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应当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升写作难度,加深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小学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习作兴趣  写作基础  中年级习作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写作能动性
1.依托实际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中年级的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实践经验与阅读经验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当贴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小学生的写作过程更加轻松[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写作主题主要包括:“写日记”“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续编故事”“我有一个想法”“那次玩得真高兴”等。这些写作主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性,有的是写物,有的是写景,有的是写事,有的是写人。这些写作主题都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感悟的过程中掌握如何写作。以“你猜猜他是谁”这个主题为例,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融入游戏化教学,使小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中了解如何写作。其一,教师应当将猜谜语的游戏引入到习作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谜题,将班级中的学生外貌特征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猜测是哪位同学。学生在仔细聆听谜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这样的写作主题探究,能够使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一定的联想,想到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教师可以将转换角色的游戏引入到课堂,鼓励学生上讲台讲出谜题,将人物的特征利用细致的话语描述出来,从而实现口头习作示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上台讲述谜题的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最优表现者。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出这样的评价标准:(1)应当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外貌、举止特征。(2)在描述人物的生活事例的过程中,应当将典型的案例列举出来。(3)大家猜测出谜底的时间不能过短。对于那些并未上台讲述的同学,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在本子上将习作的内容描写下来,并且张贴在板报上,带领全体同学共同“猜猜他是谁”。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当予以充分的鼓励,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积累学生的习作经验,触发学生的生活情感,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掌握如何写作,从而使学生口头阐述的习作最终应用在书面写作上,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小学生习作难度,使小学生爱上写作。
2.依托学生的阅读经验,迁移写作技巧
阅读经验不仅包括小学生临时的阅读经验,也包括小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学生在往常的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这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字素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临时的阅读经验主要指,近期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所获得的阅读经验。其一,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大多数精读课文的课后都有一定的阅读训练习题,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能够使小学生将阅读经验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都是有关秋天景色的课文,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之后,有“写放学路上的风景”这样的写作训练。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写作单元之前设置了两篇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充分展现了写作与阅读共同发展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习作专题单元,教师可以运用例文与例句,让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感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降低习作难度,鼓励学生仿写
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比较强,天性喜欢模仿他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小学生爱模仿的特征,在习作起步教学阶段应当鼓励学生模仿写作,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小学生的写作难度。教师需引导小学生“从读到写”,从“无法下笔”到“下笔如有神”。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能够为小学生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有效地进行课本延伸,使学生深入生活,丰富写作经验。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与特征进行充分把握。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仿写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其中有一名同学是这样写的:“听听,秋的声音,蜜蜂煽动着薄翼,‘嗡嗡’,是和鲜花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嘴大笑,‘啪啪’,是对秋天的赞美。”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文章当中有一段十分独特的语句:“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季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对于这样优美的语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基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体会语言文字当中的美感,体会文字所描绘出的美丽场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段语句进行仿写,学生仿写的结果十分精彩。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将黄色给了梨子,淡黄色的梨子,像一个个胖娃娃,在风中摇啊,摇啊,想要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秋天把橘红色给了柿子,金灿灿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娃娃的笑脸。”“秋天把金色给了玉米,金黄的玉米,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摆啊摆啊,摆出了农民的喜悦。”通过上述的仿写练习,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减轻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并且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写作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培养正确写作方法,加强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的例文、例句都是为了引导小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获得良好的写作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例文例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探究,利用课后习题来引导小学生充分地把握作者的思想与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课后表格明确地阐述了作者描写杨梅写作技巧与写作思路。作者分别从颜色、味道、外形等角度来描写杨梅。在探究这篇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来描述事物。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的写作目标,其中分为习作例文、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等板块。在交流平台板块当中,将细致观察的例句提供给了学生,使学生利用例句来讨论、观察与交流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表述能力。初试身手板块引导小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详细地记录下来,学生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小片段写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写作训练,这样能够使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大幅度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充分的指导,应当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教师可运用部编版教材内容前后关联、系统化的特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写作方法,并且帮助学生及时地回忆以前所掌握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利用时间顺序来进行场景描述。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利用感官体验的顺序来进行描述;这些课文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写作技巧,为之后“这儿真美”的单元写作主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行了关键性的方法指导。
四、开展多元评价,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写作素养[2]。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课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写出自己想写的事物,自己喜欢的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难度。写作训练过程应当与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身心特征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克服写作过程中的畏难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使学生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能充分的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对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写作训练,还应当对习作评价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应当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让学生能够自己修改习作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对于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共同商议,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互相评价,进行思维碰撞。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习作作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习作单元当中设置了很多自评与他评的习作评改活动。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八篇习作练习中,大多数都设置了交流平台板块。可以看出,相互的交流沟通与评价,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怎样分析好词好句?”“怎样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通过鼓励学生相互进行习作修改、评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鉴赏。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分享习作经验,交流习作方法,阐述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以赞扬、鼓励为主,对学生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耐心,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自信心得到充分的提升。
五、引领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于小学中学段的写作,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利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感受体会与见闻描述出来。在小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重点工作,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首先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讲清楚、写明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在教材中明确表示学生需要留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写作主题当中,“猜猜他是谁”“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做了一项实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的植物朋友”这些写作主题都包含着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是创新创造能力的源泉。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基于想象力而产生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充满童趣,想象力也极为丰富。在小学语文中年级写作起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编版语文教材设置了很多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话题。例如,“续编故事”“我有一个想法”“我来编童话”等主题,以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目的。爱因斯坦也讲过:“相比知识的学习,想象力更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抹杀学生的写作乐趣与写作动力,这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与课标中的教学主旨进行充分的把握,在各个学段落实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在写作起步阶段,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想象力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中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解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减少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大幅的提升,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