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是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思政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结合在一起,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建设;价值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DOI:
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具有涵盖学生数量多、开课时间长的优势,这是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都无法相比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使思政建设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对思政建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及落实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大学英语思政建设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大学英语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建设有意识地融入进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与提升素质的目标[1]。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丰富起来,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建设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关的文件也接受了相应的培训,了解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是没有很高的意识,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合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次,在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与思政内容相关的知识比较少,教材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编写的,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比较凌乱,不利于教师进行融合。最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建设,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
二、思政建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1.回归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就是从文化、政治、思想、道德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质量都是靠分数来体现的,因此,教师都非常重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以及各种应对考试的能力,教学目的就变成了培养学生怎样应对考试。虽然在教学目标中也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德育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要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这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以这盏明灯为教学方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能够拥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了这个理想去努力奋斗[2]。
2.培养必备品质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或品质,因此,大学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和正确思想道德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发展成真正的内外兼修的人才。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融合,并从其中挖掘思政教育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明白思政教育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联想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意识。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会有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坚定。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一些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拜金主义倾向,还有一些大学生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学习不思进取。这样的观念,会让大学生只注重眼前的物质享受,看不见长远的利益。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用传统文化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发现人文学科中的隐性财富,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优点,使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3.语言与文化的统一
学习一门语言一定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进行学习,这些内容都在无声无息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会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等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一些消极的思想,要摒弃,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对我国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1.充分结合教材营造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巧妙构思,把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学案例进行仔细的筛选,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将教学方向进行统一,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进大学英语教学中[4]。首先,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将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且能自主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中,有效进行思政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和谐且融洽的氛围中开展各项学习任务。
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会有一些传统节日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将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内心想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此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分析,有效实施思政元素的融入,持续性渗透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导学生适当开展课堂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讨论环节,说出自身的观点,与学生针对同一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2.修订教学目标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持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有必要适时适当地修订大学英语教学方案及教学目标。在修订大学英语教学方案及目标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的全面整合,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程思政。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构建起大学英语教学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应当致力于实现“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修订,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各个教学流程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契合,以助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的依据是教材,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将教材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5]。但是,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只利用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就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因此,教师还要利用其他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阅读或听力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新闻热点或者时政要闻,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内容进行自由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新闻中经常会出现“heroes in harm’s way”,这句话的意思是“最美逆行者”,教师可以根据这句话,让学生讨论他们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都会得到升华。
3.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程思政就成功了一半。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会用绝大部分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之后就需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要在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善于寻找、发现二者恰当的结合点。例如:在讲授关于消费观念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相关话题,劝导学生理性消费,要量入为出,不要盲目学习西方国家提前消费的观念,认清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危害。
4.利用网络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泼生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及心理进行细致的了解,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思政教学质量。
例如,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带着任务完成教师发布的线上学习活动,包括课程思政专题案例、视频、音频、PPT课件、图书等,思政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脑海;教师在线下可以开展各类作业反馈、答疑解惑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合作提升等课堂活动,多种形式并举使课程思政内容既外化于行,同时又内化于心。师生的教与学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介进行沟通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阻碍,教师得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课程思政的高效开展。
5.教学双向评价达成育人成效
为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带来动力。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的必然趋势[6]。教师也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但是这样的创新是否真的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还不能确定,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案设计以及教学能力等进行评价,建议采用多元化方式,比如同行评教,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讨会,分阶段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反馈等,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评,通过考试、演讲、话剧演出等多种形式,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教师要对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渗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