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新课程改革下,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办法,对于培养全面健康发展小学生的重要性,通过提出一些改革优化建议来提升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教育;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以及学习意识最为快速的阶段,天性爱玩、活泼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跑步、跳跃、仰卧起坐等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辛苦与无趣,这样的课程特点使得教师需对体育游戏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创新,融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形成体育学习意识有积极教育作用。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指导当前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具有现实性意义。 素质拓展训练的定义及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并非是我国体育界所创造,而是起源于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才逐渐传入中国。素质拓展训练具有设计独特、实践性强、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特征,在体育界极具教育意义,这种新型的训练形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其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首先第一点就是“创新”,素质拓展训练善于用刺激教育方法,主导者以激励、刺激的引导话语进行训练氛围的烘托,能引起参与者和管理者的注意和兴趣;第二点就是“印象深刻”,素质拓展能够给参与者带来难忘的深刻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与他人分享,且体验感非常好;第三点是“娱乐性”,通常参加过素质拓展训练的主体,大部分都认为此种训练方式非常令人愉快,整个锻炼过程非常开心,也充分地给予参与者足够的发挥空间与展示平台,这是其他学习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第四点是“全脑”式训练,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体能、情感和精神上的锻炼,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包括整个大脑的开发,在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合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时,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思维以及核心素养。
二、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动因
1.打好身体基础并掌握体育技能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较为迅猛的青少年时期,同时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里,小学生应当得到的科学的锻炼指导以及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若没有得到相关教育教学,到了成年以后再进行锻炼,虽然也会有效果但成果甚微,且有些由于锻炼不当造成的关节损伤、脊柱侧弯、韧带拉伤等不良后果,大多是不可逆的,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很多消极影响。另外,素质拓展训练中的知识、技术、技能、要领、方式等,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与免疫力,不仅具有促进身体发育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身体健康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动因,既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需要,也是掌握体育技能的必要条件。
2.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提升其核心素养的需要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也是提升体育自信心的有效办法。在体育自信与兴趣爱好的双重驱使下,小学生会养成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小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体育爱好倾向,如喜欢竞技类游戏、互动性强的运动和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等,而恰好素质拓展训练中的诸多项目可以满足小学生的锻炼诉求,就像是素质拓展训练中的“有轨电车”,其开展形式就是用二块木板代替一双鞋子,要求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全组队员双脚分别站在两块木板上,双手抓住系于木板上的绳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指定的方向行进,这种训练形式能够锻炼小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能够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友情升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体育兴趣逐步成为主要体育锻炼倾向,能够认识到参加竞技类体育活动能够优化心肺功能、参加耐久性跑步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参加技巧性体育运动能够增加血氧含量等。即便运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又苦又累,但他们仍然能坚持参加素质拓展训练以及体育运动,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其核心素养的水平也将不断提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
三、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体育课程中缺乏素质拓展教育理念的问题
根据对于当前小学体育课堂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热身开始便身体力行地进行示范,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不仅仅是体育技巧教学方法老旧,连自由活动期间也要求学生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使得学生技巧快速掌握,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抗拒的,学习的兴致越来越低,甚至抗拒上体育课。这样的课程特点要求相关体育教师尽快反思教学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与优化,贯彻落实趣味化、创新化的素质拓展融合教学模式的培养理念,让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体育课氛围中,多加锻炼以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
2.当代小学生整体体能差的问题
近几年,关于早操跑步猝死、体育考试过程骨折、学生玩闹导致呼吸心脏骤停的各类新闻频频出现,为我国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身体素质敲响了警钟。除了新闻报道意外,在小学校园内以及体育课中,学生无法完成热身指标、跑跳数据不合格、心肺功能差等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校方以及体育教师需赶快采取措施,循序渐进地将科学的素质拓展锻炼项目规划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以保证小学生的日常运动量,最终达到提高整体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3.教师未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素质拓展训练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持有不认可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了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等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根据对于小学体育实际课程观察来看,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自主体验体育相关学习的诉求没有进行反馈,对于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意义不明确,导致学生失去对自我体育技能的考量,无法在学习生活以及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效能感,从而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与优势无法得到展现,对自己的优势和弱项都不甚了解,使其失去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四、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积极组织素质拓展竞赛,调动学生体育积极性
小学生在正式开展学习生活之后,学习压力相比之前有所增大,且学业任务也较为繁重,严重消耗掉大部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热情。基于此,校方需明确健康的体魄才是好好学习的前提,为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和运动量采取有效措施[1]。
例如:小学生正值少年时期,其好奇心、好胜心较为强烈,校方可以利用这样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多地组织素质拓展训练竞赛,包括田径类、室内运动以及室外运动项目,其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当代小学生能够拥有自我管理、甘为人梯的精神;还可以将学生们所喜爱的游戏进行整合优化,变成竞技类趣味游戏比赛,像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比赛、趣味障碍跨越比赛等。这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还增加了学生的体育运动量,使其身体健康程度不断提高,也减轻了繁重的学习压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意识
根据对于当前小学体育课堂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身体力行地进行体育运动动作示范,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保证课堂秩序与学生身体安全,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抗拒的,体育锻炼的兴致也越来越低,这种教育形式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目标相悖。这样的课程特点要求相关体育教师尽快反思教学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与优化,贯彻落实趣味化教学模式培养理念与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体育课氛围中,多加锻炼以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例如,使用“研究性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实际上这种教学理论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于体育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实际操作如下:将“我做你学”的教学方式转化成“我陪你玩”的新型趣味化教学,还要明确“玩”不仅仅是单纯玩耍娱乐,而是将体育技巧知识点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体育课程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运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特点,教师可准确捕捉学生的此特征,引用具有趣味性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并养成其学习具有专注力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既可以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养成做事专注力强的优点[2]。
3.设置科学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相对于高强度、高时长的体育项目,他们更需要的是更具科学性与计划性的体育锻炼建议。首先,体育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前,需对当地空气指标以及普遍家庭场地进行了解,选择更具科学性的时间段和更合理的体育锻炼类型进行任务布置。例如:体育教师在秋季布置家庭作业时,需考虑到秋季清晨的雾霾天气对于小学生呼吸道健康有危害的可能性,选择放学后的傍晚进行作业要求;对于小学生家庭情况了解选择“不间断跳绳”作为体育家庭作业内容,既能够使小学生心肺功能与肢体关节得到锻炼,还是所有家庭都能够达到的标准。其次,对于不同情况的小学生,需要有不同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导向,像低年级的小学生的作业内容需偏向协调性、柔韧度的简单性体育锻炼,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偏向于技巧性、耐力性、灵敏性、力量性较大的体育项目,使整个阶段的小学生都能够有合适的、科学的家庭作业锻炼建议。综上所述,为了达到小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需更有计划性与科学性。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素质拓展练习
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体育学习,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是如何获得的,学习目标是怎样达到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不是一味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例如:在学习素质拓展训练中的“断桥”时,需要学生先掌握跳高技巧。基于此,教师在传授跳高技巧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跳高运动员张国伟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自己在视频中找到张国伟的跳高风格与技巧,然后到训练场地中进行实验。教师只需将跳高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式。最后,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知识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感知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思维导图模式开展理论性教学。思维导图不仅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其教育意义也是其他教育理念无法替代的[3]。另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的阶段,对于学习体育的重要性还未提起重视,再加上年龄的原因,更喜欢玩耍、游戏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其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很难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以及主动练习体育的兴趣。而“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采用更具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问题,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老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效果。
5.提高体能,人人有责
第一,禁止其他学科教师以体育教师生病理由占用体育课,班主任教师也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以保证体育课时长以及教育质量。
第二,校方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体育发展趋势,为学生设置更多体能相关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2021东京奥运会期间,我国三人制女篮的4位中国姑娘最终以4战全胜的战绩轻松晋级淘汰赛,最终以19:13的优势战胜对手匈牙利并夺取奥运金牌,这也是中国项目首次在世界大赛拿到冠军,校方可根据赛况为学生设置三人制练习,与奥运选手一起努力,带着爱国情怀与国人自信去锻炼自己的体魄。
身体健康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根本和保障,相关教育工作者需引导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为日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既是推动身体健康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并采用多样化的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再加上校方积极组织体育竞赛,调动学生体育积极性,主要围绕体育素质教育,并提高整体小学学生体能。这对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有重要推进作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