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本文研究中职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分析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从立足于因材施教,活用分层型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设计,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改良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口语训练,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结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角度,为中职英语教师列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英语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各种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走入社会、走上岗位后,能够更为得心应手地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为熟练地与他人展开英语交际。中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实践。但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
首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不相符。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更为薄弱,在英语实践能力上,普遍存在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发音不准等多种问题,这要求教师尽可能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未做好这一工作,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成长缓慢;其次,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其主动、踊跃地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技能[1]。但目前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重,习惯应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传授枯燥的知识,导致学生不是对英语课程有一定的厌烦心理,就是对教师有过于严重的依赖心理,深刻影响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最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相较于普通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更具有专业性,与学生走上社会后所从事的岗位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很多中职英语教师,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都过于侧重理论知识教学,这也深刻影响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
1.立足因材施教,活用分层型教学模式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职英语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少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尚可,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缺乏基础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储备,学习英语课程对他们而言难度很大,这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应对这些现象、实现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分层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立足于“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合理分层班级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教师可将班级中全部的学生,按照英语学习水平的不同,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英语基础较为扎实,英语学习能力尚可;B类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英语学习能力在班集体中都处于中游,有一定的上升空间;C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能力较差,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此,便实现了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之后,教师可为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分层式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背单词上,可要求A类学生每天识记30个单词,B类学生每天20个单词,C类学生每天10个单词;在写作上,A类学生写150词短文,B类学生写120词,C类学生写100词,类似的学习任务还有记语法知识点、背句子等,如此便可形成一套能够常态、长效运行下去的分层教学机制,让班集体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到足够的英语知识,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行这套分层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保证分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可隔两个月,检测一次学生的进步、退步情况,对分层进行一定的调整,保证分层的公平性。此外,还应允许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尝试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推动其不断进步。
2.创新教学设计,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近年来,不断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英语教师改良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都很认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英语教师也不应例外。为培育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师应立足于这一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交流机会,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进而逐步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地践行英语实践能力[2]。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要求教师树立尊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以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缓解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更为坚定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为小组探究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结合过去学过的知识,以及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范围内,讨论中西文化差异,之后总结撰写为探究报告,选派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编制这一探究报告提供一些启发,如可引导学生从打招呼方式、餐桌礼仪、节日习俗等方面,探究中西文化差异,以表格的形式作出对比,由小组代表分享给全班同学。显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3.改良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堂课中的学习状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着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为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改良,活用多种创新型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以更饱满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中。
例如,教师可设计“课前演讲”活动,将其设置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三至五分钟的演讲时间,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英语知识,讨论近期发生在校园中,或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流畅地表达对一些事件的观点与看法,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自然能够得到质的提升[3]。再如,教师也可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变一些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为直观、形象且有趣的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致,投入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进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4.加强口语训练,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是语言类课程,培育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培育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其中,培育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信心普遍不足,口语交际是他们在英语课堂中的薄弱项;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学生在进入社会、从事某一职业后,难免会遇到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合。因此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下列举几种培育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技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选用。 细心聆听,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从互联网渠道,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挖掘一些英语听力训练资源,如扇贝听力、可可听力网上的听力训练资源,就很值得为教师所选用。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简单的英语新闻节目,了解地道的英语交流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亦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勤读能述,锻炼口语: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 教师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让学生坚持朗读英语篇章,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发音技巧的掌握,如连读、爆破、重音等,亦有助于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词汇、短语、段落等,提升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正确提炼信息,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4]。同时,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英语篇章,如文学名著段落、英语作文范文等;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复述练习,即在学完某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复述全文。教师可为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等,在学生复述时,也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关键词等,如此便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模仿练习,即为学生播放地道的英语音频、原声电影,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其中人物的发音,如此也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先为学生传授一系列的口语表达技巧,如断句、英式美式英语的差异等,再引导学生模仿录音,最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分析自己的发音有什么不足,逐渐让学生变得能够流畅且纯正地说英语,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目标。
5.结合实训课程,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英语课堂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英语实训课中,说英语、用英语。教师可在实训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语演讲”“英语表演”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经过精密的准备,完成一次次流畅的表演,在此过程中,得到英语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在开展每次英语实训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查阅资料,撰写英语演讲稿或英语剧本,纠正自己的发音,在遇到困惑时,请教教师或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好铺垫。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变得愿意开口说英语,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5]。在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校或市内举办的英语比赛,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让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鼓励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经一系列主动学习,证实自己的猜想,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与“英国文化”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英国文化是由什么所决定的?学生经思考,不难得出英国文化由英国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结论,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延伸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更为纵深的方向思考,如提问学生英国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教师可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让教师答疑解惑。一些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此时就会为教师带来很多的反馈;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将质疑写在纸条上交给教师。教师回收后,找到其中的典型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将其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利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证明自己的猜想,如此也可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中职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系着学生英语技能的成长,亦关系着学生走入社会后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应加强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习需求,构建更为高效的英语课堂,以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英语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各种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走入社会、走上岗位后,能够更为得心应手地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为熟练地与他人展开英语交际。中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实践。但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
首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不相符。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更为薄弱,在英语实践能力上,普遍存在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发音不准等多种问题,这要求教师尽可能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未做好这一工作,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成长缓慢;其次,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其主动、踊跃地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技能[1]。但目前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重,习惯应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传授枯燥的知识,导致学生不是对英语课程有一定的厌烦心理,就是对教师有过于严重的依赖心理,深刻影响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最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相较于普通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更具有专业性,与学生走上社会后所从事的岗位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很多中职英语教师,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都过于侧重理论知识教学,这也深刻影响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
1.立足因材施教,活用分层型教学模式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职英语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少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尚可,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缺乏基础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储备,学习英语课程对他们而言难度很大,这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应对这些现象、实现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分层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立足于“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合理分层班级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教师可将班级中全部的学生,按照英语学习水平的不同,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英语基础较为扎实,英语学习能力尚可;B类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英语学习能力在班集体中都处于中游,有一定的上升空间;C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能力较差,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此,便实现了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之后,教师可为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分层式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背单词上,可要求A类学生每天识记30个单词,B类学生每天20个单词,C类学生每天10个单词;在写作上,A类学生写150词短文,B类学生写120词,C类学生写100词,类似的学习任务还有记语法知识点、背句子等,如此便可形成一套能够常态、长效运行下去的分层教学机制,让班集体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到足够的英语知识,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行这套分层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保证分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可隔两个月,检测一次学生的进步、退步情况,对分层进行一定的调整,保证分层的公平性。此外,还应允许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尝试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推动其不断进步。
2.创新教学设计,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近年来,不断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英语教师改良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都很认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英语教师也不应例外。为培育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师应立足于这一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交流机会,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进而逐步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地践行英语实践能力[2]。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要求教师树立尊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以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缓解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更为坚定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为小组探究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结合过去学过的知识,以及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范围内,讨论中西文化差异,之后总结撰写为探究报告,选派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编制这一探究报告提供一些启发,如可引导学生从打招呼方式、餐桌礼仪、节日习俗等方面,探究中西文化差异,以表格的形式作出对比,由小组代表分享给全班同学。显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3.改良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堂课中的学习状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着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为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改良,活用多种创新型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以更饱满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中。
例如,教师可设计“课前演讲”活动,将其设置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三至五分钟的演讲时间,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英语知识,讨论近期发生在校园中,或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流畅地表达对一些事件的观点与看法,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自然能够得到质的提升[3]。再如,教师也可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变一些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为直观、形象且有趣的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致,投入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进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4.加强口语训练,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是语言类课程,培育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培育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其中,培育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信心普遍不足,口语交际是他们在英语课堂中的薄弱项;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学生在进入社会、从事某一职业后,难免会遇到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合。因此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下列举几种培育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技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选用。 细心聆听,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从互联网渠道,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挖掘一些英语听力训练资源,如扇贝听力、可可听力网上的听力训练资源,就很值得为教师所选用。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简单的英语新闻节目,了解地道的英语交流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亦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勤读能述,锻炼口语: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 教师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让学生坚持朗读英语篇章,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发音技巧的掌握,如连读、爆破、重音等,亦有助于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词汇、短语、段落等,提升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正确提炼信息,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4]。同时,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英语篇章,如文学名著段落、英语作文范文等;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复述练习,即在学完某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复述全文。教师可为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等,在学生复述时,也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关键词等,如此便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模仿练习,即为学生播放地道的英语音频、原声电影,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其中人物的发音,如此也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先为学生传授一系列的口语表达技巧,如断句、英式美式英语的差异等,再引导学生模仿录音,最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分析自己的发音有什么不足,逐渐让学生变得能够流畅且纯正地说英语,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目标。
5.结合实训课程,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英语课堂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英语实训课中,说英语、用英语。教师可在实训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语演讲”“英语表演”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经过精密的准备,完成一次次流畅的表演,在此过程中,得到英语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在开展每次英语实训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查阅资料,撰写英语演讲稿或英语剧本,纠正自己的发音,在遇到困惑时,请教教师或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好铺垫。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变得愿意开口说英语,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5]。在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校或市内举办的英语比赛,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让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鼓励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经一系列主动学习,证实自己的猜想,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与“英国文化”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英国文化是由什么所决定的?学生经思考,不难得出英国文化由英国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结论,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延伸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更为纵深的方向思考,如提问学生英国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教师可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让教师答疑解惑。一些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此时就会为教师带来很多的反馈;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将质疑写在纸条上交给教师。教师回收后,找到其中的典型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将其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利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证明自己的猜想,如此也可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中职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系着学生英语技能的成长,亦关系着学生走入社会后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应加强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习需求,构建更为高效的英语课堂,以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