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初中教学飞速发展的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对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充分地掌握合唱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的学生培养要求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合唱课堂结构进行调整,创造性地进行媒体道具的引入和应用;考虑学生的兴趣导向和能力导向,充分地对合唱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利用多元化、信息化、有效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学习和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合唱能力,同时也能确保实际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能够取得更为理想和卓越的成效。
关键词:媒体道具;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
引言
现阶段,教师必须要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对于媒体道具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掌握其优势和特性,将之和以往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创新性的方式和信息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有效、持续地进行音乐学习。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环境,根据合唱教学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规划和统筹,有效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根据学生合唱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巧妙利用媒体道具来对其进行科学指导,[1]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能。此外,教师还必须要不断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复盘,明确媒体道具应用存在的难点,充分的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要求与课堂教学需求,全面构建基于媒体道具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与合唱内涵,同时也能使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能与当下的教育发展保持同步。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大部分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偏向于理论化,会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演唱技巧和相关理论的讲解,其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2]且由于教师本身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资源整合中缺乏媒体道具的应用。虽然会根据学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合唱教学,但通常不会花费更多时间完善合唱知识体系,且其内容的展示和呈现的方法大同小异,没有发挥媒体道具体的优势和作用。而在科技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下,学生能更加容易接受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音乐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具有较强相似性和相同性的合唱教学内容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教师长时间不进行调整,学生甚至会对合唱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厌倦的情绪。有的教师认为合唱教学本身涉及的内容就很多,若是再引入趣味音乐元素,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降低实际的合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很少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引入,即便进行了相关资源的拓展,但也是从自身的经验和教学的角度入手进行选择,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利用媒体道具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转化。这就导致实际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看似十分的丰富、多样、有趣,但仍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和主动性。[3]
2.音乐教学方法较为滞后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水平与演唱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初中教师会反复进行演奏技巧的分析讲解,要求学生利用齐唱的方式进行机械化练习,以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其内容,并且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之下完成合唱。在这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合唱教学任务,极少在课堂当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在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情况之下,教师难以及时进行媒体手段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转换。这也会严重地降低合唱教学的整体效果。有的教师本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先进的媒体道具和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不足,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即便有的教师在合唱教学时应用了媒体设备,但更多的是进行相关的合唱教学视频或者音频的展示,或是照搬照抄一些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实际的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会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即便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媒体道具应用方面花费较多时间,但整体取得的教学效果仍然差强人意。[4]
3.音乐教学缺乏有效实践
一般而言,大部分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水平和素养各不相同,且受到其性格、环境、兴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过程当中的表现和反应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之下掌握合唱的技巧和理论,并能自主地进行应用。但有的学生则是对合唱存在较强的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连开口唱歌都不敢,更别提进一步地进行练习。合唱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合作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合唱实践活动设计时,没有结合学生特性进行实践创新,也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应用媒体道具,往往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在合唱练习和活动时间中,为了不过度地对学生产生干扰和影响,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实践状态,只是在合唱完成后根据其演唱结果进行总结和点拨。而部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较为有限,难以及时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合作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使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5]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1.优化整合音乐教学资源
在媒体道具应用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根据合唱教学特性对资源进行全面优化与整合。挖掘音乐教材之中具有多元性、趣味性、音乐性的元素,借助媒体道具导入的方式开展音乐合唱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筛选和整合。在这过程中,可利用相关软件和系统,有效地对资料进行再编辑和再处理,使之形成合唱教学的微视频。并利用QQ、微信等渠道进行推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媒体道具,将与合唱教学当中有关的知识进行转化,创造更多具有特色性的合唱教学资源,并在恰当的时机将其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此外,教师也可从兴趣和个性出发,考虑文化、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合唱教学当中引入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基于合唱教学之间的衔接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与融合,全面增加音乐合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渠道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或合唱曲目,自主地进行学习和鉴赏,或是借助媒体道具向学生智能化地推送相关的音乐理论和演唱技法,以及流行音乐等的多元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入手来进行合唱学习。这样不仅能全面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其感受音乐合唱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
2.有效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在教学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以媒体道具为基础,对复杂的合唱教学内容进行直观转化。以音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化元素呈现,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观,增加合唱教学的动态化和体验感。也可以在了解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科学进行具有交互性、多元性、综合性的合唱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升课堂教学和音乐主题的契合度。促使学生能声临其境地进行合唱学习、思考、练习。[6]
例如,在进行“我的祖家是歌乡(合唱)”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主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站在高岗上》,让学生思考:该歌曲属于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通过问题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一步地利用PPT课件进行高山族的介绍。然后,再向学生展示《我的祖家是歌乡》的合唱视频,在其中穿插台湾和高山族的一些风俗人情和地理风光,充分利用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歌曲的合声,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可立足于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合唱歌曲的范唱进行练习。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跟着练习,或是让男生和女生分句进行接唱。另外,教师也可以制作针对合唱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讲解的微视频,对难度较高的演唱技巧进行拆分,引导学生逐步进行练习。而在进行节奏音准,以及声音的协调与均衡、发声与吐息的教学时,教师可搭配相应的动画视频,分步骤地进行指导,并在其中以文字的形式来穿插小技巧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在进行不同声部的训练时,教师需及时对音色、强弱、音准等多元分析,充分地掌握歌曲风格和内容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而在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多媒体教学屏幕进行提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歌曲,并能在恰当的时机转换情感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法。[7]
3.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中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实践教学意识,有效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思维等多方情况,结合实际的合唱教学需求引入分层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调整合唱教学的难度,加强分层化的实践任务设置,并以媒体道具为助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合唱教学实践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和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提升诉求,有效地设计以友情、家园、森林、爱国、青春等为主题的合唱实践活动。[8]引导小组学生自主进行合唱歌曲的选择,根据自身的声音特点与演唱能力来划分合唱任务,并借助媒体道具辅助其进行合唱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将摇滚、美声、民族等不同的演唱方法,与合唱歌曲进行匹配。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合唱录制成音频,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智能分析,快速找准学生合唱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练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9]例如,某小组学生选择《黄河大合唱》作为比赛曲目,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聆听不同的音乐伴奏,根据演唱表现效果和主题来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歌曲有关的故事或背景,观看相应的记录资料或视频。教师通过多种媒体元素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和唱歌的主题、情感、内涵。然后再根据学生课堂教学表现等……在学生完成表演后,可由师生共同进行评分,对表现优异小组进行奖励。将合唱实践活动录制成相关的视频,对其进行后期的处理和编辑后,上传到班级网或者班级群中。并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与实践心得,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和借鉴。[10]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眼光,明确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有效构建基于媒体道具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案,对各环节的课堂教学优化和学生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性,结合初中合唱教学的需求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还应对合唱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架构,以媒体道具为媒介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合唱教学高效课堂。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提升合唱教学的共情性和代入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和有效练习。还需设计基于合唱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媒体道具为媒介来进行活动创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唱学习,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加速学生的音乐合唱理论的转化和内化,同时也能为基于新时期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及媒体道具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11]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媒体道具;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
引言
现阶段,教师必须要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对于媒体道具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掌握其优势和特性,将之和以往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创新性的方式和信息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有效、持续地进行音乐学习。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环境,根据合唱教学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规划和统筹,有效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根据学生合唱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巧妙利用媒体道具来对其进行科学指导,[1]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能。此外,教师还必须要不断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复盘,明确媒体道具应用存在的难点,充分的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要求与课堂教学需求,全面构建基于媒体道具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与合唱内涵,同时也能使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能与当下的教育发展保持同步。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大部分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偏向于理论化,会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演唱技巧和相关理论的讲解,其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2]且由于教师本身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资源整合中缺乏媒体道具的应用。虽然会根据学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合唱教学,但通常不会花费更多时间完善合唱知识体系,且其内容的展示和呈现的方法大同小异,没有发挥媒体道具体的优势和作用。而在科技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下,学生能更加容易接受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音乐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具有较强相似性和相同性的合唱教学内容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教师长时间不进行调整,学生甚至会对合唱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厌倦的情绪。有的教师认为合唱教学本身涉及的内容就很多,若是再引入趣味音乐元素,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降低实际的合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很少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引入,即便进行了相关资源的拓展,但也是从自身的经验和教学的角度入手进行选择,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利用媒体道具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转化。这就导致实际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看似十分的丰富、多样、有趣,但仍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和主动性。[3]
2.音乐教学方法较为滞后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水平与演唱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初中教师会反复进行演奏技巧的分析讲解,要求学生利用齐唱的方式进行机械化练习,以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其内容,并且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之下完成合唱。在这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合唱教学任务,极少在课堂当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在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情况之下,教师难以及时进行媒体手段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转换。这也会严重地降低合唱教学的整体效果。有的教师本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先进的媒体道具和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不足,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即便有的教师在合唱教学时应用了媒体设备,但更多的是进行相关的合唱教学视频或者音频的展示,或是照搬照抄一些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实际的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会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即便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媒体道具应用方面花费较多时间,但整体取得的教学效果仍然差强人意。[4]
3.音乐教学缺乏有效实践
一般而言,大部分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水平和素养各不相同,且受到其性格、环境、兴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过程当中的表现和反应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之下掌握合唱的技巧和理论,并能自主地进行应用。但有的学生则是对合唱存在较强的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连开口唱歌都不敢,更别提进一步地进行练习。合唱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合作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合唱实践活动设计时,没有结合学生特性进行实践创新,也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应用媒体道具,往往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在合唱练习和活动时间中,为了不过度地对学生产生干扰和影响,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实践状态,只是在合唱完成后根据其演唱结果进行总结和点拨。而部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较为有限,难以及时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合作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使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5]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1.优化整合音乐教学资源
在媒体道具应用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根据合唱教学特性对资源进行全面优化与整合。挖掘音乐教材之中具有多元性、趣味性、音乐性的元素,借助媒体道具导入的方式开展音乐合唱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筛选和整合。在这过程中,可利用相关软件和系统,有效地对资料进行再编辑和再处理,使之形成合唱教学的微视频。并利用QQ、微信等渠道进行推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媒体道具,将与合唱教学当中有关的知识进行转化,创造更多具有特色性的合唱教学资源,并在恰当的时机将其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此外,教师也可从兴趣和个性出发,考虑文化、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合唱教学当中引入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基于合唱教学之间的衔接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与融合,全面增加音乐合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渠道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或合唱曲目,自主地进行学习和鉴赏,或是借助媒体道具向学生智能化地推送相关的音乐理论和演唱技法,以及流行音乐等的多元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入手来进行合唱学习。这样不仅能全面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其感受音乐合唱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
2.有效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在教学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以媒体道具为基础,对复杂的合唱教学内容进行直观转化。以音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化元素呈现,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观,增加合唱教学的动态化和体验感。也可以在了解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科学进行具有交互性、多元性、综合性的合唱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升课堂教学和音乐主题的契合度。促使学生能声临其境地进行合唱学习、思考、练习。[6]
例如,在进行“我的祖家是歌乡(合唱)”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主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站在高岗上》,让学生思考:该歌曲属于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通过问题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一步地利用PPT课件进行高山族的介绍。然后,再向学生展示《我的祖家是歌乡》的合唱视频,在其中穿插台湾和高山族的一些风俗人情和地理风光,充分利用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歌曲的合声,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可立足于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合唱歌曲的范唱进行练习。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跟着练习,或是让男生和女生分句进行接唱。另外,教师也可以制作针对合唱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讲解的微视频,对难度较高的演唱技巧进行拆分,引导学生逐步进行练习。而在进行节奏音准,以及声音的协调与均衡、发声与吐息的教学时,教师可搭配相应的动画视频,分步骤地进行指导,并在其中以文字的形式来穿插小技巧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在进行不同声部的训练时,教师需及时对音色、强弱、音准等多元分析,充分地掌握歌曲风格和内容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而在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多媒体教学屏幕进行提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歌曲,并能在恰当的时机转换情感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法。[7]
3.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中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实践教学意识,有效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思维等多方情况,结合实际的合唱教学需求引入分层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调整合唱教学的难度,加强分层化的实践任务设置,并以媒体道具为助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合唱教学实践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和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提升诉求,有效地设计以友情、家园、森林、爱国、青春等为主题的合唱实践活动。[8]引导小组学生自主进行合唱歌曲的选择,根据自身的声音特点与演唱能力来划分合唱任务,并借助媒体道具辅助其进行合唱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将摇滚、美声、民族等不同的演唱方法,与合唱歌曲进行匹配。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合唱录制成音频,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智能分析,快速找准学生合唱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练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9]例如,某小组学生选择《黄河大合唱》作为比赛曲目,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聆听不同的音乐伴奏,根据演唱表现效果和主题来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歌曲有关的故事或背景,观看相应的记录资料或视频。教师通过多种媒体元素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和唱歌的主题、情感、内涵。然后再根据学生课堂教学表现等……在学生完成表演后,可由师生共同进行评分,对表现优异小组进行奖励。将合唱实践活动录制成相关的视频,对其进行后期的处理和编辑后,上传到班级网或者班级群中。并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与实践心得,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和借鉴。[10]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眼光,明确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有效构建基于媒体道具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案,对各环节的课堂教学优化和学生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性,结合初中合唱教学的需求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还应对合唱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架构,以媒体道具为媒介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合唱教学高效课堂。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提升合唱教学的共情性和代入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和有效练习。还需设计基于合唱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媒体道具为媒介来进行活动创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唱学习,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加速学生的音乐合唱理论的转化和内化,同时也能为基于新时期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及媒体道具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11]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