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构进行价值上的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现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状态相对而言则显得有些做作,或者说有些浮夸。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似乎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真实的、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带来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评价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推行和实施,以它全新的理念、全面的设计征服了所有的音乐教师。教研活动、课余探讨时,我们经常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去学习、去感受。如今,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如何来评价,即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来促进音乐教学的进行。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让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评价真正在音乐中起飞。
一、认识现状 ——音乐课堂吹来“浮夸风”
然而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经常用一些美好、激励性的话语表扬、鼓励学生。如“棒!棒!你真棒!”“太棒了!”“好极了”层出不穷地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在一片赞美声中完成了一节音乐“表扬”课,而当课堂中出现一些原则性、科学性的是非问题时,教师也不敢做出明确的判断,只能用模糊的语言淡化学生的错误。
笔者曾经在观摩一节低年级音乐课时做了不完全统计:“棒极了!”8次;“非常好!”5次;“真棒!”6次;“好极了!”3次。整节音乐课中教师的表扬性评价不少于20次,但几乎没有一次批评或意见性评价,一堂课在一片赞扬声中度过。扪心自问一下,整个上课中学生们的表现真如此之“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非这是一节已经“历练”了无数次的“表演课”,那就另当别论了。而真正关注课堂的老师还是会有所发现:低年段学生在歌唱时的音高音准上还需要及时提醒和纠正;‚面对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能还需要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ƒ小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有限,需要老师对课堂常规提出要求。
不难看出,一味地“赞美式”评价并没有什么实效,甚至还会有适得其反的时候。这种“浮夸式”的表扬可能使学生骄傲,更延续到中、高年段将对老师的表扬产生麻木情绪,赏识教育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确实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和行为,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久而久之,必将会使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能在表扬和激励的同时,教师更关注到评价的客观性和正确引导性,这会让评价更有效。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接受的心理需求,当他们说错、做错,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改正时,就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羞愧或是自责当中,心里肯定不好受。这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将他们从焦虑和自责当中引导到正确的行为矫正上来,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同样,当表扬学生时,也可以利用有利时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讨论分析——从问卷反馈中“找出路”
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学生和家长针对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做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不难发现,无论是艺术特长生还是理科学霸们,或是两不沾的学生,对于可以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音乐课还是喜欢的。而如何让这一份喜欢保持和延续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并为之付出努力的。
三、实践思考——让课堂评价“更合适”
如何让评价真正服务于课堂,如何不使评价手段只是“门面工程”,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科学有效的、合适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才能形成真正民主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创造与发展,真正使音乐留在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为教师,在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素质品格的同时,还需努力掌握各种评价的有效技巧,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1.时机的把握,为评价“插上翅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因此,只有找准了课堂评价的时机这对美丽的翅膀,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振翅而飞,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都是差异的个体,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2)不放“暗示”评价的时机
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及时地用老师的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来纠错,这种评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对,促进他改正。
2.合适的评价,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下面就以我自己的一堂五年级歌唱教学《摇船调》为例,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带来的精彩不断的课堂效果。
(1)赏识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应该就是赏识评价。教师用赞赏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肯定式的评价,去点燃光亮,将学生的瞬间闪亮无限放大,拨得更亮。例如,在导入环节,由听山歌、划小船的意境切入,提议学生分小组租船出行,为了方便记忆,为每一艘船取一个响亮又好记的船名。从“先锋3号”到与海盗船同名的“加勒比号”,从以组长名字命名的“殷嘉淳号”到爱校的“福山号”,这些有趣又充满个性的名字,引来老师的故意调侃:“能说说取名的缘由吗?”听似五花八门的理由,却说得头头是道,当然也得到了老师肯定和表扬。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都迫不及待要起航出行了。类似这样的赏识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挑战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良性竞争,教师给予鼓励评价,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通过拍击节奏感受劳动鼓点时,六个小组各自认领一条节奏,并进行练习和演示。当小组成功演示后,老师激励学生提出了小组轮流拍击和同时拍击的要求:“每一艘船都在鼓点中练习划行得很稳当,现在我们的船只要真的出发了,划船的过程中船员们必须齐心协力,划船的同时更要注意河道宽窄不同的通行间距,也要注意前后左右的安全哦!大家有信心吗?”果然,“船只间你来我往”井然有序。于是,老师紧接着提出:“要不要给鼓点配上点词唱一唱呢?岂不是更鼓舞士气?”学生们正在兴头上,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接受,于是歌唱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在“挑战式”评价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教学更是顺理成章。
(3)点拨评价——让“问题”不是问题
点拨评价是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启发、点拨、引导,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概念,并获得情感体验。当学生争议未决时,需要教师去“拍板”,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创编歌词环节,一个小组内的男女生对于“弯弯”“尖尖”“长长”的对应物发生了歧义,而且大家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勉强学生必须唱统一的歌词,而是请他们分别来演绎自己的创编内容,并邀请其他学生担任评委,来评价一下他们各自的内容是否贴切,是否需要改进?全班同学在共同努力下,将两个版本进行了改编合并,最终这艘船只的特色主题歌完美呈现。可见,在课堂上我们不局限于某些知识点的传授,而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价值与追求成功的信念,通过点拨式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感。
(4)兼容评价——让差异成为动力
兼容评价是指教师接纳学生的看法,从而调整课前预设的行为。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纠正,去引路,从而开拓视野,争取理解创作意图。还是创编歌词环节,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亮点”,有一位学生在歌词中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吐槽了一把,顿时点燃了课堂的“沸点”。当他觉得自己可能要被批评了,这时,我却站队到了他这一边!“蔡同学的歌词写得很真实,发自内心的写实。当我们感受着客家儿童划船时悠闲自在,再对比自己忙忙碌碌的现状,我也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抱怨!”其实在场的同学都感同身受,只是没想到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更没想到得是,最后老师还补充了一句:“这个创意的歌词说出了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没什么不好!音乐本身就是抒发情感,咱们唱一唱,吐吐槽,生活还得继续。学习是辛苦的,我们今天这叫苦中作乐。其实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没有不辛苦的,关键是要合理计划、掌握方法、那就会是收获了!”虽然没有预设会有这样的意外,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肯定更深刻。
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进步的愿望。音乐课堂上合适的评价将会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将会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使音乐课堂精彩不断。
四、挑战未来——让评价更新无限
课堂中的评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合适的、适时的评价都能让人不禁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等词来形容。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做到“有备无患”。
1.培养学生互评、自评的能力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认真仔细地关注别人的学习,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其次,引导学生学会用诚恳的态度和真诚的语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让提出评价意见的同学也进行表演。生生互评和自评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别人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判断是非对错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课堂教学的评价的过程变成一种反思、总结、提高的过程。
2.创造新意的评价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将教材和课堂评价糅合起来,创造一些有新意的评价方式。针对教材中具体歌曲设计有特点的语言及活动,既能充实课堂教学设计,又使教师脱离了枯燥的口头表扬,会让学生的新鲜感倍增,也会给评价增色不少。在《摇船调》的教学前,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份评价表,通过学生们的评价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本次教学的喜爱程度,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了依据和目标。而且,学生们的点评亮点多多,让老师如获珍宝,收获颇丰。
3.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不断进修,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坚持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让自己拥有全面的文化和专业的知识,这对教师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应是匮乏的、平淡的、浮夸的,而应是形式多样的;更应表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公正、合理地学生进行评定。教师要怀着真诚的心对学生发出朴实的评价,评价语言不矫揉造作、不虚伪;善于发现学生思想、言行中的闪光点,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科学、有效、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汲取氧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评价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推行和实施,以它全新的理念、全面的设计征服了所有的音乐教师。教研活动、课余探讨时,我们经常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去学习、去感受。如今,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如何来评价,即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来促进音乐教学的进行。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让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评价真正在音乐中起飞。
一、认识现状 ——音乐课堂吹来“浮夸风”
然而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经常用一些美好、激励性的话语表扬、鼓励学生。如“棒!棒!你真棒!”“太棒了!”“好极了”层出不穷地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在一片赞美声中完成了一节音乐“表扬”课,而当课堂中出现一些原则性、科学性的是非问题时,教师也不敢做出明确的判断,只能用模糊的语言淡化学生的错误。
笔者曾经在观摩一节低年级音乐课时做了不完全统计:“棒极了!”8次;“非常好!”5次;“真棒!”6次;“好极了!”3次。整节音乐课中教师的表扬性评价不少于20次,但几乎没有一次批评或意见性评价,一堂课在一片赞扬声中度过。扪心自问一下,整个上课中学生们的表现真如此之“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非这是一节已经“历练”了无数次的“表演课”,那就另当别论了。而真正关注课堂的老师还是会有所发现:低年段学生在歌唱时的音高音准上还需要及时提醒和纠正;‚面对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能还需要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ƒ小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有限,需要老师对课堂常规提出要求。
不难看出,一味地“赞美式”评价并没有什么实效,甚至还会有适得其反的时候。这种“浮夸式”的表扬可能使学生骄傲,更延续到中、高年段将对老师的表扬产生麻木情绪,赏识教育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确实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和行为,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久而久之,必将会使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能在表扬和激励的同时,教师更关注到评价的客观性和正确引导性,这会让评价更有效。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接受的心理需求,当他们说错、做错,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改正时,就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羞愧或是自责当中,心里肯定不好受。这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将他们从焦虑和自责当中引导到正确的行为矫正上来,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同样,当表扬学生时,也可以利用有利时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讨论分析——从问卷反馈中“找出路”
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学生和家长针对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做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不难发现,无论是艺术特长生还是理科学霸们,或是两不沾的学生,对于可以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音乐课还是喜欢的。而如何让这一份喜欢保持和延续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并为之付出努力的。
三、实践思考——让课堂评价“更合适”
如何让评价真正服务于课堂,如何不使评价手段只是“门面工程”,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科学有效的、合适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才能形成真正民主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创造与发展,真正使音乐留在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为教师,在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素质品格的同时,还需努力掌握各种评价的有效技巧,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1.时机的把握,为评价“插上翅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因此,只有找准了课堂评价的时机这对美丽的翅膀,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振翅而飞,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都是差异的个体,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2)不放“暗示”评价的时机
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及时地用老师的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来纠错,这种评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对,促进他改正。
2.合适的评价,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下面就以我自己的一堂五年级歌唱教学《摇船调》为例,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带来的精彩不断的课堂效果。
(1)赏识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应该就是赏识评价。教师用赞赏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肯定式的评价,去点燃光亮,将学生的瞬间闪亮无限放大,拨得更亮。例如,在导入环节,由听山歌、划小船的意境切入,提议学生分小组租船出行,为了方便记忆,为每一艘船取一个响亮又好记的船名。从“先锋3号”到与海盗船同名的“加勒比号”,从以组长名字命名的“殷嘉淳号”到爱校的“福山号”,这些有趣又充满个性的名字,引来老师的故意调侃:“能说说取名的缘由吗?”听似五花八门的理由,却说得头头是道,当然也得到了老师肯定和表扬。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都迫不及待要起航出行了。类似这样的赏识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挑战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良性竞争,教师给予鼓励评价,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通过拍击节奏感受劳动鼓点时,六个小组各自认领一条节奏,并进行练习和演示。当小组成功演示后,老师激励学生提出了小组轮流拍击和同时拍击的要求:“每一艘船都在鼓点中练习划行得很稳当,现在我们的船只要真的出发了,划船的过程中船员们必须齐心协力,划船的同时更要注意河道宽窄不同的通行间距,也要注意前后左右的安全哦!大家有信心吗?”果然,“船只间你来我往”井然有序。于是,老师紧接着提出:“要不要给鼓点配上点词唱一唱呢?岂不是更鼓舞士气?”学生们正在兴头上,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接受,于是歌唱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在“挑战式”评价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教学更是顺理成章。
(3)点拨评价——让“问题”不是问题
点拨评价是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启发、点拨、引导,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概念,并获得情感体验。当学生争议未决时,需要教师去“拍板”,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创编歌词环节,一个小组内的男女生对于“弯弯”“尖尖”“长长”的对应物发生了歧义,而且大家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勉强学生必须唱统一的歌词,而是请他们分别来演绎自己的创编内容,并邀请其他学生担任评委,来评价一下他们各自的内容是否贴切,是否需要改进?全班同学在共同努力下,将两个版本进行了改编合并,最终这艘船只的特色主题歌完美呈现。可见,在课堂上我们不局限于某些知识点的传授,而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价值与追求成功的信念,通过点拨式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感。
(4)兼容评价——让差异成为动力
兼容评价是指教师接纳学生的看法,从而调整课前预设的行为。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纠正,去引路,从而开拓视野,争取理解创作意图。还是创编歌词环节,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亮点”,有一位学生在歌词中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吐槽了一把,顿时点燃了课堂的“沸点”。当他觉得自己可能要被批评了,这时,我却站队到了他这一边!“蔡同学的歌词写得很真实,发自内心的写实。当我们感受着客家儿童划船时悠闲自在,再对比自己忙忙碌碌的现状,我也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抱怨!”其实在场的同学都感同身受,只是没想到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更没想到得是,最后老师还补充了一句:“这个创意的歌词说出了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没什么不好!音乐本身就是抒发情感,咱们唱一唱,吐吐槽,生活还得继续。学习是辛苦的,我们今天这叫苦中作乐。其实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没有不辛苦的,关键是要合理计划、掌握方法、那就会是收获了!”虽然没有预设会有这样的意外,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肯定更深刻。
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进步的愿望。音乐课堂上合适的评价将会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将会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使音乐课堂精彩不断。
四、挑战未来——让评价更新无限
课堂中的评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合适的、适时的评价都能让人不禁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等词来形容。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做到“有备无患”。
1.培养学生互评、自评的能力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认真仔细地关注别人的学习,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其次,引导学生学会用诚恳的态度和真诚的语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让提出评价意见的同学也进行表演。生生互评和自评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别人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判断是非对错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课堂教学的评价的过程变成一种反思、总结、提高的过程。
2.创造新意的评价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将教材和课堂评价糅合起来,创造一些有新意的评价方式。针对教材中具体歌曲设计有特点的语言及活动,既能充实课堂教学设计,又使教师脱离了枯燥的口头表扬,会让学生的新鲜感倍增,也会给评价增色不少。在《摇船调》的教学前,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份评价表,通过学生们的评价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本次教学的喜爱程度,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了依据和目标。而且,学生们的点评亮点多多,让老师如获珍宝,收获颇丰。
3.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不断进修,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坚持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让自己拥有全面的文化和专业的知识,这对教师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应是匮乏的、平淡的、浮夸的,而应是形式多样的;更应表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公正、合理地学生进行评定。教师要怀着真诚的心对学生发出朴实的评价,评价语言不矫揉造作、不虚伪;善于发现学生思想、言行中的闪光点,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科学、有效、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汲取氧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