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宿州市5所农村小学448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频次,因而父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注程度,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为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务工、创业等活动。而受到城市户籍制度及工作稳定性等因素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1-3]。父母监护的长期缺位使得留守儿童遭遇到心理、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4-7]。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期发现影响其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调查与样本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1份,回收451份,剔除3份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48份。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宿州市5所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具体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所例。由表1可知,本次调查样本涵盖六个年级,其中三、五年级学生占比最高,而六年级学生占比最低,仅为7.4%,样本中男、女学生人数基本相等。就留守类型来说,多数学生为父亲双方均外出务工,占总样本数量的55.3%,而剩余样本中父亲外出务工的占绝大多数,母亲一方外出务工者仅为5.6%。另外,隔代监护是所调查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占总样本数量的68.1%。
表1 调查样本信息表
类型 分布指标 样本数 百分比
年级 一年级 69 15.4%
二年级 74 16.5%
三年级 109 24.3%
四年级 71 15.9%
五年级 92 20.5%
六年级 33 7.4%
性别 227 50.7%
221 49.3%
留守类型 父亲外出务工 175 39.1%
母亲外出务工 25 5.6%
父母双方外出务工 248 55.3%
监护类型 单亲监护 134 29.9%
(外)祖父母 305 68.1
亲戚 9 2.0%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量化统计
为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监护人文化程度以及与父母交流学习情况四个方面设计问题。在结果统计过程中,按照数字0-10来量化程度优劣,其中量化分值越高,表明学习状况指标越优。举例而言,在设计“共同居住人的受教育状况”问题时,提供的答案选项包括“本科及以上”“专科”“高中”“初中”“小学”及“没上过学”,其对应的量化分值分别为10、8、6、4、2、0。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所例。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在迟到、逃课、早退、抄袭和舞弊等问题上得分较高,而在选择是否喜欢学习上的得分仅为7.54,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遵守学习纪律,但主观上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学习习惯方面,仅有54.0%的学生能够经常在课前完成预习,而对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及课后问题收集等问题的得分分别为6.47和6.40,表明不少调查对象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调查还发现,监护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为4.0%,接近半数(45.8%)为小学及其以下学历。而与父母交流学习情况方面,虽然多数父母会经常询问学生学习近况(得分8.16),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频次不高,且父母难以通过与老师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
表2 调查对象学习状况的量化打分表
  调查内容 量化值区间 平均
得分
标准
偏差
最低分 最高分
学习态度 是否喜欢学习X1 0 10 7.54 2.92
是否迟到、逃课、早退X2 0 10 9.26 1.98
是否抄袭、舞弊X3 0 10 9.04 2.29
学习习惯 是否经常课前预习X4 0 10 7.44 2.99
课堂是否主动提问、回答问题X5 0 10 6.47 2.91
课后是否收集问题并设法解决X6 0 10 6.40 3.03
监护人文化程度 共同居住人的受教育状况X7 0 10 5.28 1.93
与父母交流学习情况 与父母联系交流频次X8 0 10 6.02 3.92
父母是否经常与老师联系X9 0 10 5.06 3.02
父母是否经常询问学习情况X10 0 10 8.16 3.28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差异分析
为了解年级、性别、留守类型和监护人类型等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调查样本最近一学期两次的数学单科的考试成绩,并计算出其平均分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留守儿童的成绩分值随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其中一年级学生平均成绩分数最高,为93.4分,与其他年级呈显著差异;二、三、四、五年级学生平均成绩在85-89之间,这四个年级并无显著差异;而六年级学生平均成绩最低,仅为77.3分。性别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成绩的重要因素,女生的平均成绩(88.5分)显著高于男生(86.5分)。就留守类型而言,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平均成绩(85-89分)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83.6分)。而单亲监护和(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成绩差异不明显,但二者均显著高于亲戚监护类型(83.2分)。
 
图1 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类型和监护人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差异分析
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问卷中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项目X1-X10,将其视为自变量,而将学生最近两次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为因变量,对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式(1)所示。
Y=0.730X2+0.530X3+0.982X5+0.535X6+0.471X8+63.302   R=0.396      (1)
由式(1)可见,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频次。其中,因子“课堂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X5的系数最高(0.982),说明课堂表现对学生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因子X2“是否迟到、逃课、早退”也有着较高的系数(0.730),意味着遵守学习纪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子;另外,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频次越高,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越有利,因此留守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儿童学习的关注程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宿州市5所农村小学的448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取得如下认识:①多数留守儿童能够遵守学习纪律,但主观上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留守家庭中儿童监护人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同时父母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关注不够;③ 留守儿童的成绩分值随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女生的成绩显著高于男生,监护人对儿童成绩有着明显影响;④ 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频次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父母应加强对儿童学习的关注,并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