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2019年起,教育部门选择多个院校作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教学制度改革调整。基于此,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1+X证书制度作为基础,对书证融通“1+X+Y”人才培养体系策略进行详细探究,促进人才培养课程优化调整。
关键词:书证融通  传感网应用开发  物联网课程  “1+X+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工业经济已逐渐朝向知识经济转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书证融通”教学制度要求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对“1+X”传感网应用开发实践进行分析,如果仅由“X”证书教学以及认证,依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对此,还应引入多行业应用课程体系。因此,对基于书证融通的“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一、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行业发展,并对物联网行业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物联网技术将被推广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工程、小区管理、物流运营等。2019年,人社部新增13个新型职业,其中由2个岗位与物联网相关,其一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其二为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其中,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物联网结构、芯片等技术研发工作,而安装调试人员主要从事各项仪器检测、安装、调试等工作。由于在物联网行业发展中,专业人才紧缺。因此,各大职业院校必须提升对于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将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证书融入至人才培养中,促进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二、“1+X”书证融通介绍
通过对“1+X”书证融通体系进行分析,其中,“1”为学历证书,具体指的是书证融通中的书,而“X”即为职业技能等级指数,具体指的是书证融通中的证。其中,学历证书能够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证书可反映出职业技能水平,即参加职业活动的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中,“1”还可表现在学历证书课程方面,而“X”表则表现为等级证书培训课程。
通过对“1+X”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1”和“X”之间密切相关,通过采用课程重构的方式,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将等级证书培训相关内容和学历证书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二者充分融合后,无需对“1”和“X”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各个学习领域均是由多门课程组合所形成的,并且均涵盖证书标准中所提出的知识技能点以及学历证书所提出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点。
在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的实践过程中,学历课程类型比较多,涉及单片机、传感器等,而等级证书主要指的是传感网应用和开发。当二者相互融通后,即可产生全新的学习领域,即“数据采集”,而在这一学习领域中,不仅包含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包括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技能[1]。
三、“1+X+Y”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建设所有课程时,均应当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原则,提供配套化教材,并应用行动导学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教辅资源,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合理规避课程设置中的各类问题,包括与职业能力相脱节、教师科研水平不足、教材设计不符合教学要求等,促进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中,必须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要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将课程体系作为核心内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相比,高职教学中的课程体系有所不同,要求坚持将就业作为导向,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据此开展特色化教学课程,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企业岗位用人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工作,对产业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据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时,应当对面向岗位要求的工作领域、职业能力等进行调研,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必须确保能够全面展现出毕业生专业技能实际情况。在1+X证书制度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在教学课程体系创建过程中,应当确保能够反映出毕业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在1+X证书制度实施后,第三方评价组织应当对不同岗位所提出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据此制定明确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然后再发放“X”证书。在此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调整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对物联网岗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对物联网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并选择典型工具任务,对高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和整合处理,据此划分不同工作领域,再确定各个领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据此推导专业课程库(1、X)。在获得行业应用案例的调研所得结果后,即可推导出行业应用课程库(Y),综合考虑物联网行业工作流程,坚持“1、X、Y”课程划分原则,对课程库中的所有课程进行划分,共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平台课(1)、岗位模块课(X)、行业应用实践课(Y)。
在对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推导时,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面向的岗位群,应当包含至整个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中,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推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可对课程培训体系所推导出的工作领域和任务进行检验,将书证融通落到实处。
四、“1+X+Y”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策略
1.整体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创建过程中,需要对物联网行业中各项企业的职业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作为重要基础,物联网特征鲜明,应当明确具体的培养方向以及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基础课程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其二为“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其三为“电子焊接技术基础”,而核心课程教学也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无线传感网络”“检测与传感技术”以及“通信与网络技术”[2]。
2.“X”证书岗位模块课程包。
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可设计职业领域模块课程包,据此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职业领域课程包中包括多种应用课程,如“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集成应用程序开发”等,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正确应用传感器应用开发所需各类设备和器材,促进实训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 “Y”行业应用实训课程。 “Y”行业应用实训课程具体指的是“X”证书岗位模块课程,根据“X”,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而通过“Y”,可培养具体行业不同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 专创融合的课程。 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应当与专业课程教学相适应。因此,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需融入至“X”岗位模块课程教学中,促进岗位创新,同时还可将其融入至“Y”行业应用课程教学中,促进行业应用创新发展。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是在职业工作岗位具体工作领域的基础上所发展的,与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没有较大关联,其教学内容是在职业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延伸所形成的。在专业人才教学培养过程中,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方面,可推广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X”证书考核成功率。通过对陈述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行动导向教学环节,可联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明确所需做的具体内容以及详细做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与技能相关的知识点。另外,还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明确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据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生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可选择企业所提供的实际案例,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另外,还可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课程实施以及考核评估中。在为学生布置实训项目后,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岗位分工,同时轮换岗位工作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各项资源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应用各项专业技能。除此以外,还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企业生产过程和内容,亲身感受到具体的工作流程,同时确定行业规范以及企业标准,据此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3]。
五、“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引入企业标准。
通常情况下,学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之间有一定区别。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求学校能够与企业加强合作,可引入企业实际生产场景以及生产标准,与教学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相结合,据此培养专业人才。 师资队伍。 在“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提高对于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应用技能的重视度,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积极推进书证融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就业能力。通过组织开展“1+X+Y”试点,推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同时要求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会对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组建形成专业技术能力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将传统的学科性教学模式转变为技能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要求教师明确分工,共同协调参与“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中。 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源。 为积极推进学生朝向专业领域发展,在“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对此,学校应当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活动,同时鼓励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并制定顶岗、轮岗教学模式,使得所有学生均能够了解到生产环节中的各个流程。另外,为保证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应当明确职业岗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要求,对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中所需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据此找出针对性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实施。 在“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活动是落实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会对人才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对“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创业水平、就业能力的提升。对此,应当对企业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分析,据此对“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丰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同时还可以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以及专家相互协作,对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据此丰富课程体系。对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包含的教学内容,可增加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制定并实施考核评价机制,在顺利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X”证书考核中,考核评价与证书的含金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X”证书质量管理中,教育部门应当与企业协调配合,加强监测控制。 实现育训共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课程内容融合、课程和证书融合、学校育人模式与企业培训模式相融合。在学校教学中,可使用企业培训教材、培训平台以及丰富的培训资源,通过积极推进资源共享,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资源。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1+X+Y”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探究。在书证融通背景下,在专业人才教育中,应当创建“1+X+Y”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对行业应用以及企业不同岗位实际需求丰富课程体系,将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创建课程包,并推广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