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通过总结留学生线上《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并对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尽管线上网络课程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也具有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但教师教学课件制作任务艰巨、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尤其是实验教学部分),因此,对于网络教学应理性看待。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健康教育学 网络课程 教学经历分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众多高校开始大量招收国际留学生。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1]。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留学生不能到校。为了做到居家不停课,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似乎成为留学生学业教育一种必要的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举措的教学方式。然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
有关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设计、课程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以及优势与劣势的比较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总体而言,对各门线上网络课程的评价褒贬不一,仍存在争议[2-3]。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我校开展留学生《健康教育学》课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一、教学过程的回顾
我校留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共计32学时,含理论教学16学时,案例讨论和实践16学时。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将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分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部分,具体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网络科技的发展,为网络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注册(如MOOC、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等)[4],就可以开展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每次上课前一天,通过网络注册,预订第二天网络课程时间。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师生微信群,以保持信息交流和沟通。
2.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阶段是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开端,包括学习能力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等。具体如下:
⑴学习能力分析:任课教师上课前一天,通过简单问卷、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能力,根据他们的水平安排认知任务,制定出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又不超越他们实际掌握能力的目标极限。同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兴趣、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好本专业课程的自信心。
⑵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团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讨论和任务分工,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培养目标,精准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测评等核心环节。线上完成课程知识点学习任务,课后完成课堂作业。
⑶学习环境设计:为了圆满完成网络课程教学,教学团队更新了每个章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现场访谈短视频,编写了一批实践教学案例。同时,为了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了解,每名教师、学生都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营造一个良好的线上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堂研学和课后促学三个阶段。
⑴课前导学:在教师层面,基于教学准备阶段的各种分析结果,在线上平台搭建教学资源,根据课时安排提前上传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引导并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督促下,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认知水平。同时,要求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上传反馈给相应教学单元的教师。
⑵课堂研学:教师根据课前导学阶段收集的问题,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课堂上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帮助研究生解答疑难,并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激励性的和公平性的评价,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对共性问题或课堂任务的讨论、成果展示、同伴作业的点评等活动,实现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课后促学:通过总结前两阶段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依托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推送有针对性的课后资料,为学生课后作业提供精准指导。学生可以在提交作业后,得到老师评阅后的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如有疑难问题或解答需求,还可以在讨论区发布求助信息,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及时给予帮助或参与讨论。
4.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评价。
⑴教师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教学督导的评价。教师回顾每个单元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馈,总结每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点评,帮助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之处,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⑵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前导学自学参与、课堂教学线上互动、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等,实现对学生线上学习活动的跟踪,收集视频观看、访问时间、测试成绩、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学习日志,从多个角度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1.教学模式的变革
将互联网教学应用到实践中,是在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尝试和体验。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互联网新技术与专业学科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变革。相较传统课堂模式,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打破原有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生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可及性[3]。
2.创新教学平台的建设
除了共享网络教学平台之外,为提高线上教学效率与质量,围绕“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创建了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网络教学平台,供本校师生使用,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浙大四个课程平台,即“学在浙大+浙大钉+SPOC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4]。不同平台具有各自功能与特点,教学团队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并整合平台功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尤其是对于实验课,基于真实案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尽可能弥补操作实验的缺失。
3.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对学生而言,线上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首先,上课地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家里的书房、办公室,也可以在任意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其次,坐姿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舒适程度调整坐姿,也可以随意走动。除此之外,学习时间也比较随意。课堂教学时,即使是在线状态,也可以离开座位,课前、课后的学习更加自由,可以自己安排。这种教学方式完全突破了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学习与生活的矛盾,使自己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性。
4.更加活跃的教学互动
面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能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与技术来整合信息和组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线上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既有结构关系,使二者更容易建立起共同的学习关系,也活跃了教学气氛。其次,线上教学提供了答疑板和讨论区,将学生的提问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课后可在该板块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细致解答。同时,可以查阅别人所提到的问题,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三、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劣势
1.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不及预期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学效果无法与课堂教学相比。一方面,教师作为线上教学授课主体,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同时,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也算是一门新技术,对于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老的教师,可能发生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的情况,延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教学管理不如课堂教学严格,在缺少学习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存在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欠缺,出现课前导学没有进行预习,线上教学没有认真听课,课后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等现象,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本次课程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下,与谭伟等人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他们的课程成绩分析同样发现“32%的学生未能进行课前预习、80分以下的占四分之一(含2人不及格)”[5]。由此可见,有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线上课堂师生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无法监控学生是否在集中精力听讲,即使学生使用虚拟头像在线,也不能确认学生是否真正在用心听课,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3]。
2.实验课程在网络教学课程中难以实现
线上教学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实验教学。我们设计的实践课程、案例课程,实际上类似于实验课程。原则上需要学生亲临现场,了解现场情景、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等。尽管我们在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建立了“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典型案例等实验课程教学条件。但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讲授的难度很大,很难还原现场情景。学生由于缺乏亲身体验,不能全面理解现场情景、动手操作难以实现。与李海燕等人的教学体验相似,她们也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站上虽有生理学虚拟实验平台,但是远在各国的留学生依然不能够进入,只能采用录播,虚拟实验录播后就只能看不能操作,难以让学生进入实验状态[3]。实验课程的特点是边讲解边操作,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我们在线上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此。因此,实验课将是线上网络教学一道难以跨越的难关。
3.教学课件制作任务艰巨
线上教学资源不是十分丰富,不同层次、不同分类的学科,难找到完全适合的课程资源。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教师具有建设在线课程的经验,大多数教师是“临阵磨枪”“被赶鸭子上架”,匆忙充当起主播的角色,对线上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授课资料与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上述情况,一方面暴露了教师在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师从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所选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做好线上课程建设,对于教师们是一个新的挑战。线上平台就像是个大舞台,教学设计则是舞台剧本,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导演、编剧、策划、主持人),每堂课要做好精细规划,工作任务繁重、短期内不容易做好,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也需要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4.受限于不利客观条件
时区差异、网络设施和设备不稳定等问题使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受限。首先,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我校大多数留学生在自己国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而这些地区存在时区差异,这对线上健康教育课带来一大难题:综合考虑我国和留学生所处地区时差,很难合理安排线上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其次,是网络设施和设备不稳定的问题,我们的留学生中有一部分处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他们无法正常有序地参与线上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这严重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督学。具体到健康教育学这一课程来说,健康教育学注重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不稳定的网络设施和设备大大减弱师生互动(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我们应关注到网络设施和设备可及性低这一根本局限性,尽量保证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四、未来的展望
通过我校留学生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回顾与总结,我们亲身体会到,线上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优势,但也有不少劣势。笔者认为,因特殊原因(如新冠疫情)居家停学期间,线上网络教学可能成为一种不得而为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在正常情况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不能、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的根基,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主旋律教学方式。而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仅仅是一种补充、一种辅助,不必一味追求。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健康教育学 网络课程 教学经历分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众多高校开始大量招收国际留学生。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1]。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留学生不能到校。为了做到居家不停课,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似乎成为留学生学业教育一种必要的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举措的教学方式。然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
有关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设计、课程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以及优势与劣势的比较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总体而言,对各门线上网络课程的评价褒贬不一,仍存在争议[2-3]。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我校开展留学生《健康教育学》课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一、教学过程的回顾
我校留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共计32学时,含理论教学16学时,案例讨论和实践16学时。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将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分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部分,具体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网络科技的发展,为网络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注册(如MOOC、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等)[4],就可以开展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每次上课前一天,通过网络注册,预订第二天网络课程时间。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师生微信群,以保持信息交流和沟通。
2.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阶段是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开端,包括学习能力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等。具体如下:
⑴学习能力分析:任课教师上课前一天,通过简单问卷、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能力,根据他们的水平安排认知任务,制定出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又不超越他们实际掌握能力的目标极限。同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兴趣、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好本专业课程的自信心。
⑵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团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讨论和任务分工,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培养目标,精准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测评等核心环节。线上完成课程知识点学习任务,课后完成课堂作业。
⑶学习环境设计:为了圆满完成网络课程教学,教学团队更新了每个章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现场访谈短视频,编写了一批实践教学案例。同时,为了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了解,每名教师、学生都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营造一个良好的线上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堂研学和课后促学三个阶段。
⑴课前导学:在教师层面,基于教学准备阶段的各种分析结果,在线上平台搭建教学资源,根据课时安排提前上传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引导并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督促下,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认知水平。同时,要求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上传反馈给相应教学单元的教师。
⑵课堂研学:教师根据课前导学阶段收集的问题,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课堂上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帮助研究生解答疑难,并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激励性的和公平性的评价,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对共性问题或课堂任务的讨论、成果展示、同伴作业的点评等活动,实现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课后促学:通过总结前两阶段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依托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推送有针对性的课后资料,为学生课后作业提供精准指导。学生可以在提交作业后,得到老师评阅后的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如有疑难问题或解答需求,还可以在讨论区发布求助信息,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及时给予帮助或参与讨论。
4.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评价。
⑴教师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教学督导的评价。教师回顾每个单元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馈,总结每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点评,帮助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之处,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⑵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前导学自学参与、课堂教学线上互动、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等,实现对学生线上学习活动的跟踪,收集视频观看、访问时间、测试成绩、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学习日志,从多个角度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1.教学模式的变革
将互联网教学应用到实践中,是在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尝试和体验。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互联网新技术与专业学科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变革。相较传统课堂模式,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打破原有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生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可及性[3]。
2.创新教学平台的建设
除了共享网络教学平台之外,为提高线上教学效率与质量,围绕“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创建了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网络教学平台,供本校师生使用,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浙大四个课程平台,即“学在浙大+浙大钉+SPOC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4]。不同平台具有各自功能与特点,教学团队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并整合平台功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尤其是对于实验课,基于真实案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尽可能弥补操作实验的缺失。
3.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对学生而言,线上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首先,上课地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家里的书房、办公室,也可以在任意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其次,坐姿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舒适程度调整坐姿,也可以随意走动。除此之外,学习时间也比较随意。课堂教学时,即使是在线状态,也可以离开座位,课前、课后的学习更加自由,可以自己安排。这种教学方式完全突破了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学习与生活的矛盾,使自己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性。
4.更加活跃的教学互动
面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能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与技术来整合信息和组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线上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既有结构关系,使二者更容易建立起共同的学习关系,也活跃了教学气氛。其次,线上教学提供了答疑板和讨论区,将学生的提问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课后可在该板块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细致解答。同时,可以查阅别人所提到的问题,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三、线上网络课程教学的劣势
1.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不及预期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学效果无法与课堂教学相比。一方面,教师作为线上教学授课主体,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同时,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也算是一门新技术,对于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老的教师,可能发生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的情况,延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教学管理不如课堂教学严格,在缺少学习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存在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欠缺,出现课前导学没有进行预习,线上教学没有认真听课,课后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等现象,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本次课程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下,与谭伟等人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他们的课程成绩分析同样发现“32%的学生未能进行课前预习、80分以下的占四分之一(含2人不及格)”[5]。由此可见,有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线上课堂师生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无法监控学生是否在集中精力听讲,即使学生使用虚拟头像在线,也不能确认学生是否真正在用心听课,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3]。
2.实验课程在网络教学课程中难以实现
线上教学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实验教学。我们设计的实践课程、案例课程,实际上类似于实验课程。原则上需要学生亲临现场,了解现场情景、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等。尽管我们在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建立了“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典型案例等实验课程教学条件。但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讲授的难度很大,很难还原现场情景。学生由于缺乏亲身体验,不能全面理解现场情景、动手操作难以实现。与李海燕等人的教学体验相似,她们也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站上虽有生理学虚拟实验平台,但是远在各国的留学生依然不能够进入,只能采用录播,虚拟实验录播后就只能看不能操作,难以让学生进入实验状态[3]。实验课程的特点是边讲解边操作,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我们在线上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此。因此,实验课将是线上网络教学一道难以跨越的难关。
3.教学课件制作任务艰巨
线上教学资源不是十分丰富,不同层次、不同分类的学科,难找到完全适合的课程资源。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教师具有建设在线课程的经验,大多数教师是“临阵磨枪”“被赶鸭子上架”,匆忙充当起主播的角色,对线上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授课资料与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上述情况,一方面暴露了教师在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师从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所选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做好线上课程建设,对于教师们是一个新的挑战。线上平台就像是个大舞台,教学设计则是舞台剧本,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导演、编剧、策划、主持人),每堂课要做好精细规划,工作任务繁重、短期内不容易做好,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也需要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4.受限于不利客观条件
时区差异、网络设施和设备不稳定等问题使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受限。首先,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我校大多数留学生在自己国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而这些地区存在时区差异,这对线上健康教育课带来一大难题:综合考虑我国和留学生所处地区时差,很难合理安排线上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其次,是网络设施和设备不稳定的问题,我们的留学生中有一部分处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他们无法正常有序地参与线上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这严重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督学。具体到健康教育学这一课程来说,健康教育学注重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不稳定的网络设施和设备大大减弱师生互动(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我们应关注到网络设施和设备可及性低这一根本局限性,尽量保证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四、未来的展望
通过我校留学生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回顾与总结,我们亲身体会到,线上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优势,但也有不少劣势。笔者认为,因特殊原因(如新冠疫情)居家停学期间,线上网络教学可能成为一种不得而为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在正常情况下,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不能、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的根基,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主旋律教学方式。而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仅仅是一种补充、一种辅助,不必一味追求。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