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教育管理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技能高考需要学校有高效率的教育管理支撑,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首先解读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技术等级标准的变化,然后详细分析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从管理观念、形式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力图通过这些举措使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教育管理 技能高考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要求,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畅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学通道,调整高职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政策,适度提高专科职业学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职业学校招收专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之成为高职考试招生主渠道。
2021年11月,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629号建议的答复[1]。针对“关于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教育门槛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部署,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作用,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所以,目前有两种高考模式,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即是面向高职院校招生的高考改革模式。
技能型高考是湖北、辽宁2012年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高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这一创新性举措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技能高考的技能考试时间为每年的四月份,包括技能考试和文化综合考试。录取以技能考试成绩为主,文化综合考试成绩为辅,按两个成绩之和,从高分往低分择优录取,技能考试成绩不合格不能参加录取。技能高考为中职毕业生迈入普通高校(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深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技能高考的文化综合考试大纲由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编写并公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和英语,卷面总分为210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90分,英语30分。
技能考试内容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技术等级标准制定,分为应知(专业知识)和应会(技能操作)两部分,考试总分为490分。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94分(含)以上为合格,293分(含)以下为不合格。
为什么这一创新性举措,会给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带来重要的影响呢?
第一,以考促改,转变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作风。
技能高考需要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投档录取的依据。所以,必须严格管理工作,从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等方面着手,认真落实学校应对技能高考的各项制度、方案。提高学生的成绩,帮助学生完成心中的愿望,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如果一个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作风拖拉、松懈,那么这个学校的技能高考成绩是不能达标的。
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巩固教师管理工作成果。
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带出一支适应技能高考要求的师队资队伍。而且,优秀的教师,会通过技能高考脱颖而出,这将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
第二,引导学生走成人成材的道路,强化了学生管理系统。
现在的中职生多为中考分流的初中毕业生,基础有限。心理上需要学校给予关怀,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而技能高考给了他们一个继续升学的机会,一个上升的空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在一年级知晓技能高考政策以后,很多人的面貌会焕然一新,这将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管理定位存在误区
1.重“学生”轻“教师”的管理定位
重“学生”的管理定位,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出发点这本身无可非议,在形式上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初衷,但是这种教学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这种管理定位往往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差的现实状况。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没有在管理中给予充分考虑。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涉及到的情况差别太大,只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管理情况回馈中,往往有教师反应:“你们不能以我所教的学生的成效来管理和衡量我的工作,你看到我的学生的特殊情况了吗?”
2.重“教师”轻“学生”的管理定位
这种教学管理定位往往将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管理过程中,侧重于教师是否完成了备课、学生的作业量是否充足、教师批改是否充分,甚至在课堂检查过程中教师是否在满怀激情地讲课、教师是否讲出了示范性的公开课等,以此成为管理教学的主要定位,相对忽视了教学成效在学生成长中的体现。
二、管理方式存在的误区
1.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管理
这种教学管理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管理,有的甚至细化到教学过程的相当部分具体细节。笔者调查了一些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发现一些教学管理制度甚至细化到任课教师写备课应该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条目,每星期应该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学生课堂笔记的量也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自然这些内容也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内容。如此看来,教学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可谓相当的具体详细;同时,由于看到了学生、学科差异引起的评估公平性的难操作性,以致于相当程度上摒弃了学生考试成绩这一自古延续的教学管理手段。
2.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管理
这种教学管理倾向于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教学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以学生成绩作为指导教师工作、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用成绩的评比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结果”教学管理往往会忽视教学主客体的差异、教学科目的差异造成了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当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竞争无望的预期时,往往会出现完全应付的教学过程,甚至出现“放羊式”教学。
三、不能从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
1.教学管理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管理状况是中职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制定和执行、评估的基础[2]。中职学校学生的各种情况综合分析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管理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只看到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一味地要求教师降低教学难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少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的学校直接提出职业学校就是学生管理,把教学管理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忽视了教学才是学生管理的最主要途径。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教学管理也导致了教学管理的低效。 不能够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管理 由于师资的短缺,中职学校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文化科专业中转行而来,同时由于中职学校专业较多,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复杂,教师任课情况变动较大,任课教师情况差异较大,而教学管理部门往往面对差异采取了相对统一的管理方式,在调动一部分人积极性的同时则挫伤了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四、管理效果存的问题分析
1.教师工作结果偏离了教学管理者的初衷,引起“导向性”错误
教学管理的初衷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教学管理的制度、措施来实现教学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即通过教学管理,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自由发挥,也能够促进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部分中职学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下,教师按照管理者的工作规则工作的结果相当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管理者的初衷,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管理者所预期的目标,往往出现在现有规则指挥下“跑偏”的结果,出现了所谓的“导向性”错误。
2.打击了部分高水平工作者的积极性
(1)管理评估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效率。由于部分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措施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教学评估的结果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成效的良好与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抑制了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部分教学管理的制度、措施、评估方式对教学过程的环节规定过于机械、详细,往往束缚、限制了部分教师的工作中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部分教师过于迎合管理本位心理。由于教学管理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利益,因此,部分教师往往不顾及教学管理本身存在的缺陷,在利益的引导下一味将教学工作迎合管理者的口味,追求评价高分。追求考核中的高分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在管理制度、措施本身存在一定局限的情况下,教师的这种心理倾向必然影响到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
3.满足了部分“管理者”本位管理的虚荣心
由于教学管理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管理制度、措施的制定本身的缺陷,对于教学成效的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甚至主观性比较明显。由于管理者评价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利益,因此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也成为部分管理者心理倾向的有效手段。
那么,在技能高考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呢?
(1)学校领导班子需要高度重视技能高考工作。
(2)随着高等学校招收中职学生技能高考考试工作启动,高职统考退出历史舞台,中职学生实施技能高考。
(3)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因为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乎学校的办学效果和声誉。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三年级学生的技能高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高三年级班主任为成员,各负其责。
(4)针对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宜校长亲自督导,适时修订本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使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教学管理部门真抓实干
(1)了解实际情况,把握阶段性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2)深入教学一线是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的保证。
(3)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组织教学评比活动。
(4)教务处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听课记录,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目标。
(5)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评价。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先和奖金挂钩。对达不到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教务处可以考虑安排其参加培训或者暂停其授课。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合理的意见经核实后反馈给任课老师。
六、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1)开展教育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学生操作技能比赛、优秀教案评比和公开课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3)做好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
(4)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七、提倡班主任把工作再做精细一些,关心班上每一个同学的成长
定期召开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技能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想。
大力抓好以班主任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学生会、团委为主的日常管理队伍和学生处工作人员为主的监督工作队伍。
八、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1)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白,学校要我做什么和怎么做。
(2)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定期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目的,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