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书法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对传承中国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书法教育离不开语课堂,将书法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书法教育 融入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及广泛应用,人们在日常学习和交流中使用文字书写的方式逐渐被鼠标、键盘、手机所替代。人们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日益减少,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尤其是中小学汉字书写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加强书法教育。
国家高度重视书法教育,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并正式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
虽然《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统一教材以及应试压力等现实原因,政策落地情况不太乐观。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是教育部于2011年8月2日发布的文件。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后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2021年4月,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化课堂,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就要扎实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五融入”。
一、语文教学融入书法教育意义的讲解
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讲解练习书法的重要性。练习书法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品质等,让他们通过学习书法,能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1.性格更从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潜伏着浮躁的一面,尤其我们在谈论初中学生的时候,会很容易说:“现在的初中学生不比以前了,都很浮躁”。想要让一个浮躁的学生静下心来,一来环境要静,二来要易入门,三来要容易奏效,四来要有感情宣泄,所以,书法刚刚好。
2.品格更高贵
书法,是国粹。书法在汉字形成至今,见证了中国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些过往的伟大书法家,比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等都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楷模。
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学生的榜样,他们对于学生的品德、毅力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3.更好学更聪明
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而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法很容易免除这些毛病。
4.观察力更强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各种笔画的不同以及字的结构,比照字帖学习运笔,长此以往,学生更易领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于是,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5.意志更坚定
学习书法,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炼。不少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就坐不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他们能渐渐地沉稳下来,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地写字了。
6.更懂美爱美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学生学习书法,他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对于书法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渐渐地将审美水平提高,更懂美,更爱美。
二、语文教学融入书写指导
时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听、说、读做得很到位,但“写”的教学任务却往往被忽视,常常“蜻蜓点水”式地应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缺憾。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语文教师觉得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事,认为初中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新课前就把课文中的生字布置给学生在课外家庭作业中抄写完成,这种把生字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的“放羊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书写指导,只随心所欲地为完成作业被动抄写,书写效果普遍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要做到“识字即是写字时”,一节课教多少生字要有计划,边读熟生字边指导学生动手书写,避免全部生字一节课都教完,然后再集中书写。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听说读写都到位,读写结合,读写并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并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循序渐进,在规范工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书写速度。
三、语文教学融入书写评价
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写字过程中要及时当众表扬坐姿、握笔姿势、书写表现出色的和进步明显的学生,有意识地多关注书写潦草,写字难看,及书写有困难的学生,多加示范,勤于引导,耐心帮助。在实际教学中要多寻找学生书写的闪光点,哪怕是点横撇捺当中一笔写得出色,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书写情况予以及时适当的评价。如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扬,掌声鼓励,大拇指点赞。在学生所写的作业本上用符号、等级评价、鼓励评语表扬。还要搞一些班级书法小型比赛、作业小型展览,随时随地在班级传阅或在学习园地、学校宣传栏中展览优秀的书写作业,并定期评选班级、学校“书法能手”“未来书法家”,设立“书法奖”予以表彰奖励。营造校园汉字书写氛围,开辟节日书法专栏,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编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抄报、主题征文,在宣传栏中张贴,让学生们既受到爱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激励和鞭策他们刻苦练习书写汉字。
四、语文教学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初中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是学生规范书写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努力去做。
1.悬挂图片,牢记顺口溜,多方引导
把正确的书写姿势即坐姿、立姿和握笔(硬笔、毛笔)姿势的要点图片悬挂在教室中,时时提醒学生。把书写姿势编成顺口溜,每次写字前先背诵:“写字坐姿有要领。头要正、身挺直、肩放松,脚放平。握笔做好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沿约一拳,练好书法我能行!”之后再练字,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正确的握笔姿势编成口诀如下:—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首句中的“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紧。“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势。第二句的“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掌虚”是要求无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书写不稳状即掌心是空的。“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第四句的“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不同结果。书写时用力轻则笔画就细,用力重则笔画就粗。要让学生知道在书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画,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学生写好书法的前提和根本,书法家欧阳询曾分享过自己的学书经验,即“端己正容”,由此可见书写姿势的重要性。在学生书写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书写技巧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
2.问题学生多关注
当下很多初中学生在书写练习的时候普遍存在姿势不正确的问题,如有些学生趴着写,有些学生侧着身子写,还有的学生歪着头或是耸着肩写。除了坐姿,学生的握笔姿势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横搭型:儿童写字缓慢、写字太用力、容易疲倦,埋头型:把拇指藏在食指后面,是第二多儿童犯的执笔手势扭曲型:拇指扭曲,以食指顶着笔杆扭转型:很多儿童写字时会把整个手腕扭转,笔向自己,这种执笔方法会影响脊骨。直线型:拇指和食指成直执笔。错位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笔,不知为何,较多女孩子容易犯此错误。睡觉型:写字时手腕和手边会贴着桌面,遮着自已的视线。拳头型:执笔时好像握着一个拳头一样。以上八种的错误执笔手势可能导致学生坐姿有问题、手形扭曲、骨骼变形、容易疲倦、做功课的速度慢,字体亦不美观,连锁反应就是孩子对写字反感。对以上类型老师要及时耐心纠正,反复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并长期追踪关注,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榜样引领,多鼓励
教师应给坐姿及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专栏”中的光荣榜上,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见贤思齐,让书写棒的同学来影响书写潦草的同学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4.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设立“家长开放日”,利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假的时间,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一是观看自己孩子写字的姿势,二是让家长把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当成提醒自己孩子书写姿势的榜样,平时利用电话、微信、家长群,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布置作业时下发书写姿势反馈表,每周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书写姿势正确率的情况。通过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拧成一股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语文教学融入书写示范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书写示范很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于永正老师有这样一句话:“电脑打出的字是死的,冷冰冰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是活的,是有情的。”的确,电脑课件再完美,也不能预设学情,随学生在书写中的实际或遇到的问题灵活推进,只有教师的现场书写示范才能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及时合理调整,把握好教学节奏。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做到板书规范、工整、整洁,批阅作业写批语时要用规范端正的楷书书写。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用笔的轻重缓急和笔画结构的协调统一。同时教师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笔顺、结构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板书棒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书写棒的学生。
方寸汉字,撇捺之间,蕴含着传统文化和艺术之魅力。积极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小学生能够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几千年的书法文化和艺术,保持后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中小学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理应坚持不懈,真抓实干。我相信,经过语文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收获累累硕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书法教育 融入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及广泛应用,人们在日常学习和交流中使用文字书写的方式逐渐被鼠标、键盘、手机所替代。人们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日益减少,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尤其是中小学汉字书写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加强书法教育。
国家高度重视书法教育,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并正式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
虽然《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统一教材以及应试压力等现实原因,政策落地情况不太乐观。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是教育部于2011年8月2日发布的文件。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后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2021年4月,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化课堂,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就要扎实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五融入”。
一、语文教学融入书法教育意义的讲解
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讲解练习书法的重要性。练习书法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品质等,让他们通过学习书法,能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1.性格更从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潜伏着浮躁的一面,尤其我们在谈论初中学生的时候,会很容易说:“现在的初中学生不比以前了,都很浮躁”。想要让一个浮躁的学生静下心来,一来环境要静,二来要易入门,三来要容易奏效,四来要有感情宣泄,所以,书法刚刚好。
2.品格更高贵
书法,是国粹。书法在汉字形成至今,见证了中国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些过往的伟大书法家,比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等都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楷模。
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学生的榜样,他们对于学生的品德、毅力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3.更好学更聪明
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而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法很容易免除这些毛病。
4.观察力更强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各种笔画的不同以及字的结构,比照字帖学习运笔,长此以往,学生更易领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于是,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5.意志更坚定
学习书法,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炼。不少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就坐不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他们能渐渐地沉稳下来,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地写字了。
6.更懂美爱美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学生学习书法,他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对于书法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渐渐地将审美水平提高,更懂美,更爱美。
二、语文教学融入书写指导
时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听、说、读做得很到位,但“写”的教学任务却往往被忽视,常常“蜻蜓点水”式地应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缺憾。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语文教师觉得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事,认为初中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新课前就把课文中的生字布置给学生在课外家庭作业中抄写完成,这种把生字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的“放羊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书写指导,只随心所欲地为完成作业被动抄写,书写效果普遍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要做到“识字即是写字时”,一节课教多少生字要有计划,边读熟生字边指导学生动手书写,避免全部生字一节课都教完,然后再集中书写。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听说读写都到位,读写结合,读写并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并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循序渐进,在规范工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书写速度。
三、语文教学融入书写评价
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写字过程中要及时当众表扬坐姿、握笔姿势、书写表现出色的和进步明显的学生,有意识地多关注书写潦草,写字难看,及书写有困难的学生,多加示范,勤于引导,耐心帮助。在实际教学中要多寻找学生书写的闪光点,哪怕是点横撇捺当中一笔写得出色,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书写情况予以及时适当的评价。如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扬,掌声鼓励,大拇指点赞。在学生所写的作业本上用符号、等级评价、鼓励评语表扬。还要搞一些班级书法小型比赛、作业小型展览,随时随地在班级传阅或在学习园地、学校宣传栏中展览优秀的书写作业,并定期评选班级、学校“书法能手”“未来书法家”,设立“书法奖”予以表彰奖励。营造校园汉字书写氛围,开辟节日书法专栏,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编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抄报、主题征文,在宣传栏中张贴,让学生们既受到爱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激励和鞭策他们刻苦练习书写汉字。
四、语文教学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初中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是学生规范书写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努力去做。
1.悬挂图片,牢记顺口溜,多方引导
把正确的书写姿势即坐姿、立姿和握笔(硬笔、毛笔)姿势的要点图片悬挂在教室中,时时提醒学生。把书写姿势编成顺口溜,每次写字前先背诵:“写字坐姿有要领。头要正、身挺直、肩放松,脚放平。握笔做好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沿约一拳,练好书法我能行!”之后再练字,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正确的握笔姿势编成口诀如下:—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首句中的“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紧。“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势。第二句的“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掌虚”是要求无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书写不稳状即掌心是空的。“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第四句的“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不同结果。书写时用力轻则笔画就细,用力重则笔画就粗。要让学生知道在书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画,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学生写好书法的前提和根本,书法家欧阳询曾分享过自己的学书经验,即“端己正容”,由此可见书写姿势的重要性。在学生书写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书写技巧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
2.问题学生多关注
当下很多初中学生在书写练习的时候普遍存在姿势不正确的问题,如有些学生趴着写,有些学生侧着身子写,还有的学生歪着头或是耸着肩写。除了坐姿,学生的握笔姿势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横搭型:儿童写字缓慢、写字太用力、容易疲倦,埋头型:把拇指藏在食指后面,是第二多儿童犯的执笔手势扭曲型:拇指扭曲,以食指顶着笔杆扭转型:很多儿童写字时会把整个手腕扭转,笔向自己,这种执笔方法会影响脊骨。直线型:拇指和食指成直执笔。错位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笔,不知为何,较多女孩子容易犯此错误。睡觉型:写字时手腕和手边会贴着桌面,遮着自已的视线。拳头型:执笔时好像握着一个拳头一样。以上八种的错误执笔手势可能导致学生坐姿有问题、手形扭曲、骨骼变形、容易疲倦、做功课的速度慢,字体亦不美观,连锁反应就是孩子对写字反感。对以上类型老师要及时耐心纠正,反复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并长期追踪关注,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榜样引领,多鼓励
教师应给坐姿及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专栏”中的光荣榜上,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见贤思齐,让书写棒的同学来影响书写潦草的同学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4.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设立“家长开放日”,利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假的时间,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一是观看自己孩子写字的姿势,二是让家长把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当成提醒自己孩子书写姿势的榜样,平时利用电话、微信、家长群,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布置作业时下发书写姿势反馈表,每周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书写姿势正确率的情况。通过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拧成一股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语文教学融入书写示范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书写示范很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于永正老师有这样一句话:“电脑打出的字是死的,冷冰冰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是活的,是有情的。”的确,电脑课件再完美,也不能预设学情,随学生在书写中的实际或遇到的问题灵活推进,只有教师的现场书写示范才能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及时合理调整,把握好教学节奏。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做到板书规范、工整、整洁,批阅作业写批语时要用规范端正的楷书书写。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用笔的轻重缓急和笔画结构的协调统一。同时教师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笔顺、结构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板书棒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书写棒的学生。
方寸汉字,撇捺之间,蕴含着传统文化和艺术之魅力。积极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小学生能够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几千年的书法文化和艺术,保持后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中小学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理应坚持不懈,真抓实干。我相信,经过语文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收获累累硕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