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幼儿园足球活动主要是指根据3-6岁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并利用教育资源所展开系列足球知识学习、技能练习、体质锻炼等教育活动的统称,具有综合性、参与性、生本性,与其他学段足球活动不同并同属足球教育体系一环。传统体育游戏指的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体育类游戏项目,如木头人、丢手绢、打沙包、定点空投、跳格子、拔河等,有些体育游戏还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在一定范围内知名度较高。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讲吸引力较大,在游戏中能更加主动地实践、思考、协作,这对幼儿身心成长有益。如何在足球活动中引入传统体育游戏成为教师要解决的育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方略,以期为提高幼儿园足球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足球运动  传统体育游戏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价值如下:其一,有助于幼儿热爱传统文化,这其中包括民族文化,将文化自信的德育种子深埋幼儿心间;其二,依托体育游戏调动幼儿学习足球知识及技能的自主性,削减幼儿园足球教育阻力,增强足球活动的参与度及趣味性;其三,为幼儿园足球活动顺利展开聚拢更多资源,使足球活动更具多变性,推动幼儿园足球教育改革。然而,有些幼儿园在开展足球活动时存在游戏性较差的问题,并未合理运用传统体育游戏,影响足球活动育儿成效。基于此,为使幼儿园足球活动素质教育效果更优,探析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方略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要点
1.整合目标明确
    幼儿园需依据《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学发展指南》等有关政策明确传统体育游戏与足球活动整合的目标。从身心健康角度来讲,基于传统体育游戏的足球活动参与度及趣味性强化,利于幼儿锻炼身体,优化足球知识及技能学习感受,对足球感兴趣,产生正向情感,在足球活动中塑造坚强、勇敢、乐观等优质品格,使幼儿园足球活动育儿效果更优;从传统文化教育角度来讲,幼儿园是优秀民间民族文化输出的重要机构,足球活动需肩负传统文化教育责任,指引幼儿初步形成“文化自信”意识,更加热爱家乡与祖国;从五育并举角度来讲,基于传统体育游戏的幼儿园足球活动对幼儿感受文化之美、加强肢体协调、开发智力、学会互助,并能在整理活动场地、收拾器具的过程中参与劳动,实现多维度培育幼儿综合素养的育儿目标。
2.列出任务清单
    为使幼儿园足球活动能与传统体育游戏保持同步,在交融进程中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教师要列出任务清单,为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筛选与优化设计给予支持。第一,将幼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推行基于传统体育游戏的幼儿园足球活动安全责任制,保障游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各类足球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幼儿认识与躲避危险的能力;第二,创建利于幼儿自主游戏、强身健体、兴趣迸发、探索发现的足球游戏活动环境,调配园所资源,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增强多个场地的开放性,满足幼儿玩足球游戏的需求,盘活更多幼儿园教育资源,确保幼儿园足球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立足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系统平台灵活选用运动数据,为游戏设计、因材施教、资源调配给予支持,还需发挥家长协助幼儿园开展足球游戏活动的作用,为整合育儿资源提供落脚点,保障幼儿园足球与传统体育游戏的整合更为高效。
3.理顺整合思路
    首先,幼儿园需率先对足球活动游戏化设计与实施的意义加以分析,以幼儿全方位发展为指向,搜集传统体育游戏相关资料,以区域性、民族性体育游戏为主,以调动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初步形成文化自信观念、塑造健全人格等素质教育要求为着力点,制定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方案;其次,针对3-6岁幼儿设计不同的足球游戏活动项目,确保游戏形式、强度、难度等方面与幼儿年龄、能力、认知等成长规律相符,保障幼儿在参与足球游戏活动中能有所收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时刻留意幼儿的表现,搜集反馈信息,动态调整足球游戏活动方案,使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的整合能更有深度;最后,在阶段性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任务结束后,通过分析对比活动前后幼儿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明晰相关活动的实效性,以弥补足球游戏活动短板为突破口不断引入新内容,并设计开发新的足球游戏,赋予传统体育游戏生机,提高足球活动素质教育质量,继而推动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与发展[1]。
二、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在践行《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南》的基础上要增强足球游戏的普及性,使幼儿能对足球产生兴趣,打造优质足球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氛围,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及园所教育条件开发特色足球游戏项目,为幼儿投掷、攀登、跑跳提供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对“丢手绢”这项传统体育游戏加以改良,幼儿面对面围成一圈,教师在圈中带领幼儿唱起《丢手绢》这首儿歌,期间随意将足球传给一名幼儿,幼儿随即踢出一脚,接住球的幼儿开始追逐踢出球的幼儿,下一轮游戏则从刚才接住球的幼儿那里开始。这不仅可将传统体育游戏与足球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还可培育幼儿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传接球等能力。
2.长远性原则
    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需具有长远性,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将公益普惠视为足球游戏发展的根本方向,立足实际并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以免足球游戏活动发展如一阵风并不能扎根幼儿园,在克服足球活动“小学化”倾向的前提下制定多元化、趣味性、科学性兼具的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计划,使传统体育游戏能成为幼儿园足球活动良性发展的动力。例如,幼师可将“本土体育游戏融入足球活动”视为教育实践长远发展的着力点。以闽南地区为例,当地幼儿教师可在足球活动中引入舞龙舞狮这一传统体育民俗项目,因为幼儿身体素质有待增强且耐力、体力较差,所以教师需结合幼儿学习成长现状对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加以改良,侧重保留狮龙戏球这一本土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在“行头”上需要简化,以免过于繁重的狮龙造型徒增幼儿戏球的负担。在游戏中,幼师鼓励幼儿用狮或龙的头颠球,还可用脚踢球,锻炼幼儿上肢与下肢的力量,亦可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有效锻炼身体,同时增强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长远性。基于此,不同地区的幼儿园需立足实际加强创新,在此前提下有效设计并实施足球游戏活动。
3.人本性原则
    通过对幼儿园足球活动设计与发展实况进行分析可知,只有相关活动建立在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传统体育游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助力幼师开阔眼界、转变思路、创新实践,使幼儿可对足球运动感兴趣,将足球游戏与一日生活及小组活动、集体等活动联系起来,确保幼儿户外运动时长达标,能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全面发展。例如,幼师在组织小班幼儿玩足球游戏时,可针对“丢沙包”这项传统体育游戏加以改良,引领小班幼儿投掷足球,在反复抛球、接球、捡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并对足球感到熟悉,使足球能如同小伙伴般给小班幼儿带来欢乐。因为小班幼儿模仿能力、肢体协调性、认知等能力较弱,所以幼师需设计简单的足球游戏,以免游戏过难使小班幼儿失去参与其中的热情,为小班幼儿循序渐进掌握足球运动技能奠定基础,继而在人本性原则指引下完成幼儿园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高效整合的育儿任务[2]。
二、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路径
1.树立整合意识
    幼儿园教育涉及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只有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才能说明相关活动有意义,这就需要幼师基于素质教育要求树立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意识,保障二者整合可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幼师可基于“木头人”这项传统体育游戏设计并展开足球活动,率先组织幼儿学习“木头人”儿歌,如“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一不许动,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等,在熟悉口令的基础上,幼师在地上画出两条线,分别为起点线、终点线,5人一组幼儿持球向终点线前行,期间若听到“木头人”的口令则不能前进,同时足球不能处于滚动状态,无论是球动还是人动均要返回起点,同组竞赛幼儿到达终点用时最短的即为获胜者,教师可给予其小粘贴、彩色印章等奖励,使幼儿可在足球游戏中感到满足与幸福,更乐于参与足球活动。再如,教师可基于“小鸡吃米”传统体育游戏寻求与足球活动整合的出路。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圈作为“鸡舍”,即为扮演小鸡幼儿的安全活动区,距离此圈40-50米有一筐足球。当教师喊道“小鸡吃米啦”,圈内的幼儿要迅速跑向足球框并从中拿出一个足球,原地拍3下后方可折返,为增加游戏难度教师还可引领幼儿轮替当“大灰狼”,每次“小鸡吃米”有两只“大灰狼”出动,在指定范围内抓“小鸡”,用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可有效培育幼儿的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养,继而基于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有效性。
2.丰富整合方法
    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离不开教法创新。例如,幼师在组织幼儿参与“踢雪球”“木头人”等基于传统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的足球活动时可推行信息化教法,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幼儿园足球游戏活动的规则、方法、主要形式、有趣之处等方面用组图、视频、音频予以说明,为的是让幼儿对足球游戏的理解更为直观,对游戏感兴趣,初步形成规则理念,对足球游戏有着强烈的期待,使幼儿参与足球游戏活动能事半功倍。因为幼儿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看图片与视频的过程中能不自觉地动起来,在无球的状态下想象自己正在玩游戏,这可助幼儿顺利融入足球游戏情境。开展足球游戏活动进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幼儿处于边缘地带,在活动中不主动,较为自闭、胆怯,这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还会使幼儿错失体育锻炼机会,除运动设施有限幼儿无法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外,幼儿的心理状态还与足球活动氛围有关,在被动、压抑的环境中幼儿显然无法放开手脚。基于此,幼师可采用合作游戏的育儿举措,根据幼儿体质、运动能力、性格喜好等客观因素分设足球游戏小组,推行支架理论及“六大解放”教育理论,有助于足球运动能力较强、对体育游戏充满兴趣的幼儿组织带动其他成员完成游戏任务,期间学会聆听、配合、沟通、自学,还能感受到足球游戏的有趣之处,在互助共进中打造公平、友善、开放的游戏环境,消除幼儿自闭、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在小组游戏中,教师会发现既定足球游戏“走样”的现象,只要幼儿安全、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身心健康教师就无需纠正,以免扰乱小组足球游戏活动秩序。这还可以为凝聚集体智慧的足球游戏项目诞生提供条件,实现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高效整合的目标[3]。
3.完善整合体系
    首先,幼儿园需组织教师了解并研究传统体育游戏,侧重立足幼儿园所在区域搜集本土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资源,为设立特色化的足球游戏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提升教师足球运动技能及玩传统体育游戏的能力,使幼师可灵活调适传统体育游戏,拓宽足球活动游戏化发展渠道;其次,幼儿园要注重开发课程,新时代依托微课聚拢线上资源,满足幼儿了解足球游戏活动的需求,使幼儿能在多模态的课堂上全情投入,为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奠基。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生动且安全的足球游戏活动环境,弥补幼儿园场地及设施有限所造成的育儿缺陷,带给幼儿沉浸式的足球游戏体验,使其更加热爱足球运动,还可在积极实践中强身健体。未来信息化教育将成为幼儿园足球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必由之路;最后,幼儿园需响应足球活动“去小学化”号召,将更多有趣、安全的传统体育游戏引入足球课堂,使幼儿能在游戏中了解足球并热爱足球运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基于“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玩足球游戏,还可把“小鸡吃米”“木头人”等足球游戏融入家庭体育教育场景,家长亦可将童年的游戏设计成家庭足球游戏项目,使幼儿能有更多机会接触足球,消除对足球的陌生感,还能通过运球、捡球、传接球加强体育锻炼[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有机整合利于幼儿传承文化、健全人格、锻炼身体,还可为美育、德育等教育内容高效渗透搭建平台。基于此,教师需将目标明确、理顺思路、列出任务清单视为二者整合的要点,推行特色性原则、人本性原则、长远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树立整合意识、丰富整合方式并完善整合体系,继而在幼儿园足球活动与传统体育游戏整合的同时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