法、启发互动式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将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提高教学效果,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F740-4;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把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是提高高等院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作为人民教师,更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做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该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开始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但由于高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知识欠缺且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进展缓慢,甚至出现教师专业课讲授思政融入困难、生搬硬套政治理论及思想,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等现象,教师教学身心疲惫,导致“课程思政”改革变成了思想负担,甚至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师育人职责的履行。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统梳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 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本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任务。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国内自由贸易区数量增多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具有较强的涉外性,需要同国外政府、企业、人员进行频繁交流并从事商事活动,难免受到他国各种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方面,除了应注重专业素养之外,更应该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设置三个学分,是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买卖基本知识和处理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教师教学水平、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改革。
2.改革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力求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开放性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中落实立德树人,渗透课程思政,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应用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的实操技能、谈判方法、技巧及沟通艺术,帮助学生树立忠于职守、平等互惠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正确人生观,培养横向方面有广博的知识、纵向方面有较深专业知识的“T”型人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已不断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有效探索,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外贸类商务人才。
四、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法
1.实施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其次挖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后推进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思政建设。
2.实施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课程组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类商务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思政教育教学建设与知识点对应设计如下表。
知识元 | 知识点 | 课程思政的教学知识点 | |||
序号 | 描述 | 序号 | 描述 | 要 求 | |
1 | 国际贸易术语模块 | 1 | 导论: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特点、国际货物贸易适用的法律与惯例、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做法。 |
掌握 | 通过国际货物贸易的重要性、基本概念和分类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全球宏观视野。 |
2 | 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贸易术语概念及其发展, 国际贸易惯例及其性质和作用。 |
掌握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案例来阐释贸易术语在进出口业务中的适用性,引导学生建立诚实自律意识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 | ||
3 | 适合各种运输和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 EXW术语, FCA、CPT、CIP术语, FAS、FOB、CFR、CIF术语, 常用术语的变形等。 |
掌握 | 借助贸易术语案例帮助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诚信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 ||
2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篇章 | 1 | 合同的主体和标的: 合同当事人, 成交商品的名称, 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和包装等。 |
掌握 | 在合同条款内蕴含着诚信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在合同磋商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作风,在国际贸易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
2 | 国际货物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装运条款, 运输单据。 |
掌握 | 在货物运输制单审单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习惯,通过案例分析处理贸易争端,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利益观。 | ||
3 |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性质与作用,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保障范围, 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 |
掌握 | 通过案例学习签定合同要遵循保险几个原则,特别是最大诚信原则,引导学生在签定合同时要实事求是,诚信是保险的生命线也是我国立足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则。 | ||
4 |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成交商品价格掌握, 进出口商品的定价办法, 计价货币的选择, 佣金和折扣的运用, 价格条款的约定。 |
掌握 | 在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结合国别(地区)政策,并按照我们的购销意图确定适当的价格。让学生懂得我国坚定对进出口贸易的信心,适应多元化市场。 |
||
5 | 国际货款的收付: 票据, 汇付与托收, 信用证付款,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 |
掌握 | 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契约精神、诚信教育等元素引入课程,使学生树立自信,建立职业责任感,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
五、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点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基础,通过明确课程思政定位、目标和设计思路,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积极组织教学实施,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1.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目标中引入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思政素材,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思政特色,更好地发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
2.“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振兴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3.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讲授法、分组教学、案例教学法、启发互动式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将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提高教学效果,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