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锻炼学生的创新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方式。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分段训练的模式,这样能够明显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们形成清楚的写作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分段训练模式的优点和运用依据,阐述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采用分段训练的主要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分段训练;小学语文;优点;依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为写作水平打下扎实基础的时期,想要顺利地完成一篇作文,需要具备两个基础条件,即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水平。只有具备这两点,才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描述出来。分段训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将关于写作的内容进行分解,使学生们一点一点地去了解和吸收,分阶段地巩固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写作的难度,最后可以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融合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效率,辅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分段训练模式的定义
分段训练的写作教学模式,主要就是把系统完整的知识,依据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成不同小部分,并且每个小部分之间都有不同的小知识点。和系统的知识相对比,划分之后的知识点会更加简洁明了,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小学语文写作知识的时候,采用分段训练的方法,就能从比较简单的语句开始,之后再联系整段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把全部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优点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分段训练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之后的教学引导下,教师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内容,依据流程展开教学。它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分段训练模式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在掌握读写能力以后,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学生们的每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日常教学指导工作中,做好充分有效地积累工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锻炼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分段训练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有很多的要求,需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不同的阶段,明确他们的个人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在正确的年龄阶段为他们进行合适的教学内容。分段训练的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们的身心发育,在逐渐的教学指导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打下扎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依据已有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们的读写水平着手,积极进行阅读引导和评价。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们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慢慢会形成自主分析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在阅读引导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们对文字和语言的积累,在之后的学习中,扎实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1]。
三、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1.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身心发育不健全,各方面都比较稚嫩,一些情绪都常常展现在脸上。所以,小学生们在写作情感上不能表达清楚,显得更加随性。此外,很多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写作,而不是主动地要求写作训练。
2.针对小学中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这个阶段的学生们身心发育有了一定的提升,情绪也更加平稳。在之前的训练基础上,他们对分段训练的认识也加深了,很多学生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从以往的被动写作转向了主动写作,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3.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处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身心发育已经比较全面,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也能在写作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丰富和准确,写作思路也更加清晰。在之前两个阶段的知识积累之后,小学生们在写作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自主性,很多学生对写作慢慢地产生了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一种爱好,积极地进行写作,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写作练习内容和学生们教材上所学的知识需要保持一定的相关性。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都是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它可以帮助学生们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另外,依据教材上的丰富的文章类型,学生们可以自主地探究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了文章之后,再实行写作练习,就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写作想法付诸行动,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2]。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了教材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 之后,可以美丽的风景为写作主题,让学生们练习写作。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想象的风景,把与自己想要描写内容的核心词汇写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把自己看到的景色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写作的根本核心,将写作和情感相融合,提升写作的质量。
2.由“点”及“面”展开教学
倘若将学生们的写作当成一场跑步比赛,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和探究应该在哪个阶段运用何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运用目的主要是什么,可以产生怎样的结果。在实施分段训练的时候,教师能够指导学生们掌握写作的核心规律,学生在可以熟练运用这些写作规律的时候,写作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但是写作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们的思想。
比如,在讲解《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写自己的家庭成员,因为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这样可写的内容就会比较丰富。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梳理写作的逻辑思维,如你的家中都有哪些人呢,你对他们的印象是怎样的呢,在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你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就会顺着问题整理自己的思路,将想要写作的内容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篇写作文章。
3.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学习的启蒙时期,需要积累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需要学会对句子进行缩写、扩写,背诵古诗以及文言文等。学生所学的这些知识,都可以为他们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差异性,对他们实行分段训练[3]。
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语言表达水平的锻炼时,首先就能先让学生们学会熟练地使用标点符号、词汇等基础知识,之后依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水平,训练学生们熟练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写作素材和段落划分的水平,这样学生们的写作质量就会大大提升。其次,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和学生们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思路,对其中的修辞手法等重点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懂得怎样将文章分段,掌握写作素材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分层方法。最后,教师需要锻炼学生们总结文章和分析结构的水平,换言之,就是在写作的时候,需要熟练地掌握写作的内容和核心,做好写作提纲,这样再进行写作会更加顺利[4]。
4.增加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字表达水平的训练
学好语文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别,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会写的学生也不一定就会说,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十分直接的联系,文字是组成文章的主要因素,所以,实施分段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从文字着手。教师的教学重点需要侧重学生们的词汇积累,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抄写到本上,慢慢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为写作打基础的阶段,教师们需要重视细节内容,在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时,及时督促他们改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文字表达水平包含的方面非常多,不但有词汇、标点、阅读等,还需要学生具有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方法。在积累词汇素材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记忆一些反义词、同义词等,这样能提升学生们的表达水平,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在语句方面,需要掌握缩句、扩句、被字句以及把字句等不同的句式,学生们需要在掌握这些基础句式之后,再学习其他复杂句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清楚,好的写作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和积累的,从基础开始,才能慢慢积少成多,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5.将自主分析和教师引导相融合
自主分析就是学生们需要自主地去分析探究写作的内容和思想,知道要运用什么方法去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的引导就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主要方向,不让学生们产生跑题的现象,依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教学和辅导。
比如,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规定两个写作主题,其中一个属于全命题“我的美丽家乡”,一个属于半命题“我的美丽的……”。这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们对全命题作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将写作的难点罗列出来,之后指导学生们掌握写作的注意事项,如哪些内容可以详细写,哪些内容可以略写等。之后再对比半命题作文,让学生们尝试自主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考虑自己所熟悉的人与事进行创作。在确定了文章题目之后,学生再展开整体分析,这样就会找到写作的核心,确定写作的思路。
6.渗透情感教育
优秀的文章不是仅仅只有好的词句,还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们讲解写作的时候,需要重点为他们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将所学的写作方法与情感相融合,产生情景交融的特点,使文章不但有文字美,还有情感美[5]。
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我想对您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启发学生们,思考自己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情景,挑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作为文章的开头,叙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自己真实想要诉说的话语。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先自主地列出写作提纲,将想要表达的事情和情感列举出来,找到写作的核心内容,之后再对每个段落展开描述,写上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经过这样的分段训练,学生们可以掌握作文的主旨,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提纲,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真正地实现情境结合,提升文章的情感态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分段训练的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运用分段训练模式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依据学生们的不同写作能力,科学恰当地为学生们设计最佳的教学策略,运用丰富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们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逐渐增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分段训练;小学语文;优点;依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为写作水平打下扎实基础的时期,想要顺利地完成一篇作文,需要具备两个基础条件,即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水平。只有具备这两点,才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描述出来。分段训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将关于写作的内容进行分解,使学生们一点一点地去了解和吸收,分阶段地巩固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写作的难度,最后可以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融合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效率,辅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分段训练模式的定义
分段训练的写作教学模式,主要就是把系统完整的知识,依据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成不同小部分,并且每个小部分之间都有不同的小知识点。和系统的知识相对比,划分之后的知识点会更加简洁明了,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小学语文写作知识的时候,采用分段训练的方法,就能从比较简单的语句开始,之后再联系整段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把全部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优点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分段训练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之后的教学引导下,教师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内容,依据流程展开教学。它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分段训练模式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在掌握读写能力以后,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学生们的每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日常教学指导工作中,做好充分有效地积累工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锻炼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分段训练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有很多的要求,需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不同的阶段,明确他们的个人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在正确的年龄阶段为他们进行合适的教学内容。分段训练的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们的身心发育,在逐渐的教学指导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打下扎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依据已有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们的读写水平着手,积极进行阅读引导和评价。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们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慢慢会形成自主分析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在阅读引导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们对文字和语言的积累,在之后的学习中,扎实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1]。
三、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1.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身心发育不健全,各方面都比较稚嫩,一些情绪都常常展现在脸上。所以,小学生们在写作情感上不能表达清楚,显得更加随性。此外,很多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写作,而不是主动地要求写作训练。
2.针对小学中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这个阶段的学生们身心发育有了一定的提升,情绪也更加平稳。在之前的训练基础上,他们对分段训练的认识也加深了,很多学生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从以往的被动写作转向了主动写作,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3.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分段训练模式
处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身心发育已经比较全面,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也能在写作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丰富和准确,写作思路也更加清晰。在之前两个阶段的知识积累之后,小学生们在写作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自主性,很多学生对写作慢慢地产生了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一种爱好,积极地进行写作,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写作练习内容和学生们教材上所学的知识需要保持一定的相关性。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都是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它可以帮助学生们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另外,依据教材上的丰富的文章类型,学生们可以自主地探究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了文章之后,再实行写作练习,就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写作想法付诸行动,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2]。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了教材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 之后,可以美丽的风景为写作主题,让学生们练习写作。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想象的风景,把与自己想要描写内容的核心词汇写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把自己看到的景色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写作的根本核心,将写作和情感相融合,提升写作的质量。
2.由“点”及“面”展开教学
倘若将学生们的写作当成一场跑步比赛,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和探究应该在哪个阶段运用何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运用目的主要是什么,可以产生怎样的结果。在实施分段训练的时候,教师能够指导学生们掌握写作的核心规律,学生在可以熟练运用这些写作规律的时候,写作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但是写作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们的思想。
比如,在讲解《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写自己的家庭成员,因为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这样可写的内容就会比较丰富。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梳理写作的逻辑思维,如你的家中都有哪些人呢,你对他们的印象是怎样的呢,在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你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就会顺着问题整理自己的思路,将想要写作的内容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篇写作文章。
3.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学习的启蒙时期,需要积累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需要学会对句子进行缩写、扩写,背诵古诗以及文言文等。学生所学的这些知识,都可以为他们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差异性,对他们实行分段训练[3]。
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语言表达水平的锻炼时,首先就能先让学生们学会熟练地使用标点符号、词汇等基础知识,之后依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水平,训练学生们熟练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写作素材和段落划分的水平,这样学生们的写作质量就会大大提升。其次,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和学生们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思路,对其中的修辞手法等重点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懂得怎样将文章分段,掌握写作素材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分层方法。最后,教师需要锻炼学生们总结文章和分析结构的水平,换言之,就是在写作的时候,需要熟练地掌握写作的内容和核心,做好写作提纲,这样再进行写作会更加顺利[4]。
4.增加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字表达水平的训练
学好语文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别,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会写的学生也不一定就会说,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十分直接的联系,文字是组成文章的主要因素,所以,实施分段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从文字着手。教师的教学重点需要侧重学生们的词汇积累,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抄写到本上,慢慢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为写作打基础的阶段,教师们需要重视细节内容,在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时,及时督促他们改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文字表达水平包含的方面非常多,不但有词汇、标点、阅读等,还需要学生具有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方法。在积累词汇素材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记忆一些反义词、同义词等,这样能提升学生们的表达水平,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在语句方面,需要掌握缩句、扩句、被字句以及把字句等不同的句式,学生们需要在掌握这些基础句式之后,再学习其他复杂句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清楚,好的写作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和积累的,从基础开始,才能慢慢积少成多,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5.将自主分析和教师引导相融合
自主分析就是学生们需要自主地去分析探究写作的内容和思想,知道要运用什么方法去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的引导就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主要方向,不让学生们产生跑题的现象,依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教学和辅导。
比如,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规定两个写作主题,其中一个属于全命题“我的美丽家乡”,一个属于半命题“我的美丽的……”。这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们对全命题作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将写作的难点罗列出来,之后指导学生们掌握写作的注意事项,如哪些内容可以详细写,哪些内容可以略写等。之后再对比半命题作文,让学生们尝试自主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考虑自己所熟悉的人与事进行创作。在确定了文章题目之后,学生再展开整体分析,这样就会找到写作的核心,确定写作的思路。
6.渗透情感教育
优秀的文章不是仅仅只有好的词句,还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们讲解写作的时候,需要重点为他们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将所学的写作方法与情感相融合,产生情景交融的特点,使文章不但有文字美,还有情感美[5]。
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我想对您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启发学生们,思考自己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情景,挑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作为文章的开头,叙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自己真实想要诉说的话语。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先自主地列出写作提纲,将想要表达的事情和情感列举出来,找到写作的核心内容,之后再对每个段落展开描述,写上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经过这样的分段训练,学生们可以掌握作文的主旨,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提纲,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真正地实现情境结合,提升文章的情感态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分段训练的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运用分段训练模式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依据学生们的不同写作能力,科学恰当地为学生们设计最佳的教学策略,运用丰富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们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逐渐增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