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下笔难,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用“笔”说话的能力,陶冶思想情感,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实”处着眼,从“用”处提高,把“实”和“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实际、实践、实在、实用、实效、实感”的整体性训练系统,以达到作文与育人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尝试探寻适合学生作文的好方法,让学生乐于实践,乐于表达。
关键词:实践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留心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从生活实际出发,是小学作文实用性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其生活实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整体的联系性。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对事物的感知认识,必然在头脑里产生较深的印象。由于写作的需要,学生通过回忆,对脑海中的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就成了写作素材。学生有了较广泛的写作素材,写出作文的内容就越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我班有个男孩特别顽皮,经常违反纪律,上课时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常常会突发奇想,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令老师很头疼。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他把自己上课的情况写到了作文《有趣的一节课》中:“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语文课上到一半,我就不知不觉蹲在了凳子上,就像一只走进教室的青蛙,同学们看到后哈哈大笑,我羞得满脸通红……”他还配上了一幅惟妙惟肖的漫画。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创造精神。一向都被老师批评的他,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告诉他创造的可贵。我把他的这篇文章修改后还收录到班级的佳文刊物中,从此,这孩子在学写文章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做人的道理。平时,我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乐学、肯学、会学,把基础打扎实。
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思考、不断积累、认真筛选、取其精华,就能找到写作源头。“学生有了源头,才会倾吐出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寻找写作新路子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就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这种“诚实的、自己的话”来自于实践活动。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象,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应用语文的实际情景。开展实践活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街道、走向田野,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丰富写作素材,写反映城市“新貌”之事,写反映改革创新之事,写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由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南方,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秋天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孩子闭门造车,作文就失去了生命力。例如,在秋天到来之时,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寻找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农庄摘桔子,在活动中,老师可让学生观察的树木、果实,同时给予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命题目写一篇作文。一位同学以《摘果乐》为题,抓住特征,动静相宜,由果及人,把秋天摘桔子的活动写得真实、生动。他在文中写道:
秋天在果园里。武鸣下绿村周围的山岭被勤劳的村民开垦成果园,绿色的海洋里藏着一个个橘黄色的“小灯笼”,走近瞧,桔子挂满了枝头,把长长的枝条压弯了,那一个个果子饱满、光亮,散发着清香。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对准柄一剪,桔子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我的手掌滚到地上,楚仪大喊:“哎呀,破皮啦!”我不慌不忙地说:“来,我们来把它就地正法吧。”说着剥开皮,把那饱满多汁的果瓣塞到嘴里……
2.开展课内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习作要求开展富有生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现场观察,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教师根据基础训练的习作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内实践,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详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使文章具体实在、形象生动。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找到作文源泉头,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老大难问题,从而实现作文实用化。
春天,很多孩子看到外面有人养蚕,我就让孩子们也买来小蚕养养,孩子们看到小蚕从蚂蚁般大小到长得圆滚滚到结茧,孩子们通过每天的观察,写下:“我的小蚕长大了,看到它胖乎乎的身体,像我的小拇指一般大小,我乐开了花……”在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也体会到了酸甜苦辣,有一个孩子写:我多爱我的小蚕啊,我怎么也看不够,今天,我让它在我的尺子上滑滑梯,让它在我的小胳膊,小腿上爬,它的小脚爬得我痒痒的,太好玩了。我还让它在我的水杯里“游泳”。下午,我看到小蚕不动了,我想,是不是饿了,我赶紧喂了它几张刚摘的桑叶,可是它连看都不看,我用小手摸摸它的身体,连声说:“小蚕,快起来吃饭啊,好好吃的。”可是它还不动,我赶紧找妈妈,妈妈看了,说:“蚕最怕吵,最怕人摸摸,可能是死了。”听到妈妈的话,我大哭,我才不要我的小蚕死……
正是有了这些活动,孩子才会真情流露,写出很生动的文章。平时,我也很注意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在参与中让他们既注意看游戏过程中别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变化情况,又注意体验自己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因而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富有真情实感。
三、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激发写作兴趣
所谓实用文就是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来直接处理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至于写作,最好在实用上下功夫。说清楚一点,就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写作,同时便认真地学习写作。”如书信、报告、通知、合同、会议记录、研究论文、广告、各类公文等。这些实用文大部分篇幅短小、内容切实、文句简要、表达明晰,适合学生写作练习。如,对书信的写作,应注意培养学生写信的良好习惯和态度,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邀请信、答复信、慰问信、致歉信、感谢信、祝贺信等。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书信格式、内容的要求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会了各种书信的写法,就为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小作者直接看到自己写作活动的价值与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今年,我有幸到北京崇文小学和六(2)班的孩子一起学习,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给北京的孩子看了自己所带的民乐小学六(1)孩子的班级相册,孩子们马上有了想认识同龄人,有了交谈的欲望,我把班上同学的通讯地址给了他们,南北的孩子通过写信聊自己的家乡,聊自己的节日,聊自己的学习,聊自己的烦恼……孩子看到了写信的价值,体会到了这种文体的作用,激发了写作的兴趣。邀请信、答复信、慰问信、致歉信、感谢信、祝贺信等也是在实际使用时学会运用了。
四、追求实用效果,乐于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要体现指导价值、教育价值、教学价值、育人价值等实际效果,作文实用性体现在实效上。一方面要看作文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即学生在作文中会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出的文章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要看作文与做人的实际效果,叶圣陶先生说:“文当然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于做人。”叶老的这句话强调了作文育人的重要性。因此,作文教学要和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要重视作文知识、写作方法的指导,又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要有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言行一致,教文与育人、学作文和学做人相统一,进而使作文教学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有一次,孩子们把垃圾倒在走廊处,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走到这堆垃圾旁,然后让他们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孩子写到:“今天,雷老师把我们带到走廊,我很纳闷,上课怎么走到走廊?看看雷老师,只见她紧绷着脸,眉头紧锁,我心里想:要打雷下大暴雨了,肯定是我们犯错了。突然,老师停下脚步,我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地上有一堆垃圾,废纸、笔屑、矿泉水瓶……我的脸一下就红了,这垃圾不是我昨晚为了贪图方便,把它倒在走廊的公用垃圾箱了,谁知垃圾跑出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看到他们生气的表情,我的头更低了……孩子在这次的作文中体会到了自己的言行举止的错误,在文章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因此,作文教学要和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言行一致,教文与育人、学作文和学做人相统一,进而使作文教学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五、重视方法指导,让表达更具有真情实感
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完成习作的同时,实践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写作技巧。如三上第一单元习作,学写“身边的小伙伴”。如何写好“人”,把人写“活”,成为中小学生写作文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把人写得好,细节技巧不可少。所谓人物描写就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这要求写人的时候要做到具体生动,要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下是让学生掌握好写人的几个方法和技巧。
1.抓特点细观察,让人物千人千面
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把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进行描写,浮于表面,写成“大众脸”。所以,在动笔之前,同学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将最明显的地方展现出来,就像画漫画一样,一笔一画将最明显的地方展现出来,把人物的特点放大。比如,要写到头发,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中间长,周围短,像头上盖了一个大锅盖。”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乌黑亮丽,还有一些自然卷。”有的同学观察到“她既可爱又漂亮,经常扎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刘海长到了眉毛。”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又黑又硬,摸上去刺刺的,活像个黑色的仙人掌。”这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到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可以让学生发现平常注意不到的地方,因此笔尖再好,文思再丰富,也不如通过实际的仔细观察得到的文字妙。
2.多种角度描写,让人物个性物形象更加立体
除了描写人物的外貌,学生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选择一两个最特别的角度进行介绍。比如,陈悦希(化名)同学写“他是公认的调皮鬼。课上,他喜欢把笔放到嘴里………铅笔被咬得坑坑洼洼的”这一句没有描写外貌,但是班里的同学阅读后,很容易就能猜出写的是哪位同学,让看文章的人如见其人。
韦佳诺(化名)同学写“他很爱笑,一个笑话就能笑个不停。他还爱舔嘴唇。有一年冬天,他一直不停地舔,把嘴唇周围都舔了一遍。由于天气寒冷,嘴唇都裂了。嘴唇周围变得黑黑的,像戴了个黑口罩。最后,是雷老师用她的唇膏每天给他涂一次,才治好黑嘴巴。”
这些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笔下的小伙伴形象显得有血有肉,形象立体。
3.融入具体事例,让人物形象丰满
具体的事例会让人物的特点更真实,能够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比如,要描写小伙伴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如:借笔给有困难的同学、扶摔跤的同学,主动帮图书管理员整理图书角、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表现出小伙伴乐于助人的品质.
比如,黄思雅(化名)写:“吕文彬,你快去扫地!”一串清脆响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的最勤劳的“小蜜蜂”,她头发乌黑,还有一些自然卷,单眼皮,生气时会瞪大小眼睛盯着调皮的同学,开心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
她有一点“小老虎”的脾气。有一次,淘气的同学给她起了“母老虎”这个外号,其实在我眼中,她并不是很凶。
4.运用多种手法,让人物栩栩如生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细节描写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朱炫屹(化名)同学写到:“他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因为爱唱歌,所以有艺术家的气质。他的头发和我的不一样,他的头发中间长,周围短,像头上盖了一个大锅盖。他很喜欢笑,有时候听到非常好笑的地方,他就会抿着嘴,闭着眼睛,捂住肚子,趴在桌子上笑个不停。”小作者用“抿、闭、捂、趴、笑"等一连串展示细节的动词,写出了小伙伴爱笑的特点,其形象跃然纸上。
5.写完勤修改,让人物生动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文章写好后,学生运用日常积累和课堂上提供的素材资源,对习作中不具体、不生动之处进行添加、修订。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
另外,学生可把写好的文章读给老师和同学听,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依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细节。学生在和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从而爱写、乐写。
总之,作文不但要活还要实,从实际出发,是实用性作文教学的关键。开展实践活动是实用性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重视实用、追求实效,是实用性积累教学的深化。加强作文实用性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与做人的能力和素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实践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留心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从生活实际出发,是小学作文实用性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其生活实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整体的联系性。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对事物的感知认识,必然在头脑里产生较深的印象。由于写作的需要,学生通过回忆,对脑海中的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就成了写作素材。学生有了较广泛的写作素材,写出作文的内容就越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我班有个男孩特别顽皮,经常违反纪律,上课时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常常会突发奇想,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令老师很头疼。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他把自己上课的情况写到了作文《有趣的一节课》中:“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语文课上到一半,我就不知不觉蹲在了凳子上,就像一只走进教室的青蛙,同学们看到后哈哈大笑,我羞得满脸通红……”他还配上了一幅惟妙惟肖的漫画。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创造精神。一向都被老师批评的他,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告诉他创造的可贵。我把他的这篇文章修改后还收录到班级的佳文刊物中,从此,这孩子在学写文章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做人的道理。平时,我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乐学、肯学、会学,把基础打扎实。
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思考、不断积累、认真筛选、取其精华,就能找到写作源头。“学生有了源头,才会倾吐出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寻找写作新路子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就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这种“诚实的、自己的话”来自于实践活动。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象,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应用语文的实际情景。开展实践活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街道、走向田野,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丰富写作素材,写反映城市“新貌”之事,写反映改革创新之事,写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由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南方,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秋天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孩子闭门造车,作文就失去了生命力。例如,在秋天到来之时,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寻找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农庄摘桔子,在活动中,老师可让学生观察的树木、果实,同时给予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命题目写一篇作文。一位同学以《摘果乐》为题,抓住特征,动静相宜,由果及人,把秋天摘桔子的活动写得真实、生动。他在文中写道:
秋天在果园里。武鸣下绿村周围的山岭被勤劳的村民开垦成果园,绿色的海洋里藏着一个个橘黄色的“小灯笼”,走近瞧,桔子挂满了枝头,把长长的枝条压弯了,那一个个果子饱满、光亮,散发着清香。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对准柄一剪,桔子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我的手掌滚到地上,楚仪大喊:“哎呀,破皮啦!”我不慌不忙地说:“来,我们来把它就地正法吧。”说着剥开皮,把那饱满多汁的果瓣塞到嘴里……
2.开展课内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习作要求开展富有生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现场观察,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教师根据基础训练的习作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内实践,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详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使文章具体实在、形象生动。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找到作文源泉头,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老大难问题,从而实现作文实用化。
春天,很多孩子看到外面有人养蚕,我就让孩子们也买来小蚕养养,孩子们看到小蚕从蚂蚁般大小到长得圆滚滚到结茧,孩子们通过每天的观察,写下:“我的小蚕长大了,看到它胖乎乎的身体,像我的小拇指一般大小,我乐开了花……”在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也体会到了酸甜苦辣,有一个孩子写:我多爱我的小蚕啊,我怎么也看不够,今天,我让它在我的尺子上滑滑梯,让它在我的小胳膊,小腿上爬,它的小脚爬得我痒痒的,太好玩了。我还让它在我的水杯里“游泳”。下午,我看到小蚕不动了,我想,是不是饿了,我赶紧喂了它几张刚摘的桑叶,可是它连看都不看,我用小手摸摸它的身体,连声说:“小蚕,快起来吃饭啊,好好吃的。”可是它还不动,我赶紧找妈妈,妈妈看了,说:“蚕最怕吵,最怕人摸摸,可能是死了。”听到妈妈的话,我大哭,我才不要我的小蚕死……
正是有了这些活动,孩子才会真情流露,写出很生动的文章。平时,我也很注意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在参与中让他们既注意看游戏过程中别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变化情况,又注意体验自己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因而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富有真情实感。
三、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激发写作兴趣
所谓实用文就是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来直接处理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至于写作,最好在实用上下功夫。说清楚一点,就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写作,同时便认真地学习写作。”如书信、报告、通知、合同、会议记录、研究论文、广告、各类公文等。这些实用文大部分篇幅短小、内容切实、文句简要、表达明晰,适合学生写作练习。如,对书信的写作,应注意培养学生写信的良好习惯和态度,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邀请信、答复信、慰问信、致歉信、感谢信、祝贺信等。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书信格式、内容的要求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会了各种书信的写法,就为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小作者直接看到自己写作活动的价值与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今年,我有幸到北京崇文小学和六(2)班的孩子一起学习,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给北京的孩子看了自己所带的民乐小学六(1)孩子的班级相册,孩子们马上有了想认识同龄人,有了交谈的欲望,我把班上同学的通讯地址给了他们,南北的孩子通过写信聊自己的家乡,聊自己的节日,聊自己的学习,聊自己的烦恼……孩子看到了写信的价值,体会到了这种文体的作用,激发了写作的兴趣。邀请信、答复信、慰问信、致歉信、感谢信、祝贺信等也是在实际使用时学会运用了。
四、追求实用效果,乐于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要体现指导价值、教育价值、教学价值、育人价值等实际效果,作文实用性体现在实效上。一方面要看作文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即学生在作文中会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出的文章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要看作文与做人的实际效果,叶圣陶先生说:“文当然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于做人。”叶老的这句话强调了作文育人的重要性。因此,作文教学要和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要重视作文知识、写作方法的指导,又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要有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言行一致,教文与育人、学作文和学做人相统一,进而使作文教学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有一次,孩子们把垃圾倒在走廊处,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走到这堆垃圾旁,然后让他们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孩子写到:“今天,雷老师把我们带到走廊,我很纳闷,上课怎么走到走廊?看看雷老师,只见她紧绷着脸,眉头紧锁,我心里想:要打雷下大暴雨了,肯定是我们犯错了。突然,老师停下脚步,我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地上有一堆垃圾,废纸、笔屑、矿泉水瓶……我的脸一下就红了,这垃圾不是我昨晚为了贪图方便,把它倒在走廊的公用垃圾箱了,谁知垃圾跑出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看到他们生气的表情,我的头更低了……孩子在这次的作文中体会到了自己的言行举止的错误,在文章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因此,作文教学要和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言行一致,教文与育人、学作文和学做人相统一,进而使作文教学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五、重视方法指导,让表达更具有真情实感
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完成习作的同时,实践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写作技巧。如三上第一单元习作,学写“身边的小伙伴”。如何写好“人”,把人写“活”,成为中小学生写作文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把人写得好,细节技巧不可少。所谓人物描写就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这要求写人的时候要做到具体生动,要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下是让学生掌握好写人的几个方法和技巧。
1.抓特点细观察,让人物千人千面
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把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进行描写,浮于表面,写成“大众脸”。所以,在动笔之前,同学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将最明显的地方展现出来,就像画漫画一样,一笔一画将最明显的地方展现出来,把人物的特点放大。比如,要写到头发,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中间长,周围短,像头上盖了一个大锅盖。”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乌黑亮丽,还有一些自然卷。”有的同学观察到“她既可爱又漂亮,经常扎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刘海长到了眉毛。”有的同学观察到“他的头发又黑又硬,摸上去刺刺的,活像个黑色的仙人掌。”这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到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可以让学生发现平常注意不到的地方,因此笔尖再好,文思再丰富,也不如通过实际的仔细观察得到的文字妙。
2.多种角度描写,让人物个性物形象更加立体
除了描写人物的外貌,学生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选择一两个最特别的角度进行介绍。比如,陈悦希(化名)同学写“他是公认的调皮鬼。课上,他喜欢把笔放到嘴里………铅笔被咬得坑坑洼洼的”这一句没有描写外貌,但是班里的同学阅读后,很容易就能猜出写的是哪位同学,让看文章的人如见其人。
韦佳诺(化名)同学写“他很爱笑,一个笑话就能笑个不停。他还爱舔嘴唇。有一年冬天,他一直不停地舔,把嘴唇周围都舔了一遍。由于天气寒冷,嘴唇都裂了。嘴唇周围变得黑黑的,像戴了个黑口罩。最后,是雷老师用她的唇膏每天给他涂一次,才治好黑嘴巴。”
这些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笔下的小伙伴形象显得有血有肉,形象立体。
3.融入具体事例,让人物形象丰满
具体的事例会让人物的特点更真实,能够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比如,要描写小伙伴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如:借笔给有困难的同学、扶摔跤的同学,主动帮图书管理员整理图书角、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表现出小伙伴乐于助人的品质.
比如,黄思雅(化名)写:“吕文彬,你快去扫地!”一串清脆响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的最勤劳的“小蜜蜂”,她头发乌黑,还有一些自然卷,单眼皮,生气时会瞪大小眼睛盯着调皮的同学,开心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
她有一点“小老虎”的脾气。有一次,淘气的同学给她起了“母老虎”这个外号,其实在我眼中,她并不是很凶。
4.运用多种手法,让人物栩栩如生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细节描写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朱炫屹(化名)同学写到:“他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因为爱唱歌,所以有艺术家的气质。他的头发和我的不一样,他的头发中间长,周围短,像头上盖了一个大锅盖。他很喜欢笑,有时候听到非常好笑的地方,他就会抿着嘴,闭着眼睛,捂住肚子,趴在桌子上笑个不停。”小作者用“抿、闭、捂、趴、笑"等一连串展示细节的动词,写出了小伙伴爱笑的特点,其形象跃然纸上。
5.写完勤修改,让人物生动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文章写好后,学生运用日常积累和课堂上提供的素材资源,对习作中不具体、不生动之处进行添加、修订。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
另外,学生可把写好的文章读给老师和同学听,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依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细节。学生在和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从而爱写、乐写。
总之,作文不但要活还要实,从实际出发,是实用性作文教学的关键。开展实践活动是实用性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重视实用、追求实效,是实用性积累教学的深化。加强作文实用性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与做人的能力和素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