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要:作业不仅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验证,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新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作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异”,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多年来,作业已经成为现在中小学生学习的负担,大量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后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这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国家为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和学校的教学压力,推了“双减”政策,本文旨在讨论“双减”政策下的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数学作业一般都偏向于对学生数学技能方面的锻炼,学生需要对数学作业进行深入分析思考,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并将其消化转化为自身知识技能。“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和布置作业中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练习,同时还要将课后布置的作业更加具有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和课后教学质量。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严格贯彻“双减”政策要求,让作业更富趣味性、针对性。减少无意义的课后练习,不仅能够减少学生作业压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让作业发挥其真正作用。
一、作业设计的价值体现
1.检验学习效果
检验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知识是否理解、掌握程度如何,除了通过课堂测试和提问的方式进行测验,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老师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也能够清楚地看出同学的学习情况。这是课后作业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作业被发明出来的主要意义和价值。
2.巩固学习内容
作业不单单只是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同时也是让学生巩固当日所学知识的手段。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重新学习一遍自己当日所学的主要内容,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能在其中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方便以后找老师进行知识补充。
3.促进拓展应用
拓展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是作业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发现一些自己之前不知道或是没注意到的新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找出数学题的多种解法,增强了学习自信,掌握了更多学习知识,拓展了知识面[1]。
4.改进教学模式
作业不光只针对学生,其实它对教师的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正是教师发展问题的源头。教师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中找出问题,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此为据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作业本身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有效沟通。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二、作业设计的内涵
1.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业能够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时将零散的知识碎片,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成的综合知识体系,并加方便运用,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将数学技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因为一旦作业的布置不合理,就会产生负面效果。比如,作业布置量过大,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无法做到心无杂念,不仅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同时也失去了作业原本的作用,会大大影响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过量的作业压力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放弃对数学科目的学习。
2.作业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互动的形式和沟通的桥梁
通过作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率,同时作业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和教上的交流方式。所以,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教师要给予认可,不能在学生完不成作业和做错作业时就给予严厉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通过寻找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缺陷,然后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才是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之一[3]。其实学生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犯错误再解决错误的过程,没有挫折就很难会有提升,因此,教师应适当性允许学生犯错误。
3.作业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当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完成一道题时,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并且能够激起其做题的信心,而这种信心会让他想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完成作业。因此,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位学生在某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来看异常出色,这就是这次作业让他充满了自信。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学生不想完成作业,而是没有激起他的自信心。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讲求难度适中、数量适度,并且还需要富有创造性、趣味性以及挑战性。创造性就是作业内容要有创新,不能照搬传统的作业模式和内容,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作业体系。趣味性就是指不能让作业内容显得死板,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有思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达到更加深入了解作业内容的效果。挑战性就是作业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设置一些难度,让作业具有挑战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的原则
数学教师应通过批改学生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并将其预期的效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创新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进度[4]。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在批改学生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定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计划,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任务中。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明确了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
1.目标和作业的一致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不得盲目设置,作业的设计内容要和学习内容相一致,与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当将学科知识、学科思想以及学科价值融入到课后的作业中,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科也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地认识,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科目的积极性。
2.层次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原则
课后作业并不是一个教学任务,教师应正确理解课后作业的目的和意义。课后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都大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后作业,这样能够让作业更具针对性,也能帮助到每一位同学。此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还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完成作业,乐于做作业。
3.适度性和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讲求适度性,课后作业的量要符合每个年级的具体要求,同时作业的内容上也要符合教学内容,尽量不要设置过多的超纲问题,这样可能会打击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业的难度要适度,整体难度要适合绝大部分学生。同时在设置课后作业是,形式也要多样化,应体现出作业的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以及实践型特点。作业的多样化发展是学生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这点是教学在目前为应当关注的问题。
四、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的策略
小学作业的形式从布置时间和类型上可以划分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假期作业三种。课堂作业是课上教师随堂的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就是教师能够和同学一起完成。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作业内容的层次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作业反馈的及时性。课后作业是我们最常提到的作业,也是研究课后作业的论点。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密切集合当日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日所学知识来完成作业,同时要注意作业的多样性、层次性以及个性化特点,力求作业的有效、精炼和必要性发展。对于假期作业,就像期末考试一样,这是对学生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检验。教师在设置这类作业时,应设计一些手动作业、调查作业以及探索作业等多样性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假期的各种实践活动成功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基于此,我们要对数学作业设计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要让数学作业结合于生活、融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不同作业类型起到的作用。
1.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前置性作业就是教师通过课堂要讲的知识,提前制定好探索性问题,然后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设置前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为探索全新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图形的密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对不同图形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手动对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理解,也方便教师在讲课时,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图形进行修修剪剪拼拼,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其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和意义,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
2.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实践型作业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现实生活,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和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其实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让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从而有机会发现生活之美。
例如,在放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制定一个假期学习计划表,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完成。因为是自己做的学习计划表,所以可以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制作,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教师制定的计划过多而完不成。同时,学生通过自行计划学习表,可以对时间有一个清楚把控,懂得时间的宝贵。
3.复习型作业,整体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型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将其完善,从而提高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网,这样能够让所有知识之间有一个联动结合,同时在日后的运用中也可以起到更加全面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最后给学生留一个周作业,就是将上个单元学到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并对单元内的小节进行检测,自行设置一个问题并进行详细解答,问题难度要求是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通过这种形式,教师能够阶段性地制造一次学习成果检验,还是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出题,还能够从大家出题的难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并在学期最后复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五、改进评价,保证作业设计实效
对于评价可以从作业完成的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是在完成作业的态度、书写规范以及书写格式上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基础技能运用程度上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评价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而保证作业设计的实际效果。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是我国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此项政策的出台不光为学生找回了课后自己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后作业的效率。此外,教师要在日后的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研究作业内容,避免一些无意义的作业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计划,切实地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尽力消除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厌烦心理,让作业成为他们每日的学习任务而不是负担。通过高效的课后作业,让孩子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巩固旧识发现新知,促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