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对幼儿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但要使他们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也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主题活动 德育渗透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德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系统影响,把某些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关于德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的教育途径,利用家庭中的德育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加以实施、渗透,逐渐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促使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
一、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苏联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蔑视背叛的种子,应该在孩子敏锐的年龄时期撒下去,这时候正是人的精神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深刻自我的时候。” 幼儿的年龄小,认知的范围窄,其个性、习惯、态度都处于奠基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幼儿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使其转会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每个老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
2.新时代幼儿德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在迅速变化和发展,这些新的观点和思路都对幼儿园德育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与幼儿家庭中的德育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幼儿园品德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国幼儿德育的方法,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单向性地传授和灌输占主导地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在这种现状下,幼儿园协同家长,家园一致,教会幼儿正确选择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观念是时代的需要。
二、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的方法
1.转变家长观念,优化家庭德育的环境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德都是在家庭中萌芽、发生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主题研讨、美德故事、感恩教育等多种形式,转变家长的观念,切实提高家长实施家庭德育教育的能力。
(1)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认知
每学年的开学初,我们都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家长的年龄、职业、爱好、特长、工作时间以及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教养方式等个人详细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完成幼儿家庭情况信息资料库,并及时地对幼儿的家庭信息库资料进行更新。通过新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有的家长认为幼儿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情就全权交给幼儿园了;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老师需要我们配合什么,我们就配合什么,老师是教育幼儿的专家;还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园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明显表现出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这种观念还在主宰者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
(2)主题研讨,家园共育聚合力
我们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共同探讨学习、分析研究,开展以幼儿良好品德为主题的家长会、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咨询日等活动。通过个别约谈、电话交流、网上互动等形式与家长就幼儿的培养问题交换意见,让家长摒弃传统观念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在主题研讨中,让家长讨论: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幼儿园进行德育重要还是智育重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家长深刻体会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切实地感受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幼儿来说,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幼儿阶段,家园应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家长的观念在逐渐转变,家长的技能也在逐步提高,家园共育的思想已经逐渐受到家长的关注,并付诸行动[2]。
(3)玩转游戏,加强德育共育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最好方式。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表演小品游戏,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家长分析、学习。比如,如何和幼儿一起做科学小实验,幼小衔接辨析会,以及亲子小实验展示会等。让家长创设机会和幼儿一起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争抢,学习分享和谦让,家长这样做了,幼儿也会效仿,时间久了,幼儿和同伴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比如,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角色游戏时,你做客人,我做妈妈,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懂得了待人接物的方法,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2.弘扬传统美德,渗透德育机制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以及崇高的民族节气构成了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将美德教育生活化,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言谈举止、坐立行走、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节约用水、有爱同伴、尊敬师长……我们充分挖掘美德教育的素材,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通过古诗诵读、经典故事比赛、亲子阅读等形式,让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到幼儿园德育的教育活动中来。
(1)主题活动 ,有机地隐形渗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德育教育不是靠老师的言传,而应通过创设环境、参观等主题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隐形的德育在主题活动中的体现。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的展览会,在老师们真实的情感渲染下,幼儿在和家长共同收集、布置展览会的过程中,熟悉了自己的家乡,了解了各地的特产、风土人情;了解了伟大的祖国,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又比如在“有用的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活动倡议、环保小达人等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小手牵大手”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良好美德。
(2)感恩教育,学习尊重他人
自然孕育了生命,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导了我们,朋友帮助了我……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切入点,让幼儿逐步懂得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学会尊重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真诚地说一句“谢谢”。感恩是具体的,让幼儿学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情。比如,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主题系列活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时间,了解妈妈的工作,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等,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从而萌发爱妈妈,尊敬为社会付出努力的人们的情感。又比如,“重阳节”时我们通过观看小品,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习俗,通过制作礼物、表演节目等为爷爷奶奶送上祝福,在幼小的心田渗透尊老的美德。我们也通过发放表格,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的具体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感恩的美德随处可见[3]。
(3)美德故事,感悟榜样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这些传统的美德故事,诠释了美德的方方面面。我们利用这些美德故事,给予幼儿传统美德的熏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图加文的表现形式,通过剪贴制作、废旧物品替代、 创意绘画等形式,将主题活动中的传统美德故事渗透于走廊的墙面布置中,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让幼儿、家长随时随地地可以欣赏观看这些优美的美德小故事。各班中的图书角里也投放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书籍,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借阅这些图书,共享在家中,共赏这些美德小故事,在亲子的阅读中懂得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的美德;在共享图书的过程中,懂得与人分享,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4)家长助教,助力幼儿成长
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吸引家长加盟老师队伍,与老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以充实德育的力量。我们有计划地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组建成相对稳定的德育助教团,利用他们的职业、兴趣、爱好、专业优势及家庭教育的资源,参与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优化幼儿园的德育过程,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活动的主题,在活动前与家长老师进行充分交流、沟通,讨论活动方案,活动进行中,带班老师起引领作用,活动后与家长老师交流、反馈、总结。比如,结合主题活动“周围的人”我们邀请参与支援武汉的护士妈妈,讲述在援鄂期间的故事。我们邀请做警察的爸爸来园为幼儿讲解交通安全,引导幼儿怎样安全过马路,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正是有了周围这些人的付出,勇于承担,才让我们活在了安全的社会之中。在“了不起的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请部队当兵的爸爸讲述部队生活、国防知识等,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强大与伟大,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家长助教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扩展了课堂教育视线,同时孩子们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能成为老师,增强了孩子对家长的一分尊重、依恋、崇拜。
三、结论
1.取得的成效
通过主题活动,在家园共育渗透幼儿德育的实践探索中家长配合的成效显而易见,老师、家长深切地感受到幼儿进园前后的差异与变化,明确了幼儿期对幼儿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在使幼儿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老师着眼于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基本经验,将道德行为习惯渗透于各个活动中,使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提高了道德认识,并逐渐向行为转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活动中,老师运用同伴影响、互动评价、情境体验等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幼儿善于交往、乐于表达,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幼儿通过协商、讨论对情境中的某种行为或情节进行判断,帮助他们梳理分享意识,懂得分享意义,同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体验到合作与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育德能力在幼儿德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特别是自身的人文素养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中,教师自身首先在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加以熏陶,读名著、欣赏名曲,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升了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时,要求教师能合理地将幼儿德育融入各领域的教学中,要使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统一。为此教师要将主题活动开展中德育渗透的问题、教学的得失成败,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理性分析,逐步积累了整合实施课程的教学经验,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促进了家长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美好的、善良的品德都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只有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主题研讨、小品赏析、感恩教育、亲子游戏等形式,一方面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德育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促进老师在与家长协同教育下,不断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主题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渗透德育的载体,幼儿园的德育需要综合运用、合理优化,体现时代的特征。如何更好地开启德育的大门,“大手牵小手”;如何不断优化幼儿的家庭环境,充分利用家庭的德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家园协作,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中来,是我们不断探索的。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主题活动 德育渗透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德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系统影响,把某些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关于德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的教育途径,利用家庭中的德育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加以实施、渗透,逐渐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促使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
一、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苏联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蔑视背叛的种子,应该在孩子敏锐的年龄时期撒下去,这时候正是人的精神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深刻自我的时候。” 幼儿的年龄小,认知的范围窄,其个性、习惯、态度都处于奠基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幼儿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使其转会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每个老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
2.新时代幼儿德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在迅速变化和发展,这些新的观点和思路都对幼儿园德育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与幼儿家庭中的德育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幼儿园品德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国幼儿德育的方法,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单向性地传授和灌输占主导地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在这种现状下,幼儿园协同家长,家园一致,教会幼儿正确选择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观念是时代的需要。
二、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的方法
1.转变家长观念,优化家庭德育的环境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德都是在家庭中萌芽、发生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主题研讨、美德故事、感恩教育等多种形式,转变家长的观念,切实提高家长实施家庭德育教育的能力。
(1)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认知
每学年的开学初,我们都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家长的年龄、职业、爱好、特长、工作时间以及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教养方式等个人详细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完成幼儿家庭情况信息资料库,并及时地对幼儿的家庭信息库资料进行更新。通过新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有的家长认为幼儿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情就全权交给幼儿园了;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老师需要我们配合什么,我们就配合什么,老师是教育幼儿的专家;还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园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明显表现出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这种观念还在主宰者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
(2)主题研讨,家园共育聚合力
我们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共同探讨学习、分析研究,开展以幼儿良好品德为主题的家长会、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咨询日等活动。通过个别约谈、电话交流、网上互动等形式与家长就幼儿的培养问题交换意见,让家长摒弃传统观念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在主题研讨中,让家长讨论: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幼儿园进行德育重要还是智育重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家长深刻体会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切实地感受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幼儿来说,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幼儿阶段,家园应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家长的观念在逐渐转变,家长的技能也在逐步提高,家园共育的思想已经逐渐受到家长的关注,并付诸行动[2]。
(3)玩转游戏,加强德育共育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最好方式。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表演小品游戏,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家长分析、学习。比如,如何和幼儿一起做科学小实验,幼小衔接辨析会,以及亲子小实验展示会等。让家长创设机会和幼儿一起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争抢,学习分享和谦让,家长这样做了,幼儿也会效仿,时间久了,幼儿和同伴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比如,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角色游戏时,你做客人,我做妈妈,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懂得了待人接物的方法,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2.弘扬传统美德,渗透德育机制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以及崇高的民族节气构成了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将美德教育生活化,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言谈举止、坐立行走、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节约用水、有爱同伴、尊敬师长……我们充分挖掘美德教育的素材,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通过古诗诵读、经典故事比赛、亲子阅读等形式,让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到幼儿园德育的教育活动中来。
(1)主题活动 ,有机地隐形渗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德育教育不是靠老师的言传,而应通过创设环境、参观等主题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隐形的德育在主题活动中的体现。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的展览会,在老师们真实的情感渲染下,幼儿在和家长共同收集、布置展览会的过程中,熟悉了自己的家乡,了解了各地的特产、风土人情;了解了伟大的祖国,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又比如在“有用的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活动倡议、环保小达人等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小手牵大手”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良好美德。
(2)感恩教育,学习尊重他人
自然孕育了生命,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导了我们,朋友帮助了我……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切入点,让幼儿逐步懂得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学会尊重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真诚地说一句“谢谢”。感恩是具体的,让幼儿学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情。比如,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主题系列活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时间,了解妈妈的工作,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等,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从而萌发爱妈妈,尊敬为社会付出努力的人们的情感。又比如,“重阳节”时我们通过观看小品,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习俗,通过制作礼物、表演节目等为爷爷奶奶送上祝福,在幼小的心田渗透尊老的美德。我们也通过发放表格,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的具体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感恩的美德随处可见[3]。
(3)美德故事,感悟榜样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这些传统的美德故事,诠释了美德的方方面面。我们利用这些美德故事,给予幼儿传统美德的熏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图加文的表现形式,通过剪贴制作、废旧物品替代、 创意绘画等形式,将主题活动中的传统美德故事渗透于走廊的墙面布置中,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让幼儿、家长随时随地地可以欣赏观看这些优美的美德小故事。各班中的图书角里也投放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书籍,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借阅这些图书,共享在家中,共赏这些美德小故事,在亲子的阅读中懂得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的美德;在共享图书的过程中,懂得与人分享,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4)家长助教,助力幼儿成长
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吸引家长加盟老师队伍,与老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以充实德育的力量。我们有计划地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组建成相对稳定的德育助教团,利用他们的职业、兴趣、爱好、专业优势及家庭教育的资源,参与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优化幼儿园的德育过程,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活动的主题,在活动前与家长老师进行充分交流、沟通,讨论活动方案,活动进行中,带班老师起引领作用,活动后与家长老师交流、反馈、总结。比如,结合主题活动“周围的人”我们邀请参与支援武汉的护士妈妈,讲述在援鄂期间的故事。我们邀请做警察的爸爸来园为幼儿讲解交通安全,引导幼儿怎样安全过马路,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正是有了周围这些人的付出,勇于承担,才让我们活在了安全的社会之中。在“了不起的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请部队当兵的爸爸讲述部队生活、国防知识等,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强大与伟大,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家长助教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扩展了课堂教育视线,同时孩子们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能成为老师,增强了孩子对家长的一分尊重、依恋、崇拜。
三、结论
1.取得的成效
通过主题活动,在家园共育渗透幼儿德育的实践探索中家长配合的成效显而易见,老师、家长深切地感受到幼儿进园前后的差异与变化,明确了幼儿期对幼儿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在使幼儿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老师着眼于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基本经验,将道德行为习惯渗透于各个活动中,使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提高了道德认识,并逐渐向行为转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活动中,老师运用同伴影响、互动评价、情境体验等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幼儿善于交往、乐于表达,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幼儿通过协商、讨论对情境中的某种行为或情节进行判断,帮助他们梳理分享意识,懂得分享意义,同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体验到合作与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育德能力在幼儿德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特别是自身的人文素养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渗透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中,教师自身首先在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加以熏陶,读名著、欣赏名曲,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升了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德育时,要求教师能合理地将幼儿德育融入各领域的教学中,要使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统一。为此教师要将主题活动开展中德育渗透的问题、教学的得失成败,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理性分析,逐步积累了整合实施课程的教学经验,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促进了家长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美好的、善良的品德都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只有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主题研讨、小品赏析、感恩教育、亲子游戏等形式,一方面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德育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促进老师在与家长协同教育下,不断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主题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渗透德育的载体,幼儿园的德育需要综合运用、合理优化,体现时代的特征。如何更好地开启德育的大门,“大手牵小手”;如何不断优化幼儿的家庭环境,充分利用家庭的德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家园协作,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中来,是我们不断探索的。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