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源,可以扩充知识面,链接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堂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可以帮助营造意境,辅助朗读课的教学;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和拓宽学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默写题的分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率、普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充分地扩充知识面,链接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保证教学效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网络技术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1]。
比如,在语文诗歌中,经常出现“杜鹃”鸟的意象,书本解析它的叫声宛如“不如归去”。《西厢记》中也有“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的举证。理解了它的叫声,就能理解这个意象为什么与“思家”相关。但是学生总是记不住这个点,我干脆直接百度“杜鹃的叫声”,与学生一起听,辨析后统一意见:八声杜鹃的声音如“不如归去”,小杜鹃的声音如“不哭,不哭”。我们可以理解为:杜鹃叫我们出门在外“不如回家”,思家不能归而哭;也可以理解为思家不能归而哭时,杜鹃劝解“不哭不哭”,更增悲意。从此以后,我们的同学在理解“杜鹃”的意象时就没有再弄错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境,帮助酝酿情绪,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需要听、说、读、写的结合,朗诵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生活阅历不足,一些人类共有的情绪体验,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体会,所以许多时候他们的朗诵干巴巴的[2]。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的短板。启发学生由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场景与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体会感受;也可以借多媒体技术营造意境,帮助酝酿情绪,如果能选择恰当的音乐、视频,配合诗歌或者文章的朗诵,可以使情绪更饱满,从而更有感情地朗诵。
比如,《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我给了《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胜利》《少年中国说》4首纯音乐作为备选,让同学们自主选择作为朗诵的配乐。一位同学选择了《少年中国说》,理由是它的节奏分层次,有高亢激昂,有低沉浑厚,有舒缓悠扬,跟《沁园春·长沙》相合;而“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主题也富有爱国情怀,也是比较贴合的。
我们班的罗昌明同学是学校播音员,音色很好,稍加调教,就能借助《少年中国说》营造的意境,把作者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展示出来,同学们少年英豪的傲气被激发,语文课堂的氛围一下就浓厚起来了,朗诵效果特别好。
后来,班里同学们都爱上了配乐朗诵。我的语文课堂,会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背景音乐来营造诵读的氛围。再后来,秦柳珊、何秀平、李瑞杰等8人积极参加来宾市的经典诵读比赛,并获个人组或集体组三等奖。
三、使用影视剧片段,激活和拓宽学生思维
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于许多先哲的话未必能深入理解。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某些先哲语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激发学生以新的理解[3]。
比如,在上《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课时,根据孟子认为的“恻隐之心是为仁,羞恶之心是为义,恭敬之心是为礼,是非之心是为智”,我截取了《走西口》田家主母要卖掉田家大院支持田青去革命的选段。片段中“田家祖训”是:大忠大爱为仁,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而“徐伯伯”修正: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在“田青”心里: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
看了《走西口》选段,生活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我们,又可以赋予“仁义礼智”什么新内涵呢?这个问题一出,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起来了。
四、以古典诗词类歌曲导入,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唱古典诗词,帮助提高默写题的分数
近年有古典诗词被谱曲成为影视剧插曲的,也有古风爱好者将古诗词谱曲的。爱看抖音、爱唱歌、爱看影视剧的高中生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这些影视剧或者歌曲。我们可以直接用电脑的酷狗搜索播放,或者直接下载歌曲视频插入希沃课间中导入新课。学生的兴趣会在瞬间被激发,在视听结合中,一群学生在一起,会更用心地揣摩诗词的情感,更有兴致讨论其意象,感受意境,强化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时,此词已被谱曲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学生们基本都听过。教授本课时,以此曲的影像视频导入,学生就很直观地看到女主角无心梳洗的慵懒神态,也就能比较轻易地体会主人公的孤寂心境。
我们还可以教学生唱诗词。只要学生会唱歌,情景式默写就不是问题。由于“语文老师教唱歌”这样的现象少见,学生的上课兴趣会被更大地激起,课堂会更活跃。如果教师为古风歌曲爱好者或者只要能力允许,可以直接教唱诗词,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能唱的课堂;若无能力,则可让班级文艺委员教唱歌曲。我共带了6届学生,在2017级和2020级的语文教学中,都教学生唱诗词,教学效果较其他年级更好。
事实上,我们中学语文能唱的诗词并不少,除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外,还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武陵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忆江南》和《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五、利用音乐导入,提升学生美学素养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重要,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还需要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求,为学生整合不同的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高中语文的教育者,我认为教育环境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在班级教学时需要充分地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动态化发展,从而使学生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扩展和延伸,为学生整合丰富的实际素材,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环节中,通过反复认知,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从而多方位地丰富学生当前的学习情感。在语文教材中,美学素材较为丰富,学生在接触美学素材时可以真正地感受美和感悟美,教师需要在班级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高中语文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不断地深化对相关知识领域的印象,并且配合着教师进行高效率的学习。高中学生对美有着丰富的追求,但是学生缺少了感悟美和体验美的空间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补充学生在以往学习时所遇到的不足,并且优化课堂教学体系,从而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语文学科带给学生的美感非常丰富,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配备着声音和三维动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再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渐地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可以丰富学生当前的信息承载量[4]。
例如,为学生讲解《听潮》时,这部分所蕴含的美景较为丰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以海面为背景,为学生播放圣母颂中悠长而宽广的主旋律之后,让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阅读这篇课文的导入语,让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大海深沉而丰富的内涵。之后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一步地通过图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配合着自身在课堂开始时所听到的音乐,深入地感悟视频中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陶醉于大海奔放的壮美情景中,获得流连忘返的感觉。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从构图的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具体画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来进行画面的精准性构建,并也配合着教师的科学引导,感受大海波澜壮阔的情景。并且配合多媒体的方式,将头脑中的设想变成现实,为学生传递更加精美的画面,从而丰富学生当前的学习情感。
六、多媒体技术与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
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不仅教学内容更加宽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锻炼,从而为学生后续的高效率学习提供重要的保证。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局限,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只是局限于单一的文本,长此以往会使集中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并且学生的学习资源较少,无法获得有效的锻炼,同时也会增加实际教育的难题。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地扩展课内外的资源,提供丰富而有趣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多媒体的带动下得到全面提高,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从这一角度入手,灵活有序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环节,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计划纳入到重要的教学阶段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教材中《再别康桥》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可以为学生融入《沁园春·长沙》,让学生进行对比性的学习。这两首诗中所描绘了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创作思想,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是描写了慷慨激昂的斗争岁月,《再别康桥》主要是体现出较为温柔的人文情怀,从文字内容上属于不同的文学享受。一部分学生在以往学习时单靠自身的学习,很难全面地分析其中的意境,并且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将诗中的韵味进行全面的体现,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通过文字配乐的方式,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入手来分析诗词的结构以及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情感得以充分地激发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利用自身的情感来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身的学习情感,并且也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地完成听说读写能力的教育计划,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序地实施,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
七、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随着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广泛利用,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迎合新时代发展方向,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提高教师当前的教学能力。在网络中有诸多的语文资源,但是一部分资源和教师教育思想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班级教育中需要进行资源的多方位整合,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资源制作技术,学习更加丰富的软件制作方法,做好教学资源的加工,从而全面地在班级中进行完整展现,多方位地扩展学生当前的学习思路。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以及课堂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在班级教学中不要太过依赖多媒体教学,需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进行相互的融合,并且注重教师在班级中的引导地位,全面地开阔学生当前学习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素材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播放和停止相关的素材,从而充分地发挥网络素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优势。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获得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及时地改正和调整现有的教育方案,之后配合着多媒体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从而锻炼学生当前的各项学习思维。教师要将开放性意识落实到不同的教育环节中,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文本之后,再配合着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也优点,不仅能扩大知识的容量,还能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的难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