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汉语他们的第二语言,因此在踏入到大学校园之后,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对此,本文一方面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系统的提升路径,以此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语境策略;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来看,汉语教学以及推广的质量与当地的文化发展、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通过培养更多具备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那么,提升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路径有哪些,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一、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尤其对于当前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都需要加强对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否则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与表情达意。所以,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的全过程[1]。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成为了许多社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因此,如何强化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如今社会、学校、以及学生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1.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当前汉语教学的目标来看,就是需要从学前教育开始,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爱好,以此来让引导这些少数民族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汉语言文字。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师还比较缺乏,具备汉语言专业能力的教师数量相当少,因此在教学质量上普遍较低。而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则能让更多具体专业汉语言能力的学生,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当地汉语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更多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学习并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更多“民汉兼通”的人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而当前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尤其在教育领域内,与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还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学好汉语课程,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才能为其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民汉兼通”的有用之才[2]。
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与快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对于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今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成为了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而只有熟练掌握汉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沟通,让更多的人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实现我国多民族的繁荣发展。
二、通过创设交际语境,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研究
从语境的概念上来看,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解。首先,第一种观点认为语境是上下文语境教学中的当议境,通俗来说,就是指具体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话语间的前言后语,是一种较为狭义的理解;其次,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语境是语言的外语环境,具体来说就是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因素的综合,同时,交际者的思想、心情、以及文化修养等也包括在内;最后,第三种观点认为语境既是具体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话语间的前言后语,也包括了人们交谈过程中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所以,在对语境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想要通过创设交际语境,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通过口语交际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就需要通过口语交际这一途径,虽然当前网络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口语交际表达依然是传达信息、传递感情的最基础的方式[3]。因此,想要促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就需要从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开始,通过情境创设与朗读迁移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1)积极运用情境创设法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依次进行简单的上台演讲,演讲的主题与内容尽可能地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并确保其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明确规定题目,还可以设置专业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演讲,如自我介绍以及向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等,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选择情境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当演讲环节结束之后,还需要由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议,让演讲者明确认识到其中的亮点与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举办不同主题的辩论赛,并让学生们充当赛事的主持人与解说员,以此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到锻炼,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此外,在对具体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上台演讲,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等。同时,在学生们进行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一旁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大家播放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以此来让学生们更为容易地进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通过朗读迁移,加强对语言表达内容的揣摩
如今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发音不准、语调混乱、语气不符等情况,而通过朗读往往只能让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节奏得到一定的培养,想要真正地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语调、语气、以及停顿等做到娴熟掌握,还需要加强其对语言表达内容的揣摩。以具体的例子来说,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就充分体现了特定情境当中的人物心理、神态、感情等的变化[4]。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片段,让学生们对其中的语境进行深入揣摩,对文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汉语言独特的表达形式,促进其语感的不断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课文内容知识的问答
想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而课堂问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不仅能够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问答环节,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并让学生来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此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始终围绕文章的内容,不能提出一些不着边际,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二是对于进行答疑的学生不要过于苛刻,需要多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勇于表现自己,提升自己汉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对于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需要通过暗示进行纠正,不能让一些批评的话语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
(2)比较鉴别
不同语境下的汉语言表达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所以想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语境,从而促进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运用语境鉴别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与鉴别,让学生们对其中的语言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揣摩上下文之间语意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字词、句子、段落,甚至标点进行增删调换,以此来体会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从中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所在[5]。比如,在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就有着十分强烈的前后对比,并且其中的很多标点符号也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而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研读,就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对中华汉语言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3)语境创设
在学生们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还原文章中的具体语境,那么就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更为容易地对文章进行理解。比如,在对一些写景类的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向学生们播放与文章内容相似的图片以及视频,就能让学生们快速地融入到文章语境中,很多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3.通过写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们的语境应用进行一定的指导,并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言不同语境的理解,从而促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创设语境
文章的创作都是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而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命题或者是半命题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内进行作文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做到对其情境的理解,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表达能力提升的方式,来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语言组织能力的增强。
(2)写改结合
很多人对于自己写的作文都不会进行修改,但是实际上,想要提升汉语言表达中的遣词造句能力,文章修改是其必经之路。在修改过程中,除了需要对一些词语、病句进行修改以外,还需要根据文章的语境,思考其中的一些文字表达是否合理,这样就能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具体语境的理解,从而促进其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例文摹写
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模仿,能够使学生们更加善于进行表达。在对例文进行摹写的过程中,其文章不一定要仅仅局限在课本内,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要摹写的文章。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摹写时,能够对文章进行思考,而不是抄袭。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文章摹写的方式,使学生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逐渐增强[6]。
(4)多读促写
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让他们通过多读促写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汉语言文化素养。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进行阅读,使其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每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通过不断积累,来驾驭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命题式的作文,对作文的题材与体裁都不加以限制,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帮助提高其汉语表达能力。
4.通过创设良好的汉语语境以及汉语环境,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
对于很多初次步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在此之前缺乏浓厚的汉语语言环境,从而使其汉语言表达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想要让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提升,就需要为其构建更为浓厚的汉语语境与汉语环境,让其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周围教师、学生们的影响,使其语言表达逐渐变得更为流畅。具体来说,可以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到一些汉语语言表达类的社团,如相声社、辩论社等,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交际语境,而这些真实的情境往往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大提升,不仅能够使其语感逐渐变好,而且还能培养其对汉语言的兴趣,掌握到更多不同语境下的交际规则与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方面也需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积极创造便利,如可以专门举办校园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华语歌曲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使其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并对汉文化逐渐产生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久执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以及构建更为浓厚的汉语言文化氛围与环境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并积极通过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表达,从而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语境策略;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来看,汉语教学以及推广的质量与当地的文化发展、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通过培养更多具备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那么,提升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路径有哪些,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一、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尤其对于当前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都需要加强对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否则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与表情达意。所以,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的全过程[1]。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成为了许多社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因此,如何强化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如今社会、学校、以及学生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1.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当前汉语教学的目标来看,就是需要从学前教育开始,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爱好,以此来让引导这些少数民族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汉语言文字。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师还比较缺乏,具备汉语言专业能力的教师数量相当少,因此在教学质量上普遍较低。而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则能让更多具体专业汉语言能力的学生,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当地汉语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更多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学习并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更多“民汉兼通”的人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而当前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尤其在教育领域内,与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还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学好汉语课程,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才能为其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民汉兼通”的有用之才[2]。
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与快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对于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今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成为了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而只有熟练掌握汉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沟通,让更多的人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实现我国多民族的繁荣发展。
二、通过创设交际语境,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研究
从语境的概念上来看,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解。首先,第一种观点认为语境是上下文语境教学中的当议境,通俗来说,就是指具体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话语间的前言后语,是一种较为狭义的理解;其次,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语境是语言的外语环境,具体来说就是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因素的综合,同时,交际者的思想、心情、以及文化修养等也包括在内;最后,第三种观点认为语境既是具体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话语间的前言后语,也包括了人们交谈过程中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所以,在对语境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想要通过创设交际语境,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通过口语交际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就需要通过口语交际这一途径,虽然当前网络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口语交际表达依然是传达信息、传递感情的最基础的方式[3]。因此,想要促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就需要从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开始,通过情境创设与朗读迁移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1)积极运用情境创设法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依次进行简单的上台演讲,演讲的主题与内容尽可能地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并确保其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明确规定题目,还可以设置专业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演讲,如自我介绍以及向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等,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选择情境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当演讲环节结束之后,还需要由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议,让演讲者明确认识到其中的亮点与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举办不同主题的辩论赛,并让学生们充当赛事的主持人与解说员,以此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到锻炼,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此外,在对具体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上台演讲,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等。同时,在学生们进行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一旁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大家播放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以此来让学生们更为容易地进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通过朗读迁移,加强对语言表达内容的揣摩
如今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发音不准、语调混乱、语气不符等情况,而通过朗读往往只能让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节奏得到一定的培养,想要真正地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语调、语气、以及停顿等做到娴熟掌握,还需要加强其对语言表达内容的揣摩。以具体的例子来说,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就充分体现了特定情境当中的人物心理、神态、感情等的变化[4]。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片段,让学生们对其中的语境进行深入揣摩,对文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汉语言独特的表达形式,促进其语感的不断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课文内容知识的问答
想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而课堂问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不仅能够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问答环节,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并让学生来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此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始终围绕文章的内容,不能提出一些不着边际,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二是对于进行答疑的学生不要过于苛刻,需要多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勇于表现自己,提升自己汉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对于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需要通过暗示进行纠正,不能让一些批评的话语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
(2)比较鉴别
不同语境下的汉语言表达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所以想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语境,从而促进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运用语境鉴别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与鉴别,让学生们对其中的语言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揣摩上下文之间语意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字词、句子、段落,甚至标点进行增删调换,以此来体会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从中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所在[5]。比如,在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就有着十分强烈的前后对比,并且其中的很多标点符号也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而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研读,就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对中华汉语言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3)语境创设
在学生们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还原文章中的具体语境,那么就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更为容易地对文章进行理解。比如,在对一些写景类的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向学生们播放与文章内容相似的图片以及视频,就能让学生们快速地融入到文章语境中,很多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3.通过写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们的语境应用进行一定的指导,并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言不同语境的理解,从而促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创设语境
文章的创作都是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而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命题或者是半命题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内进行作文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做到对其情境的理解,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表达能力提升的方式,来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语言组织能力的增强。
(2)写改结合
很多人对于自己写的作文都不会进行修改,但是实际上,想要提升汉语言表达中的遣词造句能力,文章修改是其必经之路。在修改过程中,除了需要对一些词语、病句进行修改以外,还需要根据文章的语境,思考其中的一些文字表达是否合理,这样就能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具体语境的理解,从而促进其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例文摹写
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模仿,能够使学生们更加善于进行表达。在对例文进行摹写的过程中,其文章不一定要仅仅局限在课本内,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要摹写的文章。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摹写时,能够对文章进行思考,而不是抄袭。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文章摹写的方式,使学生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逐渐增强[6]。
(4)多读促写
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让他们通过多读促写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汉语言文化素养。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进行阅读,使其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每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通过不断积累,来驾驭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命题式的作文,对作文的题材与体裁都不加以限制,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帮助提高其汉语表达能力。
4.通过创设良好的汉语语境以及汉语环境,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
对于很多初次步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在此之前缺乏浓厚的汉语语言环境,从而使其汉语言表达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想要让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提升,就需要为其构建更为浓厚的汉语语境与汉语环境,让其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周围教师、学生们的影响,使其语言表达逐渐变得更为流畅。具体来说,可以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到一些汉语语言表达类的社团,如相声社、辩论社等,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交际语境,而这些真实的情境往往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大提升,不仅能够使其语感逐渐变好,而且还能培养其对汉语言的兴趣,掌握到更多不同语境下的交际规则与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其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方面也需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积极创造便利,如可以专门举办校园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华语歌曲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使其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并对汉文化逐渐产生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久执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以及构建更为浓厚的汉语言文化氛围与环境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并积极通过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表达,从而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