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能够合理地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元素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积极意义,并总结了几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渗透的策略,希望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课前导入、文章分析、课堂互动、西方节日讲解、引入课外知识以及开展写作教学等途径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元素,促进初中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元素;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化元素中凝结着国家历史、传统精神、民族气节和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英语学习者需要具备正确使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素养,这就要求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中西方历史、习俗等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提升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兴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元素的策略,巧妙地帮助学生积累中西方文化知识,并使其感受到文化差异,从而高效实现培养其跨文化意识的目标,进而能够在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期间,巧妙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提升交际活动的有效性。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渗透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积极意义
1.强化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认识
很多人在与外国友人开展交际活动期间,都会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没有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点。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帮助其意识到不同国家历史、习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点[1]。在渗透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方国家的历史、习俗、节日等相关基础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思考所学内容,主动将各国的交际习惯、生活特点等元素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点,为使用英语正确开展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2.强化尊重不同国家文化的意识
跨文化交际要求学生能够尊重各国文化,在宣传本国传统历史习俗的同时,避免为他人带来不适。在强化学生对各国习惯和习俗异同点的认识后,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模拟与西方国家开展交际活动的实际情境。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尊重别国习俗和交际行为,并尊重本国优秀传统的习惯,从而促进其尊重不同国家人们生活习俗和习惯意识的提升,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也会实现交际活动的高效性,提升对话过程中的愉悦感。
3.强化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主动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大量的国内外文化知识。仅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当其对特定知识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后,很容易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对其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巧妙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西方的历史、习俗、传统等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扩充自身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其跨文化意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渗透的策略
1.借助词汇教学渗透文化元素
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词汇学习是一项枯燥的学习过程,经常出现学习热情不佳、应用意识不强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在词汇讲解过程中忽视了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与文化元素之间的关联。因此,教师要创新词汇教学的方法,在词汇讲解的同时渗透文化元素,在提升学生新词学习效率的同时强化其跨文化意识。
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8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词汇教学为例,在讲解“volunteer”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入美国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并引入与美国学生参与医疗卫生、小区公共服务、文体软育等志愿服务领域相关的案例,自然地引入与“visit the sick kids in the hospital”“clean the city parks”“volunteer in an after-school study program”等单元中与志愿服务相关的短语。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让初中生理解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体会到参与相关活动对人才素养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查找中国志愿服务相关的新闻或文章,对比中美志愿服务行为背后蕴含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感受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同时,在深入学习“volunteer”这一词汇后,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单元中对话或短文的内在含义,促进其对单元中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探索。
2.借助单元导入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话题都与中西方的生活习惯、社会背景、思想观念等元素具有密切联系。有效的单元导入,可以使学生对单元话题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3]。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导入环节,合理渗透文化元素,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的热情。借助视频、故事、生活中常见的片段等方式设计导入活动,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其快速捕捉导入环节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
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教学为例,在单元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与《Journey to the West》《Yu Gong Moves a Mountain》《Nv Wa Repairs the Sky》等相关的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上,提出“Here are some important legends. Can you retell the stories in English to show the spirits of Chinese?”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尝试使用英语讲述故事,又可以使其在复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故事中蕴含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
3.借助英语语篇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文章中都引入了重要人物、节日、事件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语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并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引入历史事件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扩充其知识储备,自然地将文化元素渗透于语篇教学中。
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课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教学为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生都不能理解“Dr. Martin Luther King was killed.”这一事件为什么会让人们产生深刻的记忆,缺乏对“completely shocked”“did not talk”“in silence”等场景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研读《I Have a Dream》演讲稿,从而进一步体会Dr. Martin Luther King的情怀以及美国思想和历史文化。以上,通过科学补充背景知识并组织深入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篇传递文化信息,并借助相关内容分析积累更多的跨文化知识。
4.借助情景表演渗透文化元素
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活动,引导其在设计表演内容的过程中,自主挖掘中西方文化元素[4]。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话题,适当补充相关知识,提升其跨文化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补充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更具趣味性的语言,防止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有所降低。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o you like to visit? 教学为例,完成Section A 2d 对话的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教材内容自主编创对话,开展情景表演活动,使其在设计“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But do you know……?”等问题的答语过程中,强化对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的理解,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想要参观的地点,为其补充基础的文化知识,引入当地的重要建筑、人们的生活习惯、最佳参观时间等。例如,当学生提出自己希望到西安旅游时,教师可以简要讲解Terracotta Army、Xi’an City Wall、Shaanxi History Museum等西安著名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从而使其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理念、文化传统以及艺术特色等。当学生表示自己希望到伦敦旅游期间,教师可以引入英国礼仪相关知识,如“It’s rude to push in before others”“British people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all the time.”等。在补充相关信息期间,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简笔画、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等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最后,教师要引入名言“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从而实现高效借助情景表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标。
(五)借助重要节日渗透文化元素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是传承本民族习俗、精神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习各国庆祝重要节日期间主要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饮食、语言、历史、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见,讲解节日习俗是渗透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重要节日,并全面讲解相关知识。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课文《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教学为例,在讲解课文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以“Thanksgiving ”为话题开展讨论,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分享与感恩节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等,鼓励学生分析中美人们在庆祝重要节日时的异同点,从而促进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而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前讨论的内容,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Thanksgiving 这一重要节日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查找更多与Thanksgiving 相关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为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做好铺垫。
6.借助日常积累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生需要在学习期间积累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在教学期间鼓励学生积极收集课内外优秀句子、经典诗歌等。教师可以巧妙将渗透文化元素的工作融入到这一教育环节中,结合教学主题分享优秀的句子,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课外知识期间,体会不同句子的内涵,进而积累更多与中西方文化相关的知识,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学为例,Section B 2b 三段短文描述了Jeff Green、Huang Lei和Mary Smith三人对待友谊的不同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与友谊、朋友相处等相关话题相关的英语句子和诗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句子翻译为英文,也可以引导其探究《A Forever Friend》《The Arrow and the Song》等歌颂友谊的经典英语诗歌,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友谊这一话题观点之间的异同。以上,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学生积累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有效扩充其知识储备,并自然地渗透文化元素。
7.借助写作教学渗透文化元素
写作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文化元素的有效途径。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期间,教师不仅可以适当引入文化相关的词汇、话题、常用表达方式等,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文章结构期间,体会到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以此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能够在与西方文交流期间,快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教学为例,完成Section B 2b课文《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练习活动,引导其模仿课文结构,以《How Can We Become a Good English Learner?》为题仿写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英语短文写作方式,意识到正文部分的小标题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进而初步体会英语表达习惯的特点。完成学生作文的批改后,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开展学生作品点评。在此期间,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英语文章的探究深度,意识到除段落小标题外,课文中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都与段落主旨紧密关联。教师要抓住文化教育时机,引入部分经典中文文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很多英语文章中都习惯于直白地点名主题,而中文文章中则经常会出现含蓄、渐进的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作品分类,从而点评其表达方式,加深其对中西方表达习惯差异的记忆。以上,教师通过结合中西方经典文章开展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透过文章结构感受到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
结语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文化元素,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和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将相关教育引导活动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词汇教学、文章教学、节日讲解等途径,自然地渗透文化元素,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并提升其自主收集相关内容的热情。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元素;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化元素中凝结着国家历史、传统精神、民族气节和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英语学习者需要具备正确使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素养,这就要求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中西方历史、习俗等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提升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兴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元素的策略,巧妙地帮助学生积累中西方文化知识,并使其感受到文化差异,从而高效实现培养其跨文化意识的目标,进而能够在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期间,巧妙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提升交际活动的有效性。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渗透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积极意义
1.强化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认识
很多人在与外国友人开展交际活动期间,都会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没有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点。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帮助其意识到不同国家历史、习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点[1]。在渗透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方国家的历史、习俗、节日等相关基础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思考所学内容,主动将各国的交际习惯、生活特点等元素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点,为使用英语正确开展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2.强化尊重不同国家文化的意识
跨文化交际要求学生能够尊重各国文化,在宣传本国传统历史习俗的同时,避免为他人带来不适。在强化学生对各国习惯和习俗异同点的认识后,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模拟与西方国家开展交际活动的实际情境。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尊重别国习俗和交际行为,并尊重本国优秀传统的习惯,从而促进其尊重不同国家人们生活习俗和习惯意识的提升,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也会实现交际活动的高效性,提升对话过程中的愉悦感。
3.强化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主动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大量的国内外文化知识。仅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当其对特定知识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后,很容易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对其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巧妙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西方的历史、习俗、传统等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扩充自身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其跨文化意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渗透的策略
1.借助词汇教学渗透文化元素
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词汇学习是一项枯燥的学习过程,经常出现学习热情不佳、应用意识不强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在词汇讲解过程中忽视了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与文化元素之间的关联。因此,教师要创新词汇教学的方法,在词汇讲解的同时渗透文化元素,在提升学生新词学习效率的同时强化其跨文化意识。
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8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词汇教学为例,在讲解“volunteer”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入美国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并引入与美国学生参与医疗卫生、小区公共服务、文体软育等志愿服务领域相关的案例,自然地引入与“visit the sick kids in the hospital”“clean the city parks”“volunteer in an after-school study program”等单元中与志愿服务相关的短语。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让初中生理解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体会到参与相关活动对人才素养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查找中国志愿服务相关的新闻或文章,对比中美志愿服务行为背后蕴含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感受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同时,在深入学习“volunteer”这一词汇后,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单元中对话或短文的内在含义,促进其对单元中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探索。
2.借助单元导入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话题都与中西方的生活习惯、社会背景、思想观念等元素具有密切联系。有效的单元导入,可以使学生对单元话题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3]。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导入环节,合理渗透文化元素,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的热情。借助视频、故事、生活中常见的片段等方式设计导入活动,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其快速捕捉导入环节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
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教学为例,在单元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与《Journey to the West》《Yu Gong Moves a Mountain》《Nv Wa Repairs the Sky》等相关的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上,提出“Here are some important legends. Can you retell the stories in English to show the spirits of Chinese?”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尝试使用英语讲述故事,又可以使其在复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故事中蕴含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
3.借助英语语篇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文章中都引入了重要人物、节日、事件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语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并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引入历史事件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扩充其知识储备,自然地将文化元素渗透于语篇教学中。
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课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教学为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生都不能理解“Dr. Martin Luther King was killed.”这一事件为什么会让人们产生深刻的记忆,缺乏对“completely shocked”“did not talk”“in silence”等场景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研读《I Have a Dream》演讲稿,从而进一步体会Dr. Martin Luther King的情怀以及美国思想和历史文化。以上,通过科学补充背景知识并组织深入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篇传递文化信息,并借助相关内容分析积累更多的跨文化知识。
4.借助情景表演渗透文化元素
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活动,引导其在设计表演内容的过程中,自主挖掘中西方文化元素[4]。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话题,适当补充相关知识,提升其跨文化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补充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更具趣味性的语言,防止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有所降低。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o you like to visit? 教学为例,完成Section A 2d 对话的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教材内容自主编创对话,开展情景表演活动,使其在设计“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But do you know……?”等问题的答语过程中,强化对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的理解,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想要参观的地点,为其补充基础的文化知识,引入当地的重要建筑、人们的生活习惯、最佳参观时间等。例如,当学生提出自己希望到西安旅游时,教师可以简要讲解Terracotta Army、Xi’an City Wall、Shaanxi History Museum等西安著名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从而使其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理念、文化传统以及艺术特色等。当学生表示自己希望到伦敦旅游期间,教师可以引入英国礼仪相关知识,如“It’s rude to push in before others”“British people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all the time.”等。在补充相关信息期间,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简笔画、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等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最后,教师要引入名言“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从而实现高效借助情景表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标。
(五)借助重要节日渗透文化元素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是传承本民族习俗、精神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习各国庆祝重要节日期间主要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饮食、语言、历史、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见,讲解节日习俗是渗透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重要节日,并全面讲解相关知识。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课文《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教学为例,在讲解课文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以“Thanksgiving ”为话题开展讨论,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分享与感恩节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等,鼓励学生分析中美人们在庆祝重要节日时的异同点,从而促进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而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前讨论的内容,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Thanksgiving 这一重要节日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查找更多与Thanksgiving 相关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为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做好铺垫。
6.借助日常积累渗透文化元素
初中生需要在学习期间积累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在教学期间鼓励学生积极收集课内外优秀句子、经典诗歌等。教师可以巧妙将渗透文化元素的工作融入到这一教育环节中,结合教学主题分享优秀的句子,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课外知识期间,体会不同句子的内涵,进而积累更多与中西方文化相关的知识,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学为例,Section B 2b 三段短文描述了Jeff Green、Huang Lei和Mary Smith三人对待友谊的不同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与友谊、朋友相处等相关话题相关的英语句子和诗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句子翻译为英文,也可以引导其探究《A Forever Friend》《The Arrow and the Song》等歌颂友谊的经典英语诗歌,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友谊这一话题观点之间的异同。以上,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学生积累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有效扩充其知识储备,并自然地渗透文化元素。
7.借助写作教学渗透文化元素
写作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文化元素的有效途径。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期间,教师不仅可以适当引入文化相关的词汇、话题、常用表达方式等,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文章结构期间,体会到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以此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能够在与西方文交流期间,快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教学为例,完成Section B 2b课文《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练习活动,引导其模仿课文结构,以《How Can We Become a Good English Learner?》为题仿写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英语短文写作方式,意识到正文部分的小标题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进而初步体会英语表达习惯的特点。完成学生作文的批改后,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开展学生作品点评。在此期间,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英语文章的探究深度,意识到除段落小标题外,课文中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都与段落主旨紧密关联。教师要抓住文化教育时机,引入部分经典中文文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很多英语文章中都习惯于直白地点名主题,而中文文章中则经常会出现含蓄、渐进的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作品分类,从而点评其表达方式,加深其对中西方表达习惯差异的记忆。以上,教师通过结合中西方经典文章开展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透过文章结构感受到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
结语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文化元素,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和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将相关教育引导活动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词汇教学、文章教学、节日讲解等途径,自然地渗透文化元素,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并提升其自主收集相关内容的热情。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