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在小学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属于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古诗词,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古诗词学习基础,之后初高中古诗词学习才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教师要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需要在课程中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围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的开展”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语文;古诗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具备感情色彩、并以形象作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进一步发展。古诗词教学之所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因为其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还需要让学生感知诗词意境,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后者教育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开展的重要性
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文章形式与现行的白话文也有一定区别,因为阅读习惯以及知识储备等原因,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也就是说学生不仅需要知道诗词的意思,还需要体会诗词的意境,体会意境需要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场景之中,而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这一教学要求,但是情境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在古诗词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印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形象性。古诗词凝练了古人的智慧以及才华,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凝练性以及抽象性著称,学生要完全理解古诗词,不仅需要明确诗词本身的意思,还需要了解以及感知诗人要展现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就是教师阅读古诗词,逐字逐句解读古诗词以及解析诗词每一句情感为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刻板的,无法将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具体感受诗词中的意境,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作为媒介,将凝练以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直观画面,使文字具备一定的形象性,将学生带入到具体场景之中,加深学生对于情境以及诗人感情的理解[2]。
第二是情感性[3]。“诗言志,词言情”这句话是对大部分诗词的解释,大部分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或是喻情于景,诗人通过古诗词表达自身感情,抒发自身对于事物或是世界的看法,因此诗歌与作者情感息息相关。这点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诗词中,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诗人都依靠语言对图景进行描绘,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4]。
诗词中蕴含的情境能够依靠情境创设进行理解以及重构,但是在教学中这个过程不是独立的,需要学生依照自身经验以及其对于诗词的理解与诗人思想以及情感进行互动[5]。
第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身能力,明确诗词内涵以及意境[6]。在古诗词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充实学生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具备更高水平的情感感知能力。学习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生。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并不是很好,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引导,但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平衡引导与展示学生主体性的“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体现出来,古诗词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才能够不断提升[7-8]。
二、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将情境教学运用在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情境创设的功利性太强。教师进行古诗词讲解的时候通常完全参照考试大纲,着重讲解诗词的用字、造句以及意境中的考点,过于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导致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课堂中完全无法体现。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并未正确认识情境教学法[9]。一些教师尽管在课堂中使用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但是对这一方法的认知并不是非常全面。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情境法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法是利用投影仪向学生播放视频,这样不仅使情境教学法过于形式化,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独立的方法,除了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之外,还包括实际创设以及朗读创设等各种方式,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单纯地认为情境教学法只是利用多媒体或是多媒体使用的教学想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教师进行古诗词课堂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诗词的导入、提问、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结构在课程开始之前便已经形成。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出发,导致情境教学没有针对性。此外,情境教学被传统教学所影响,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过与追新求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单纯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板书,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以及思考时间,过分重视文本内容,忽视了创设情境的功能,这也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被动地由教师进行引导,这只是在表面上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未体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毫无意义。
最后,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过于单一。情境教学法有多种形式,单一形式在一开始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会因为固定单一的模式而对古诗词学习出现厌倦心理,就像教师从前运用单一的说教模式一样。要改变这一点,教师要以情境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类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的开展策略
1.体现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词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因为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以及学习能力比较弱,会过于充分地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自觉性会对其后期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平衡“引导”与“主体”之间的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古诗词。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平衡“引导”与“主体”的有效手段,因为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是一个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掌握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正确进行情境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通过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性,还能够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古诗词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正确使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清晰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用针对性比较强的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古诗词学习当中的重点难点作为教学重点。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问题情境以及角色情境,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提出几个与古诗词学习有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拿《悯农》这首诗举例,这首诗与饮食有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例如“同学们现在可想象自己为农民,在经历了秋收冬藏,辛勤劳动但是却无法获得成果的情景下,还会不会浪费粮食?”尽管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相对来讲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其同理心是比较强的,通过教师设问,也就是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场景之中,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角色情境主要指的是情境表演,有两类,一类是需要让学生进入角色,另一类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是指“如果我是文章中的谁”,扮演角色是指学生扮演文章中的某一角色。因为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之后,文章中的角色便不再是抽象的文学形象,而是成为熟悉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不自觉加强内心体验,对角色产生熟悉感,这样就能够更快融入情境之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古诗词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进行场外指导也可以成为其中某一个角色。
2.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结合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必须要用到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多媒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用视频、音频或是PPT课件等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古诗词学习不属于日常语言规则学习,很多古诗词仅仅依靠教师口头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尤其在小学中,学生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基础本身就非常薄弱,而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通过视频以及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讲述知识,能够让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促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此外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月夜的视频,使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同时让学生就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丽月色以及看到月色时的心情及感受说给其他同学听。在阅读古诗环节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静夜思》,让学生在感受节奏的同时,还能够从视频中感受到诗歌意境。
教师在阅读古诗时,可以通过具体的诗句以及诗歌语言描述帮助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明确诗歌含义,也就是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展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月夜的思乡之情。
3.创设朗读情境
创设朗读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以及节奏进行全面了解。诗人创作古诗词十分注重音律以及美感,古诗词的音律美感不仅仅通过文本阅读以及思想感情体现出来,更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教师需要从文本阅读的不足之处出发,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韵律和美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诗,不仅韵律齐整,而且诗词内容一直与主流倡导的价值观相适应,诗歌情感非常真挚。教师在进行这首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让学生清晰诗词基本内容以及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性,通过朗读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具体场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对于母亲的爱,展现诗歌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古诗词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关键,教师需要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转变自身传统教育理念,改变过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运用新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古诗词,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语文综合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语文;古诗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具备感情色彩、并以形象作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进一步发展。古诗词教学之所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因为其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还需要让学生感知诗词意境,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后者教育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开展的重要性
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文章形式与现行的白话文也有一定区别,因为阅读习惯以及知识储备等原因,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也就是说学生不仅需要知道诗词的意思,还需要体会诗词的意境,体会意境需要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场景之中,而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这一教学要求,但是情境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在古诗词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印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形象性。古诗词凝练了古人的智慧以及才华,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凝练性以及抽象性著称,学生要完全理解古诗词,不仅需要明确诗词本身的意思,还需要了解以及感知诗人要展现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就是教师阅读古诗词,逐字逐句解读古诗词以及解析诗词每一句情感为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刻板的,无法将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具体感受诗词中的意境,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作为媒介,将凝练以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直观画面,使文字具备一定的形象性,将学生带入到具体场景之中,加深学生对于情境以及诗人感情的理解[2]。
第二是情感性[3]。“诗言志,词言情”这句话是对大部分诗词的解释,大部分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或是喻情于景,诗人通过古诗词表达自身感情,抒发自身对于事物或是世界的看法,因此诗歌与作者情感息息相关。这点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诗词中,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诗人都依靠语言对图景进行描绘,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4]。
诗词中蕴含的情境能够依靠情境创设进行理解以及重构,但是在教学中这个过程不是独立的,需要学生依照自身经验以及其对于诗词的理解与诗人思想以及情感进行互动[5]。
第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身能力,明确诗词内涵以及意境[6]。在古诗词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充实学生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具备更高水平的情感感知能力。学习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生。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并不是很好,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引导,但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平衡引导与展示学生主体性的“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体现出来,古诗词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才能够不断提升[7-8]。
二、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将情境教学运用在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情境创设的功利性太强。教师进行古诗词讲解的时候通常完全参照考试大纲,着重讲解诗词的用字、造句以及意境中的考点,过于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导致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课堂中完全无法体现。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并未正确认识情境教学法[9]。一些教师尽管在课堂中使用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但是对这一方法的认知并不是非常全面。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情境法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法是利用投影仪向学生播放视频,这样不仅使情境教学法过于形式化,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独立的方法,除了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之外,还包括实际创设以及朗读创设等各种方式,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单纯地认为情境教学法只是利用多媒体或是多媒体使用的教学想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教师进行古诗词课堂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诗词的导入、提问、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结构在课程开始之前便已经形成。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出发,导致情境教学没有针对性。此外,情境教学被传统教学所影响,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过与追新求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单纯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板书,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以及思考时间,过分重视文本内容,忽视了创设情境的功能,这也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被动地由教师进行引导,这只是在表面上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未体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毫无意义。
最后,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过于单一。情境教学法有多种形式,单一形式在一开始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会因为固定单一的模式而对古诗词学习出现厌倦心理,就像教师从前运用单一的说教模式一样。要改变这一点,教师要以情境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类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育领域的开展策略
1.体现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词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因为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以及学习能力比较弱,会过于充分地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自觉性会对其后期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平衡“引导”与“主体”之间的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古诗词。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平衡“引导”与“主体”的有效手段,因为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是一个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掌握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正确进行情境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通过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性,还能够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古诗词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正确使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清晰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用针对性比较强的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古诗词学习当中的重点难点作为教学重点。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问题情境以及角色情境,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提出几个与古诗词学习有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拿《悯农》这首诗举例,这首诗与饮食有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例如“同学们现在可想象自己为农民,在经历了秋收冬藏,辛勤劳动但是却无法获得成果的情景下,还会不会浪费粮食?”尽管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相对来讲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其同理心是比较强的,通过教师设问,也就是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场景之中,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角色情境主要指的是情境表演,有两类,一类是需要让学生进入角色,另一类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是指“如果我是文章中的谁”,扮演角色是指学生扮演文章中的某一角色。因为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之后,文章中的角色便不再是抽象的文学形象,而是成为熟悉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不自觉加强内心体验,对角色产生熟悉感,这样就能够更快融入情境之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古诗词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进行场外指导也可以成为其中某一个角色。
2.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结合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必须要用到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多媒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用视频、音频或是PPT课件等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古诗词学习不属于日常语言规则学习,很多古诗词仅仅依靠教师口头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尤其在小学中,学生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基础本身就非常薄弱,而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通过视频以及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讲述知识,能够让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促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此外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月夜的视频,使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同时让学生就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丽月色以及看到月色时的心情及感受说给其他同学听。在阅读古诗环节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静夜思》,让学生在感受节奏的同时,还能够从视频中感受到诗歌意境。
教师在阅读古诗时,可以通过具体的诗句以及诗歌语言描述帮助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明确诗歌含义,也就是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展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月夜的思乡之情。
3.创设朗读情境
创设朗读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以及节奏进行全面了解。诗人创作古诗词十分注重音律以及美感,古诗词的音律美感不仅仅通过文本阅读以及思想感情体现出来,更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教师需要从文本阅读的不足之处出发,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韵律和美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诗,不仅韵律齐整,而且诗词内容一直与主流倡导的价值观相适应,诗歌情感非常真挚。教师在进行这首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让学生清晰诗词基本内容以及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性,通过朗读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具体场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对于母亲的爱,展现诗歌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古诗词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关键,教师需要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转变自身传统教育理念,改变过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运用新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古诗词,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语文综合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