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的步伐逐渐推进,德育教育成为现阶段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生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技巧,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并且在书法教育中加入德育渗透成为书法教学重点。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很多学生对于键盘打字掌握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书法学习非常陌生,如何利用信息化时代网络科技提高学生书法教学,并且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重点。本文以我国书法历史渊源进入主体探讨,通过分析当前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教育现状,提出信息化时代下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教学应用策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书法教育  德育渗透  实践研究
 
引言:书法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项具体内容,是世界艺术文化的宝藏,并且书法教学中蕴含着诸多人文精神内涵,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练就一手好字,还可以在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追求美好品质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让学生爱上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德行品质,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成长。
  中国书法教育溯源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上的教学内容,更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是对学生文化修养的培育,提高精神境界的方式。几千年来,每个中国人从最初的识字开始,便有田字格、米字格等书写教学形式培养,到后来进行临摹仿写,不断去提升书写体验,去寻找书写真谛,感悟着一笔一划中带来的审美陶冶,这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组合培育。
书法是汉语文学的重要内容,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这一概念,早在炎黄时期新石器时代,就有在陶器上进行文字刻符的想象,这也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直到商代时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甲骨文和钟鼎文,这是我国现存的最具完成的古代汉字,据专家考察研究发现,甲骨文的契刻是先书后写,钟鼎文也是先书写后再由工匠制成范例,铸刻到铜器上,这就是我国最早期的书法形式。早期对于书法教育基本是师生相传,口口相学,后来到孔子的出现,私学开始流行,才有了普世教育的概念,有了系统的书法教学。后又将书法教育列入六艺,成为教书育人的必修课程,直到今天,书法教育都是我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风格多样,有行书、草书、隶书、楷书等多种艺术形态,书法形态各有千秋,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一个个方块字,体现的是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充分蕴含了古人的智慧,是炎黄子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书法艺术需要传承,需要深入挖掘书法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书法文化得以一代代传承,在传统文化的感知中,提高中国文明,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二、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教育现状
1.重视写字教学,忽视书法教育
    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教师在书法的教育中更加注重写字的实用性教学,将精力放在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结构知识学习上,很少注重书法艺术的教育。从学校的书法课程教材安排可以看出,书法鉴赏只是作为调节性课程为学生讲解,教师对于学生的书写关注,更多的也只是在字体是否工整和书写是否正确上。对于书写的艺术价值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加没有对教学内容中德育教育进行强调,书法的艺术性没有强调出来,很难发挥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2.书法教育中缺少德育教育资源的挖掘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对于书法教育并没有过多研究德育教育功效,甚至很多教师并不认为书法教育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在学校进行教师培训中,将教学效率和升学质量放在培训重点,不重视德育培养的教学要求,导致很多教师缺少德育教育意识。尤其在书法教育中,很多教师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选择,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在书法教学中意识不到书法教育的真正意义和更深内涵,这也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德育教育资源,在汉字构成、文字搭配、字体练习和书法文化等教学中,只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无法对学生进行艺术表达和德育渗透。 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新阶段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当前书法教育并没有与时代接轨,书法德育的教学方法仍然单一。很多教师认为书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练习一手好字,在德育教育方面缺少教学研究,所用方法也较为单一,大多是对书法家作品赏析,和对字体发展进行讲解,对书法形式进行解读等,这样单一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带学生进行书法德育教学情境中,很难吸引学生关注,对于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没有明显效果。 书法教学缺少与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势必对现代教学产生影响,很多教师对于主要学科的教学也在逐渐加入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形式辅助,但是对于书法文化的教育教学,很少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书法教学。很多教师并不会将传统熟悉方法与信息化工具相结合,不懂得利用多媒体更好的为书法教学做出服务,不会将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将书法教学代入互联网时代。
 
三、书法教育中加入德育渗透的教学应用
    书法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体现,更是世界艺术瑰宝的重要内涵。书法教育不仅是要教育学生练就一手好字,更是要加强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通过书法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同,提升精神境界,感受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需要传承,这并不只是练好书法这么简单,更是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让书法教育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品质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走进书法、爱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感知传统美德,增强自身道德修养。
1.文以载道,树立学生对书法的正确认识
从书法教育的基本课程开始,教师要正确树立对学生书法教学的认识,只有教师做好书法教育的认知,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就为学生展示经典书法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书法文化的发展起源,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在最基本的书法基础的讲解中,为学生传达书法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通过讲解书法的相关历史,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与情感,树立对书法的正确认知。可以说,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展示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从字体形态演变,到不同时期书法呈现的改变,这都与我国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多样的风格,丰富的变化也是我国实发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现,是我国悠久历史的强烈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智慧结晶,在学生充分了解后一定会生出强烈的热爱之情,这一定会激起学生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增加作品观摩,提高审美培养
书法教育不仅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蕴含着古人对于文化智慧与审美情操的体现。我国各代书法家,对于书法的文艺创作通过内容、笔法、结构、色彩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书法的文艺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象征,更是经典的艺术形象。不仅是古代的书法作品蕴含高度艺术特性,现代的经典书法作品也是在充分融入多元化的现代艺术特性,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经典墨宝。
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书法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更多经典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经典作品中体会书法文化,提高艺术审美,提高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或鼓励学生多进行名胜古迹、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的参观,在这些地方寻找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感受书法的艺术美。书法作为打开国学文化的一扇窗户,通过对诗词、古典音乐的欣赏,提高书法研究热情,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了解,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审美培养,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3.加强书法练习,培养坚韧品格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好的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出来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练习,对于字体结构的掌握、笔画顺序的把控,书写心境的联系都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同样是学生意志力和坚韧品格养成的过程,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需要排除心中杂念,否则这一笔一划之间很难形成美观的字体结构,写好书法也并不是心中无杂念就可以练好,还需要学生对于汉字的高度把握,对汉字结构的精确研究,对力度的高度掌握,这些功力需要学生日积月累的练习,再练习中逐渐形成不急不躁、全神贯注、坚韧不拔的品格,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书法练习积累中,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了解。书法练习需要努力、坚持和勤奋,学生对于书法的追求,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形成坚韧的品格。
4.研究汉字结构,体会谦让和谐的中华文化
    书法教育中对于汉字结构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汉字结构,才能做到良好的结构布局,进而提高书法写作的艺术性。学生在汉字结构的学习中理解汉字结构中一笔一划间互相礼让,互相构成的艺术特性,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礼让谦逊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文化与德行修养。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很多充满和谐的间架结构的字单独书写出来,让学生体会,比如“鹅”字,如果把左边的我写的大一些,就像正常的我字一样,那还能组成鹅字吗,很容易看成我鸟,左右结构想要组成一个汉字需要互相谦让,才能和谐相处,因此,我字中斜钩这一笔画要写的收敛一些,才不会绊倒右边的鸟,右边结构中鸟也需要将横向回收缩,这样才不会扎到左边的我。这样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汉字中谦让的文化有了深刻体会,在书写练习中,学生才会深刻理解汉字结构的深刻文化内涵,提高书写水平。汉字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美,学生对书法的深入研究,越能体会谦让和谐的中华文化。
  信息化时代书法教育的教育创新 近年来,我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书法教育,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很多专门性的指导政策,并且在2014年教育部还审核通过了专门的书法教材,在很多学校也已相继开展书法教育专门课程。对于书法教育,更多的学校和家长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却极度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都需要更新。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成为现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形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书法教学中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很多教师对于信息化书法教学存在质疑,认为键盘与钢笔不可能共存,是的,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信息化的教学办公,减少人们对于钢笔、毛笔的使用,阻碍了学生对于书法的重视,但是,信息化网络技术也为书法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可能。
如何将书法教育与电子设备相结合,成为传统书法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书法技术,将传统的毛笔书写,通过压感传递到屏幕,与纸质的书法一样,需要学生对横竖、撇捺、点等比划进行把握,运笔、力度等都会呈现在电子设备上。另外,信息化技术可以为书法教育带来更多便利和资源,专门的书法软件可以让学生增加名家作品赏析,名家字帖练习的机会,书法软件还有针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结构构成等教学,方便学生临摹练习,在传统书法教学与现代科技运用中提高学生书法教育。另外,信息科技的运用还可以解决教师书法水平不够,书法方式错误的问题,提高学生书法学习效率与质量。
书法教育存在诸多实际教学问题,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教师,教师的书法水平很难达到统一与提高,数字书法可以高效的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生可以临摹电子帖,对于碑帖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清欣赏,丰富的视频书法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书法走进课堂,大大提高教师对于书法教育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只有提高学生的书法教学质量才可以在书法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实现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结语:总而言之,书法作为我国出纳通文化中的一项瑰宝,书法艺术经过了悠久的发展与传承,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了高度融合,因此,在书法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是书法教学中的重点。书法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书法知识,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历史研究的重要渠道。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如何发扬光大,值得教育者深思。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