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小色稿对初学者来说,有利于其培养良好的用色习惯,掌握整体色调,是很有实用价值的。通过表现写生对象的组合搭配和色彩的层次表现,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氛围。因此,在水粉静物绘画中,色调是其灵魂所在。在中职美术色彩静物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加强学生对于小色稿的练习,帮助学生观察、掌握写生对象色彩特点,可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关键词:中职美术色彩静物小色稿、色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色彩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小色稿的培养。随着培养核心能力的思想不断深入,艺术院校的考核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绘画技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色彩修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合理运用小色稿,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色稿练习有其独到之处。第一,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瞬间的色彩感觉。这在中期和长期的练习中是很难实现的;第二,有利于把握整体的色调。由于画幅的局限性,小色稿把物体缩小,只有较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关注点放在重点上;第三,提高学习效率。一幅小色稿练习,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或几十分钟,可灵活地对练习时间进行分配。
学生在练习小色稿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简练:要把主体对象的光影和色彩关系画出来。以开始作画时的新鲜的色彩感受为基础,快速捕捉主体,将背景、衬布、台面等大的色彩关系画得清晰、完整,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面面俱到;第二,严肃:不要随便涂上几片色彩。其基本要求是简洁、概括、准确(色彩关系准确),否则就不能发挥出小色稿的练习作用。
一、小色稿色彩教学要求
小色稿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画面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从整体出发,去研究物体之间联系的能力,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迅速地找到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做到步骤明确,条理清晰。
一组好的静物的摆放,会唤起学生对色彩新鲜的感受,激发学生作画的欲望。小色稿会让学生意识到色彩的层次、明暗的对比和色彩的统一。同时,小色稿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形体和色彩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尝试。绝大多数的中职美术生在色彩学习上都属于初学者,可以从练习小色稿入手,提高调色能力,养成整体作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写生练习,更好地掌握色彩关系,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初学者在练习小色稿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在艺术专业考试中,重视小构图和小色稿的运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摆脱认识上的误区,更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关系,并能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运用。同时,还有助于指导学生概括画面内容,协调处理色块之间的关系[1]。
此外,对于初学者,若仍按以前的教学程序,一味地用单色画入手学习水粉静物,则会使一些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烦或抗拒。若直接进行8开或4开的水粉静物写生,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会感到不知所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彻底放弃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多进行小色稿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小色稿在色彩练习阶段
小色稿在水粉静物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其一,严格控制小色稿的训练时间;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小色稿训练方案,明确前期、中期和后期目标;其三,促进小色稿训练与色调变化训练的有机整合,从而使小色稿的训练更好地发挥其优点,以使整体的水粉静物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1.小色稿教学目的的确定
学生要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会比较观察、理性分析,注意观察写生对象的最冷、最暖、最亮、最暗的色彩,建立色彩秩序,获得色彩排列的关系。一眼就能看出整个画面的黑白灰色,整体的色彩和局部的、丰富的颜色。
(1)黑白灰练习:让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描绘出整体的黑、白、灰的关系。
(2)对比色练习:在对比色彩训练中,要注意两种颜色之间的协调、共存和补充。
(3)同类色练习:用白色加入其他各种颜色,得出丰富的各不一样的灰白色,同类色的练习中很多调色的方法便在这里得到了实践。
2.严格控制小色稿的训练时长
小色稿的练习通常是32开到16开,通常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可以迅速地抓住被画物体的色彩,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现最基础的色彩关系,而不是多余的细节,以及整体的画面效果。它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中等职业学生对画面色调的理解和把握[2]。
练习小色稿的第一步是掌握色调,色调往往可以决定一张画的生命。因此,无论何时画色彩都要从整体色调出发,再从整体中求丰富的变化。一幅色彩关系统一的画面,其色调往往是很强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色彩并非是绝对的概念,它与整个画面的效果有一定的关系。色彩的捕捉要求要有敏锐的直觉,而色彩的组织和统一则要求理智的思维和情感的领悟。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色光变化规律。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的组织方式,把自己对色彩的情感投入到画画中,使其在艺术上运用自如。
在室内进行写生时,物象、光源色、环境色都比较稳定,便于观察与深入分析色光变化规律,有利于初学者表现小色稿画面的整体色调和谐。就细节来说,只需要稍稍表现一下的画面层次就可以了,如果时间过长,就显得太过琐碎;若练习时间太短,就不适合思考和分析了[3]。
3.制订小色稿练习计划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注重作画步骤的训练,要求学生作画步骤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到相关的知识范畴,每一个环节都是循序渐进的。打形——铺色——投影——明暗面——过渡面,帮助学生提出作业要求,找出问题,逐步掌握作画技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掌握构图,色调及调色方法
1.构图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们着手作画前,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图。构图是绘画的骨架,是能更好地展示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良好的构图是创造完美画面的基础。产生构图美感的重要因素:构图要注意考虑画面的均衡感,这种均衡感应该是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审美需要,而不是单纯的对称与平均,使画面缺少变化,丧失美感。所以这就需要在画面中注意,静物的摆放应该是错落有致、有张有弛、有聚有散,使画面看上去和谐自然、富有韵律。‚在构图时,应同时考虑色彩及黑白灰关系在画面上的分布。这种分布应该是各种色彩在一个整体色调与其黑白灰关系下产生的相互映衬、相互对比的构成形式。所以,考虑冷暖、明暗、深浅在构图中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ƒ在构图时,要注意形与形之间的对比关系。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方圆等关系也会直接影响构图的形式美感。
因此,在构图时,可以运用取舍、加强、减弱等组织手段,构成一幅生动、有序的画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小色稿省时、便捷的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构图训练,提高学生构图能力。
2.明确色调与色彩的协调性
五代荆浩有一句诗:“红间黄,秋叶堕;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增胜光。”其基本含义为:红黄两色,是形容秋天落叶堆积的最好的色彩;红绿相配,可表达百花盛开之意;粉黄相配,胜于春光。可见,色相、纯度、明度等主要因素对作品的色调和情绪的浓淡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色彩写生的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运用“一题多稿”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画面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对颜色的认识[4]。
一幅优秀的色彩静物作品必然是有其独特色彩倾向的。在小色稿训练中,有时我们观察局部几个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来抓住一组静物的基本色调。色调是指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例如:我们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衬布与静物哪种色彩占的面积比较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体静物的色彩是对比的还是的协调关系。如果衬布与主要静物的色彩属于同类色的范围,那么就基本决定了这组静物的主要色彩倾向,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大面积的衬布的色彩就构成了该画面的主要色调。静物的摆放与组织通常是在以大面积的具有某一色彩倾向的衬布基础上,或某一物体占据主导位置的基础上,配以一些具有其它色彩的小面积的衬布,以此与主要物体产生对比关系,从而活跃画面[5]。我们应在写生中牢牢地记住,并把握静物的总体色调,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色彩关系的整体色调的统一,实际上是画面色彩的协调问题。协调能给人们以和谐统一的感受,是人们对于色彩的基本审美要求。
四、空间关系的处理
首先,将写生对象看成一个平面的形态。所谓平面形态是指在剔除了写生对象的体积、造型、明暗等要素的基础上,把物体看成一个单纯的平面。尽量不需要考虑体积、造型、明暗等方面的因素,但是要考虑到对象的外形。教师要让学生留意色彩的秩序,在教学前期,不急于表现光源色和环境色,要指导学生们关注色彩的纯度、明度和冷暖色调,并在确定主要色调的前提下,适当地表现出各种色彩的层次。这时观察方法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学生要认真地观察整组的静物中的各个色块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心中将各种色彩的秩序重新组织起来,寻找最适合的、最美观的搭配方式。其次,教师要注重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理解色光规律,指导学生归纳出物体的受光与背光的两个部分的色彩,并在这个前提下,观察各个色块的色相、纯度与色距的细微差别,以提高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从客观上讲,从一个平面到一个立体的小画稿,很容易相互转换的。在把物体的明暗面区分出来的基础上,画出物体的投影,有了投影之后的物体才能“立”于画面中,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来观察色彩,忽略小的形体和色彩,归纳出物体、背景、台面的黑、白、灰关系。
五、学会笔触的运用,几种笔触的画法
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水粉画的特点,掌握绘画语言、色调变化规律、运笔技法,并鼓励学生在侧锋、平摆、笔锋旋转等多种笔法上进行试验。常用的笔法有点,勾,摆,拖,扫,揉,皴等。与不同的线条配合,可以构成丰富的笔触,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效果。运笔需要肯定到位,大胆而奔放,轻松而又和谐,从而使画面富有节奏感,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练习小色稿时,要掌握整体作画方法,积累调色经验,以及发挥笔触的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作画技法。
小色稿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握物体色彩之间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要使学生能够迅速地分辨出背景、衬布、台面和对象的纯度,并注意观察同类色间的细微差别。在练习小色稿时,要注意掌握整体的关系,尽量省略细节,用大号水粉笔画小张的纸,以简洁的方式概括物体的色彩,表现出整个画面的色调氛围。另外,学生也要留意色块在小色稿色的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色彩的统一上,要协调地统一冷暖色调。更重要的是,要把色彩的微妙变化,融入到整体色调的表现之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形体的塑造 
在学生掌握画面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用小色稿进行单体塑造,加强形色结合以及塑造形体的训练(包括空间、透视、形色结合、塑造形体)。所以说,作为色彩学习,学生一定要在造型素描上还要加强训练,提高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
其次,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所以在构图和画面的表现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应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构图上,而应该花在提升用色彩语言造型的能力上。
七、促进小色稿训练与色调变换训练的有机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色彩的观察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色光的变化规律。一般而言,水粉静物写生是表现物体的色光变化规律,而变调训练是在色光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与物体的真实色彩相区别的色调组织起来。就是改变画面中原有的总体色彩倾向而不改变对象,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变调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高职考试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色彩试题要求,变调练习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对画面的组织架构、协调统一的能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都会得到加强。所以,变调练习是学好静物色彩的有效途径。
在小色稿中,可以根据高职考试画面比较难把握的色调,冷、暖、灰调进行练习,用小稿对一组静物进行写生,再根据写生画面画出冷暖灰三张变调练习。
变调练习可以把冷色变成暖色,把暗色变成明亮,通过对色光规律的掌握,可以让学生从应试的考试练习抽离出来,把时间放在色彩的构思和处理上,从而缩短学习的时间,并迅速地掌握色调的形成。综合运用“小色稿”和“变调”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画面组织、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修养。
强化小色稿的训练是提高水粉静物的写生能力的关键。教师通过对小色稿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观察、掌握写生对象,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小色稿和变调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色光的变化规律。总之,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