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经过多次对以往专项调查报告、课题专项研究等文献的考察而获悉,研究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标及课程内容设置的文献,或教学评价改革的文献等方面较多,但对两者相结合研究的题材或内容却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认为只有积极地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课程实施立足于核心素养这一根本性出发点上,最终才能满足学生自主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 课程 评价 合理 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2014年7月、2017年5月,教育部先后组织省教研人员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十科课标的研制工作。课标研制组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访问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开展了调研与网络调查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先后对2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所职业院校、6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及教研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1],2019年7月至12月中职十科课标研制组按照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工作。与此同时,我校英语课标内容构建研制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具体开展着。既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大国工匠精神,又积极地促进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2]。
二、研究主体
1.英语核心素养为课改提供新方向
2020年国教委提出的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寓意是现阶段英语教育教学的风向标[3],是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提出的新标准。由此,英语课程内容在发展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内容合理性构建的重大意义势在必行[4]。
2.研究意义
要紧扣与渗透中职英语课程 “育人为本”的理论要义:
实质上来说,对于合理性构建英语课程内容的研究,是肩负着“怎样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形成优秀的品质品格双重内涵塑造”重任的,既要落实听说读写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的培养。
(1)双基目标下的课程构建主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多要求记忆、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分散式三维目标下的课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通过行为方式的途径而形成知识价值观、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价值观,而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往往却存在割裂现象,并不能很好的有机整合。
(3)新课程内容理念下的课程构建。掌握的并不是单一能力和技能,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影射下的综合能力目标的体现,是三维目标的一种超越,更是强调了“育人为本”的“综合素质体现”[5-6]。
三、研究内容:
1.以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新课程构建内容
(1)发展英语核心素养为课程内容构建提供了新方向:“怎样的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构建才是更健全、更有效、更合理地促进中职英语学科科学的发展呢?”其实,优质人才就像是推动人文社会车轮前行的“发动机”,任何文化素养的传承和发展都脱离不开产生它的文化背景,也更趋向与其息息相关的时代召唤。,教育部先后在2017年上旬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十大公共基础性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研究工作,这样培育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和具体了[7]。
(2)与时共进的新课程内容构建及方向:
1.个人、家庭及社区生活、饮食起居
健康护理、体育运动、穿着服饰
2.出行问路、交通旅游 、 休闲娱乐
3.校园生活、实习实训
1. 庆典、聚会等活动
2. 人类文明与多元文化发展
3.人物传记与历史事件
4.时代楷模与大国工匠
5.科技发明与创造
2.科学系统的教学分析与评价是课程构建合理性的唯一途径
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效果的唯一途径[8]:
要理解中职教学新课标改革建立的基本要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目标和形成一个完善的、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体验,依照课时段或学期为参考要素对教学质量进行三个阶段性的评价:
(以每学年形成具体的三个阶段的教学评价结构体系)
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从实际出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现实问题:
任何教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否落到实处的基本点。于是笔者就“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解决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的合理性与教学实践检验环节的科学性(即学业质量终结性评价)融为一体的系统性问题,预计制定出了一个思维导图——教师引导教学实践与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系统性科学方法[9]:
五、研究的显著成效:
合理性的课程构建在科学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取得的显著效果:
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的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以期中、期末为例)、学业评价是以语用、语言沟通方式对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跨国文化理解力等方面知识技能多作为课外小组活动考察点(每周三下午活动),这样最终对整个学年可以进行客观总体性的考核评价。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证明,只有依据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形成完整的教、学、评课标体系,才是真正客观地反映了英语教学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教学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 课程 评价 合理 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2014年7月、2017年5月,教育部先后组织省教研人员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十科课标的研制工作。课标研制组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访问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开展了调研与网络调查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先后对2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所职业院校、6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及教研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1],2019年7月至12月中职十科课标研制组按照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工作。与此同时,我校英语课标内容构建研制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具体开展着。既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大国工匠精神,又积极地促进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2]。
二、研究主体
1.英语核心素养为课改提供新方向
2020年国教委提出的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寓意是现阶段英语教育教学的风向标[3],是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提出的新标准。由此,英语课程内容在发展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内容合理性构建的重大意义势在必行[4]。
2.研究意义
要紧扣与渗透中职英语课程 “育人为本”的理论要义:
实质上来说,对于合理性构建英语课程内容的研究,是肩负着“怎样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形成优秀的品质品格双重内涵塑造”重任的,既要落实听说读写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的培养。
(1)双基目标下的课程构建主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多要求记忆、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分散式三维目标下的课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通过行为方式的途径而形成知识价值观、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价值观,而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往往却存在割裂现象,并不能很好的有机整合。
(3)新课程内容理念下的课程构建。掌握的并不是单一能力和技能,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影射下的综合能力目标的体现,是三维目标的一种超越,更是强调了“育人为本”的“综合素质体现”[5-6]。
三、研究内容:
1.以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新课程构建内容
(1)发展英语核心素养为课程内容构建提供了新方向:“怎样的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构建才是更健全、更有效、更合理地促进中职英语学科科学的发展呢?”其实,优质人才就像是推动人文社会车轮前行的“发动机”,任何文化素养的传承和发展都脱离不开产生它的文化背景,也更趋向与其息息相关的时代召唤。,教育部先后在2017年上旬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十大公共基础性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研究工作,这样培育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和具体了[7]。
(2)与时共进的新课程内容构建及方向:
1.个人、家庭及社区生活、饮食起居
健康护理、体育运动、穿着服饰
2.出行问路、交通旅游 、 休闲娱乐
3.校园生活、实习实训
1. 庆典、聚会等活动
2. 人类文明与多元文化发展
3.人物传记与历史事件
4.时代楷模与大国工匠
5.科技发明与创造
2.科学系统的教学分析与评价是课程构建合理性的唯一途径
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效果的唯一途径[8]:
要理解中职教学新课标改革建立的基本要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目标和形成一个完善的、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体验,依照课时段或学期为参考要素对教学质量进行三个阶段性的评价:
(以每学年形成具体的三个阶段的教学评价结构体系)
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从实际出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现实问题:
任何教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否落到实处的基本点。于是笔者就“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解决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的合理性与教学实践检验环节的科学性(即学业质量终结性评价)融为一体的系统性问题,预计制定出了一个思维导图——教师引导教学实践与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系统性科学方法[9]:
五、研究的显著成效:
合理性的课程构建在科学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取得的显著效果:
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的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以期中、期末为例)、学业评价是以语用、语言沟通方式对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跨国文化理解力等方面知识技能多作为课外小组活动考察点(每周三下午活动),这样最终对整个学年可以进行客观总体性的考核评价。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证明,只有依据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形成完整的教、学、评课标体系,才是真正客观地反映了英语教学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教学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