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侦探类为主题的绘本对幼儿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侦探、悬疑内容的绘本和文学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关注。从幼儿角度出发,侦探、悬疑类作品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侦探、悬疑类作品的重要逻辑结构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其以“回答问题”为主线,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幼儿持续学习,注重从根本上引导幼儿探索世界,学习知识。本文以绘本的形式为依托,利用侦探、悬疑的特点,探讨这类图画书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侦探  悬疑  图画书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思考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推理作品是绅士的燕尾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与此同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心理上由被动到主动转变。
一、阅读侦探、悬疑作品对幼儿的价值
幼儿期是推理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提升推理能力是帮助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土耳其学者Hikmet Asutaya曾指出:“阅读行为从婴儿期开始,以视觉和听觉的表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一个幼儿来说,不仅饮食等这样的主观需求很重要,游戏、童话等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1]。据统计,美国儿童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往往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在欧美的图书销售量占到图书总数的 15%到25%;在文学大国法国,喜读侦探小说的占全体读者的35%;而苏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高学历、高智能的科研人员中,70%的人喜读侦探小说。作为文学上大众化的类型之一,“侦探类”一直是幼儿文学悬疑形式中的代表类型。幼儿侦探故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悬疑一般来源于对知识的探索,而幼儿读者恰恰是在享受这种探索的过程[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侦探、悬疑类作品又被称为“智慧文学”。神秘是人类经验中最根本的情感,帮助引导孩子来自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渴望。侦探、悬疑类绘本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推理图画书,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具有图画书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侦探、悬疑作品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侦探、悬疑类绘本多以对知识的探索为主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读者逐渐享受对知识的探索,积极主动热爱学习。
在写给孩子看的侦探故事中,多以具有正义的卡通人物为主,整个案件涉及的过程都是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探案之中,让儿童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积极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根据线索寻找答案,从而实现更大的心理满足。与此同时,侦探类绘本和文学作品以案件为主线,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M.Yene也指出:“警探儿童小说中的小说必须写出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描写,既不造成创伤,又不制造野蛮形象,不通过聚焦目标人群来助长暴力情绪。”[3]情节的核心更多地侧重于悬疑的设置和谜底的解破过程,这也是幼儿读者最喜爱的智力游戏之一,在游戏中阅读,在阅读中游戏,可以称之为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侦探、悬疑类图画书也是锻炼和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是小读者喜闻乐见、简洁高效的学习手段。
二、侦探、悬疑图画书和作品的特点
侦探、悬疑作品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内容上,侦探、悬疑小说通常与犯罪有关,故事中往往穿插着各种疑点,可以涉及科学、数学、语言、色彩、历史、物理、常识等多门知识,读者根据各种线索寻找答案,最后在故事结尾回归到一个快乐的结局。第二,在结构上,多是罪犯犯罪--侦探出现--侦查--破案这一模式展开,从一开始不断设置悬念,用丝丝入扣的演绎和推理来揭开“疑”团,不仅需要好奇心,还需要智力的参与,这也是侦探、悬疑作品的魅力。第三,在效果上,侦探、悬疑作品注重培养逻辑斯能力和推理能力。由于它的层层逻辑、步步推理的特点,使读者跟着悬念欲罢不能,以及真相的水落石出给人带来的成就感,更好吸引读者。
图画书是语言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以独立的、原创的物理形态形象化出来的。图画书中的图画虽然不能解释句子,但是不会阅读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看图来理解故事内容,另外还指出,图画书的最高价值应该是给幼儿带来“快乐”和“喜悦”,同时让幼儿自由想象。图画书在语言、社会、情绪、探索、创意性等多种生活领域和游戏、科学、美术、数学、料理、故事等多种活动类型中被广泛使用,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图画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在形式上,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这将内容丰富的故事简单化,使幼儿在享受图画的乐趣中发挥想象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创造性。在价值上,幼儿通过图画书体验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共情能力。
侦探、悬疑类图画书作为一个故事与形式相结合的体裁,在幼儿教育上具有提高逻辑能力、科普知识普的价值,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作品形式,将简单的故事串联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侦探、悬疑作品是米尔德雷德·奥古斯丁写的《南希·德鲁》(饰卡洛琳·基恩Carolyn Keene)系列。这一作品起到了帮助小读者提高智力水平的功能,也受到了女孩子的喜欢。它通过女性主人公的探索过程,表明女主人公南希勇敢的性格和大胆冒险的精神以及积极对知识探索的人物形象,这一系列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侦探、悬疑类的图画书市场处于有待进一步开发的阶段。其中,《神探迈克狐》《口袋神探》《大侦探福尔摩斯和》《神探狗汪汪》等科学侦探类作品较受小读者的欢迎。
以《神探迈克狐》为例,作者多多罗,中国优质原创少儿故事工作室。它是一套原创少儿科学侦探推理小说,主人公是一位戴着贝雷帽、手拿放大镜,一只通体洁白,名叫“迈克狐”的银色狐狸,用自己缜密逻辑和聪明大脑,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以动物为主导的世界,主角侦探迈克狐睿智博学、风趣优雅,侦探助理啾飒呆萌勇敢,他们凭借科学与智慧,一起在格兰岛上破获一起又一起的神秘案件,还有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千面盗怪,每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奇妙的科学知识。以下以这套图画书为代表阐释科学侦探类图画书的价值。第一,疑点重重的故事情节,不恐怖、无暴力吸引幼儿爱上阅读。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故事内容和情节,关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第二,非现实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书中看起来十全十美的迈克狐在体育方面是弱项,因为蛀牙而不得不远离最爱的棒棒糖,助理啾飒的弱点是腿太粗,贴近生活真实性的人物,让小朋友看到了他们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让小朋友更容易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建立自信心。第三,科学和文学知识的结合,拓展科学知识,爱上科学探索。书中“科学小站”模块中,涉及物理、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医学六大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让孩子解不开的谜团以科普的形式理解,联系生活,在阅读中爱上科学探索,如动物的爪印是什么?枯叶蝶的伪装等。第四,以笔记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梳理线索,提高推理能力。书中设有“啾飒侦探笔记”,包括事件(案件概括)、地点(作案地点)、已知线索等内容,教孩子梳理线索、推力思考,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第五,在互动中游戏,在实践中分析,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书中还设有“侦探谜题”和“侦探密码本”两个板块,步骤包括:阅读文本,接收任务▶理解题干,解锁密码与解题方式▶翻阅文本,寻找数字▶找到有效细节,对应答题▶拼凑密码,找到答案。这一流程不仅让幼儿学会观察细节,结合上下文整体逻辑,结合不同页码和板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和同伴之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第六,设计彩色成语加深幼儿对成语的印象和积累,彩绘插图增加幼儿阅读图画书的乐趣。图画书持续的吸引力可以帮助幼儿持续阅读,尤其对于具有逻辑结构的侦探类图画书,不仅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上文和下文的逻辑与贯通特点,更加帮助幼儿培养专注力和揭开谜题时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七,沉浸式亲子主题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家长和小朋友共同参与的、具有悬疑推理的亲子活动,剧情的环境中隐藏着各种线索和证据的道具,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帮助小朋友获得体验感,在活动中增加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和亲密度,拉进亲子关系,并且帮助孩子从手机游戏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物理世界的游戏。
三、侦探、悬疑图画书和作品的意义
侦探类图画书和文学作品呈现智力游戏的趋势,以“回答问题”的游戏形式为主要题材,使小读者像玩游戏一样阅读。侦探、悬疑类作品利用幼儿对游戏的天性,结合各种科学原理,帮助幼儿了解学习基础科学原理,真切感受到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直接相连的实用科学[4]。因此,对于侦探、悬疑类图画书,体现了四个原则。
1.探索心和好奇心相结合,紧扣幼儿内心。侦探、悬疑类图画书和作品以好奇、惊奇、神秘为基础,紧扣小读者的心理,使幼儿对故事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2.逻辑性和规律性相结合,培养幼儿逻辑思维。侦探、悬疑类图画书和作品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因为合理的思考与想象的有效结合,是侦探、悬疑类文学的核心。侦探案件故事中,会给出事情之情的情况和之后的叙事发展,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连续性和因果规律是故事的基础。
3.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相结合,双重主题并存。侦探、悬疑类图画书和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结合非现实的故事情节,自然地讲述一个很难发生在现实中的“虚假形象”的真实故事。为了解决案件中的问题事件,将非现实性贴近于现实性的方法,使小读者降低怀疑故事的可信度,这也是侦探、悬疑题材的特殊之处。正如Zizek在《我在骗你》中所说:“隐藏的意义是要贯穿现实,从中寻找真相。[5]”
4.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侦探、悬疑类题材的作品既有用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理性思维,侦探与犯人之间的智力博弈,是剧情发展的主线。小读者一个接一个地学习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知识水平。
四、结论
在孩子心中,打到坏人,揪出坏蛋,是孩子纯真内心和世界观的体现。侦探、悬疑类作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设计吸引幼儿求知欲的有趣、幽默情节,以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为主要目的,在教育效果上,体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