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20人及1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常态。小班额作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教师完善课前准备与所创设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学习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继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小班额下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小班额;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农村小学布局结构由于受到父母务工与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使得其相较传统授课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班级整体呈现小班额化的发展倾向。在此前提下,师生沟通交流机会明显增多,拉近师生感情的同时也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深入分析小班额状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班额状态下针对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小班额的基本发展态势下,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在所推行创新理论与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实现实践活动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有效结合目标的方案,从而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的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下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与对待问题的主动探究意识。
1.与时代发展需要相匹配
当下人们正处于信息与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这使得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在要求具备基础技能的同时,也应具备个性特征与创新能力,并能主动吸取新的知识扩展自身[1]。全球化与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技术裂变,相较以往均发生了较大改变,知识更新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快。因此,掌握主动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了保证基本生存环境的基础条件,这就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2.传统教学反思结果
应试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束缚教师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教学体系的特殊性,需要将课程知识的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理论知识教学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控制力增强的条件下,学生自主能力却逐渐下降,不利于其独立意识的形成。为打破这一体系的限制,就应找寻一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途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改变其学习的被动行为属性。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体系的推行,使得传统教育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在明确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核心条件下,逐渐提高了学生问题探究积极性[2]。因此,在针对传统教学体系做深刻反思后,确定了社会对于全民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这也是在小班额条件下深入探析课堂改革模式的主要原因。
3.新一轮课改要求
课改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将原本的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接受形式,其达成转变目的的关键,在于将学生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调动,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以突显小班额条件下的教学优势。此学习方式表现出了合作、自由以及探究等学习理念,与课改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在这一背景上,自主探究学习的核心地位予以明确,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生源稳定性,相较以往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4.体现数学学科标准理念
一切的教育教学均应围绕“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我创造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推进独立探究学习进程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为课堂核心”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而新课改标准下,却明确了“师生平等”这一教学核心,其在小班额的数学课堂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此一来,将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单一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多样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二.小班额条件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要求
1.下功夫熟悉学生
要上好一堂课,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熟悉自己的学生。上好一堂课如同打一个漂亮胜仗一样。俗语有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每一个教师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十分清楚,“知己”比较容易,难的是“知彼”。一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如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学习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记忆能力、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千差万别,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教学工作更加困难,如果教师不针对这些差异进行规划,不熟悉学生,不重视这些细节,有效课堂便无从谈起。面对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必须要克服困难,通过家访、班会等,与学生谈心谈话,花费一定的精力,下功夫熟悉每一个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熟知学生品行,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科学教学氛围的关键,在于需要设计部署各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元素,使得班级环境呈现出动态化、家庭化以及现代化的特征。例如,建议将学生优秀的数学题解题步骤予以展示,并张贴具有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鼓励标语。
3.探索组织形式
为了让教学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应当尝试利用新型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用更加趣味性的教学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浓烈的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搭配教学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融入教学环境,实现高效学习,让学生的每一个思想都能够得到全面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数学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方案,继而达到分组、个性化以及全班教学之间的平衡目的[3]。过程中建议穿插多类新式教学方法,如尝试教学、游戏教学、激发勉励教学等,从而实现全面展开素质化教学方案的目的,提供实施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
4.保证班级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由于小班化的特殊性,数学教师应以课程的基本标准与特点为前提,联系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找寻最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保证教学的高效性[4]。分组与个别教学的穿插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提供了对应更多综合素质提升的学习方案。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环节的重视,激活学生在情感、逻辑思维等层面潜在能力,继而实现长久获取到课堂教学良好效果与利益的最终目标。
5.展现教学艺术优势
通过在课堂上提高师生互动频率的方式,将显著增加师生之间心灵碰撞的几率,并在此状态下将教师对课程教学流程的灵感予以充分激活,继而奠定教师主动钻研小班教学流程的基础。此外,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想要展现教学艺术的想法与小班教育的理念并不贴合,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将数学课堂与其他课程类型相结合,组织展开综合活动课、语数联合课等。
三. 小班额条件下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挖掘课本教学中国的内涵,重点规划课堂教学的难点,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给出贴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满意方案。只有让教学规划更加完善,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环节,给学生的讨论流出更多的时间,才能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有效性。如果教师擅长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前期制作好课堂讲解的课件,并且在课件内进行色彩的渲染,很多学生对于课件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但是课件中浓烈的色彩却会给他们非常美好的视觉体验,利用色彩渲染课件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课件内设置一些课外内容的链接,课内的知识也许范围十分有限,但是利用课外的内容,可以让整体的教学氛围进行延伸,通过科学外的知识也能更好解决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细小的问题,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当将课件的内容逐步完善,让课件的内容更适合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除此之外,在教学备课环节也应当设立一些疑问环节,教师应当思考有哪些问题适合学生在课前讨论,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就可以用问题引入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学习更多的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
2.营造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提升,也更利于后续教学进程的推进,促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理论在数学课堂中更好贯彻与落实。
微笑课堂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以一颗真挚的心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也为学生无所顾虑地表达出有关问题、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想法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下与其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者与引导者的优势,以创设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将提升,也更利于后续教学进程的推进。
3.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应用数学的场景,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数学知识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能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欲望。其次,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中,通过情景的模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进行模拟的过程中,也会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让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学生通常对故事感兴趣,尤其是在合适的角色扮演条件下,更能发挥其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基于此,若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巧妙的方式融入至故事情节中,在提高数学趣味性的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完备条件,继而达到了顺利推进教学进程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除法”的这一章节中,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与情境教学融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向学生播放“分桃子”的故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将桃子平均分给不同的小动物,”随后抽取几个学生到台前,亲自按照他们的方法分一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有较好的课堂情境体验。
4.组建学习小组
小班额的教学状态下,作为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其能够在所创设的平等课堂氛围下提高其学习自主性。教师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卸下心理防备继而无法顾虑地展开交代完成的学习活动,并在互帮互助的态势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予以充分调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目标。
为确保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个人知识水平与性格差异为前提,制定合理的分组方案,并做好班级学生的优化组合工作。教师应预先明确所举办合作活动的目的,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身合作技能水平,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继而了解到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活动的真实想法。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所设置的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应具备唯一性,而是应联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在设置的阶段提升目标基础上,激活其共同探究的欲望,继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5]。
5.作业当堂面批
鉴于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特征,有利于教师当堂面对面批改学生作业。教师通过面批作业,有利于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以及情感交流,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想品质以及情感目标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这与落实“双减”,贯彻教育部“五项管理”等政策精神不谋而合。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农村地理位置与家庭成员的特殊性,使得小班额教学状态下的数学教学体系,应与常规化教学予以区分。总而言之,想要将小班额状态下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就需要教师明确自身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合作者与建立者。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