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够从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史上观察历史的发展规律、汲取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课堂的实践探索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从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出发,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探索是新课改的要求,要从教师教学的理念和对历史科学的知识观、教学观上着手,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着手,从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着手,引导学生树立对学习历史意义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生长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知历史的发展规律,探索历史进程的意义。
一、初中生学习历史、提升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意义
1.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进行国家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有着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素质教育下的历史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也是让学生拥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必然要求。历史知识中包含着人文教学,包含着民族文化的生命机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对于中学生来说接触历史的过程就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是塑造一代又一代未来国家人才对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创造更为辉煌的历史成就的过程[1]。
2.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不但要有物质文明的富裕,更要进行适合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揭示了人们在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斗争等实践活动,学习历史对初中生来说就是了解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从中汲取的是精神文明意识的力量。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引领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站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全新的历史时期[2-4]。
祖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历史,是国家从沦陷到崛起、从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画面的写真,历史人物为国牺牲、为国奋斗的志气与精神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要传授的精神文明,正是现代青少年所应该接受的文化素养的洗礼,是鼓舞新一代青少年以历史精神为引领,树立梦想、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教师针对学生的历史基础来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从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都能让学生更客观理性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针对学生历史事件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其置身于特定历史环境之中,从而帮助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历史事件在不同期间的局限性。
3.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初中生个人素养提升的需求
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是一部丰厚的社会教课书。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要认识到对历史的学习不仅是教材中要记住的知识点,还需要学习历史知识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如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陶瓷、丝绸发展史的了解,对历史各阶段各类活跃思想的学习,对历史进程中科学进程的了解等,从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感受历史的巨大力量,感受个人在历史时空中的渺小。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发现历史真实的过程,是学习古人智慧的、享受历史辉煌灿烂文化的美的享受。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历史的美、展示历史知识的灿烂,让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丰富其头脑,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5]。
二、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浅显分析
1.传统教学思想过重,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未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存有一定的偏见,简单地将历史等同于副科,将历史知识与成绩挂钩,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也是简单以成绩论英雄。错误的认识势必导致错误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也简单地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主。对于历史的其他教育功能是否能够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无暇顾及,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以教材为准,知识来源单一化的现象普遍,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不外乎对知识点的背诵、不断刷题以求取得较高的分数。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的探索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成为了历史知识学习的机器。
2.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历史知识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学习历史不仅是应对考试,更应该从历史的教学中找出其蕴含的性感价值,对学生开展历史知识与情感教育的相结合,不能让历史的学习丧失了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纵观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一代的青少年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非常之浅薄,即使学习历史也仅仅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机械化的学习,内心缺少的是对中国历史的整体了解,缺少的是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认识。教师需要将历史学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人文需求去探索教学方法[6]。
3.在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的道路上有所偏颇
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落实与创新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历史学科的真实性相结合,而不是单纯一味地为追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否定过去一切的教学方法,需要的是教师对涌现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作出科学判断和计划,囫囵吞枣的方法不可取,矫枉过正的方法更要避免,要基于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全面地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切实提升教师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基本上是对中国发展的简史和世界发展的历程进行的概括性的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历史知识只是每个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想要真正地将历史课堂教出水平、教出质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试想,如果教师的历史知识比较浅薄,一杯水的知识量想要给予学生一桶水的文化,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实施情况是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拥有一桶水。
所以,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贯通,要博览群书,将涉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尽收囊中,成为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和知识字典,让学生带着对历史教师的无限崇拜去学习。而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同样必不可少,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的学习意识。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并针对的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来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高效学习方法。
2.不断突破自我,探索适合自己、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
教师课堂中的授课方法、表达形式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谐的课堂氛围、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对学生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历史课堂中来,最优秀的教师能做到让学生感受自己如同置身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样获得的历史知识更为深刻。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构建既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统筹规划,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即历史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意识、转变其盲目判定对错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以帮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创新学习。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历史《九一八事变》时,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教师如何将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展示到学生面前,如何将学生带入那个对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场景中去。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探究,如果学生有幸能够遇到一位对历史有着深入了解、授课方式又极具吸引力的教师,将会是青少年的幸运。因为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学生正视历史、感恩革命先烈,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强国意识的教育。再如,学生理解“隋唐大运河”历史意义时,很容易受到隋炀帝个人人物形象的影响而片面地认为挖掘大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大运河对于促进当时南北文化、经济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两面性客观、理性学习历史知识。
3.善于建立历史体系,让学生通过“串并联”的方法抓住历史发展的线索
历史知识的学习,从表面上看知识点多而杂,如果单纯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强行的记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知识巩固起来也错综复杂。具有历史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擅长构建历史体系,以串联的方式将一个时期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划分,随后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触类旁通式的知识点的补充,做到知识的串并联相结合,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的汇总。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知识的纵向发展线索与横向人物事件的结合构成了整本教材的知识罗列,将历史知识的清晰度呈现了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为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指明了方向,并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灵活理解记忆。因而,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历史知识网络,以快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4.结合现实、联系时事,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会思考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对历史的学习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从中寻找时代发展的规律,发挥历史事件的借鉴作用。学习历史也是为更好地解决现代时事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发,以案例导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
5.善于利用好现代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开展历史的情景化教学
历史终归是已经发生过过的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不能再回到从前。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在以前的教学中可能是一个难题,但对于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历史的情景化教学简易化,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感受历史知识的情境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和情感的培养。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为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思路而言十分重要。
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趣味性,将教材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事物,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多重感官的体验。比如,在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一阶段的知识时,再生动的讲解都不如多媒体中的直观展示,诸如后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商子龙鼎等图片、视频、细节的展示,通过多媒体近距离地观看,感受后母戊方鼎上焦叶纹、三角夔纹的魅力。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定特定的历史情境,运用历史人物再现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去模拟历史中的人物,让历史人物变得生动起来,在对历史人物心理揣摩、历史史料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心理历程,以此渲染历史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教师要找准目标、做好计划,发现并解决历史课堂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及时地给出解决的办法,让初中生带着兴趣了解历史,带着对历史的观察 学习历史,带着对未来的思考探究历史,让历史课堂不但出彩,而且有效,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探索是新课改的要求,要从教师教学的理念和对历史科学的知识观、教学观上着手,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着手,从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着手,引导学生树立对学习历史意义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生长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知历史的发展规律,探索历史进程的意义。
一、初中生学习历史、提升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意义
1.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进行国家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有着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素质教育下的历史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也是让学生拥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必然要求。历史知识中包含着人文教学,包含着民族文化的生命机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对于中学生来说接触历史的过程就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是塑造一代又一代未来国家人才对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创造更为辉煌的历史成就的过程[1]。
2.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不但要有物质文明的富裕,更要进行适合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揭示了人们在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斗争等实践活动,学习历史对初中生来说就是了解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从中汲取的是精神文明意识的力量。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引领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站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全新的历史时期[2-4]。
祖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历史,是国家从沦陷到崛起、从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画面的写真,历史人物为国牺牲、为国奋斗的志气与精神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要传授的精神文明,正是现代青少年所应该接受的文化素养的洗礼,是鼓舞新一代青少年以历史精神为引领,树立梦想、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教师针对学生的历史基础来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从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都能让学生更客观理性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针对学生历史事件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其置身于特定历史环境之中,从而帮助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历史事件在不同期间的局限性。
3.学习历史、提升课堂实效是初中生个人素养提升的需求
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是一部丰厚的社会教课书。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要认识到对历史的学习不仅是教材中要记住的知识点,还需要学习历史知识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如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陶瓷、丝绸发展史的了解,对历史各阶段各类活跃思想的学习,对历史进程中科学进程的了解等,从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感受历史的巨大力量,感受个人在历史时空中的渺小。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发现历史真实的过程,是学习古人智慧的、享受历史辉煌灿烂文化的美的享受。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历史的美、展示历史知识的灿烂,让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丰富其头脑,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5]。
二、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浅显分析
1.传统教学思想过重,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未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存有一定的偏见,简单地将历史等同于副科,将历史知识与成绩挂钩,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也是简单以成绩论英雄。错误的认识势必导致错误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也简单地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主。对于历史的其他教育功能是否能够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无暇顾及,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以教材为准,知识来源单一化的现象普遍,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不外乎对知识点的背诵、不断刷题以求取得较高的分数。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的探索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成为了历史知识学习的机器。
2.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历史知识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学习历史不仅是应对考试,更应该从历史的教学中找出其蕴含的性感价值,对学生开展历史知识与情感教育的相结合,不能让历史的学习丧失了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纵观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一代的青少年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非常之浅薄,即使学习历史也仅仅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机械化的学习,内心缺少的是对中国历史的整体了解,缺少的是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认识。教师需要将历史学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人文需求去探索教学方法[6]。
3.在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的道路上有所偏颇
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落实与创新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历史学科的真实性相结合,而不是单纯一味地为追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否定过去一切的教学方法,需要的是教师对涌现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作出科学判断和计划,囫囵吞枣的方法不可取,矫枉过正的方法更要避免,要基于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全面地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切实提升教师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基本上是对中国发展的简史和世界发展的历程进行的概括性的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历史知识只是每个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想要真正地将历史课堂教出水平、教出质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试想,如果教师的历史知识比较浅薄,一杯水的知识量想要给予学生一桶水的文化,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实施情况是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拥有一桶水。
所以,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贯通,要博览群书,将涉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尽收囊中,成为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和知识字典,让学生带着对历史教师的无限崇拜去学习。而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同样必不可少,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的学习意识。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并针对的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来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高效学习方法。
2.不断突破自我,探索适合自己、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
教师课堂中的授课方法、表达形式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谐的课堂氛围、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对学生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历史课堂中来,最优秀的教师能做到让学生感受自己如同置身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样获得的历史知识更为深刻。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构建既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统筹规划,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即历史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意识、转变其盲目判定对错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以帮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创新学习。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历史《九一八事变》时,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教师如何将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展示到学生面前,如何将学生带入那个对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场景中去。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探究,如果学生有幸能够遇到一位对历史有着深入了解、授课方式又极具吸引力的教师,将会是青少年的幸运。因为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学生正视历史、感恩革命先烈,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强国意识的教育。再如,学生理解“隋唐大运河”历史意义时,很容易受到隋炀帝个人人物形象的影响而片面地认为挖掘大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大运河对于促进当时南北文化、经济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两面性客观、理性学习历史知识。
3.善于建立历史体系,让学生通过“串并联”的方法抓住历史发展的线索
历史知识的学习,从表面上看知识点多而杂,如果单纯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强行的记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知识巩固起来也错综复杂。具有历史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擅长构建历史体系,以串联的方式将一个时期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划分,随后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触类旁通式的知识点的补充,做到知识的串并联相结合,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的汇总。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知识的纵向发展线索与横向人物事件的结合构成了整本教材的知识罗列,将历史知识的清晰度呈现了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为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指明了方向,并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灵活理解记忆。因而,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历史知识网络,以快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4.结合现实、联系时事,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会思考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对历史的学习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从中寻找时代发展的规律,发挥历史事件的借鉴作用。学习历史也是为更好地解决现代时事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发,以案例导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
5.善于利用好现代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开展历史的情景化教学
历史终归是已经发生过过的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不能再回到从前。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在以前的教学中可能是一个难题,但对于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历史的情景化教学简易化,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感受历史知识的情境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和情感的培养。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为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思路而言十分重要。
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趣味性,将教材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事物,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多重感官的体验。比如,在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一阶段的知识时,再生动的讲解都不如多媒体中的直观展示,诸如后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商子龙鼎等图片、视频、细节的展示,通过多媒体近距离地观看,感受后母戊方鼎上焦叶纹、三角夔纹的魅力。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定特定的历史情境,运用历史人物再现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去模拟历史中的人物,让历史人物变得生动起来,在对历史人物心理揣摩、历史史料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心理历程,以此渲染历史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教师要找准目标、做好计划,发现并解决历史课堂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及时地给出解决的办法,让初中生带着兴趣了解历史,带着对历史的观察 学习历史,带着对未来的思考探究历史,让历史课堂不但出彩,而且有效,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