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并不在意每一朵花是否都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具备平等、关爱的管理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奉献阳关般的爱。表扬与批评作为教育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要有将表扬与批评和谐统一的能力与,以取得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文以“小学班主任表扬与批评教育方式和策略研究”为题,从批评与表扬的整体性分析,解析小学班主任表扬与批评的原则,并列举出批评和表扬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表扬;批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不仅是一项琐碎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班主任需要科学和艺术的加持才能够完成管理任务。同时,班级日常管理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也有其可遵循性。表扬和批评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其应善于使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最佳实践、宣传、表扬、制止和批评,以达到最佳的教育和教学水平,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批评与表扬的整体性分析
1.用包容的感情表扬和批评
首先,班主任用包容的感情表扬和批评学生。有些人常说:“教书很难,教育管理更难。”而班主任在教育中要将学生培养成感情丰富的人,培养成明辨是非的人,其学生的情感整合至关重要。为了表扬和批评学生,班主任必须用真挚和善良的感情培养“活力”。其次,班主任应合理地设计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年轻学生的竞争心理决定了他们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适当的表扬方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优秀的学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给予公平的表扬,这不仅可以及时确认学生的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心理,使得鼓励和表扬将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当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个性,用真实的情感影响他们,达到相互理解的状态。同时,班主任要意识到鼓励学生改变情绪的重要性,批评的目的不是批评。在批评之前,必须找出原因。学生不应该因为批评而不及格。总之,包容的情绪能够容纳学生一切美好与不美好,让批评和表扬都不会那么锋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表扬和批评中获取成长的营养[1]。
2.用正确的语言表扬和批评
虽然“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它也具有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可以运用更好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在表扬中感受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批评中接受教育,真正理解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缺点。此外,班主任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机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的语言和方式要生动、准确、自然。班主任不应该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和批评中摸不着头脑,必须注意谨慎和节制,既不能夸大其词,让学生在表扬与批评中迷失自我,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学生感受不到班主任对其认可与肯定。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种“错觉”,把师生关系当作一种个人关系,让学生更自然地接受班主任的表扬与批评。同时,班主任在面对挑剔的学生时,也应该注意语言技能,同样的感情必须有爱和理解,班主任说的话可能会打动学生,但也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情绪。班主任批评学生们帮助他们接受教育,这不是班主任的批评和表扬的过错,而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助,应该得到肯定和启发。
二、班主任批评方式
1.批评原则
(1)准确性。在批评犯错的学生之前,班主任应反复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做到正确客观,提高批评的准确性。班主任决不能基于谣言、自己的感情和偏见进行批评,要尽力避免批评的盲目性。
(2)灵活性.面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一般不要在公共场合直接批评学生,最好的机会是个人对话,这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理负担,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班主任的关怀,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但是在面对具有负面结果和非常负面影响的问题时,必须公开批评,以便让学生们意识到严重性。之后,班主任应尽快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消除他的抵触心理,让他感觉到班主任、老师、同学都为他知错能改而感到骄傲,并都愿意为他伸出援手,拯救他。此外,班主任必须注意不要在背后批评,也不要在领导、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语言性。在关注艺术批评时,班主任应该关注批评语言的艺术。首先,班主任不要发脾气,不要讽刺,不要说不礼貌的话。例如,将智力低下、不听话的学生称为“差生”等,这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严重损害班主任的形象。因此,批评的基调必须温和愉快,语言是委婉语,由此才能让被批评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倾听和接受,并且必须达到理性说服的效果。
(4)实效性。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将“批评”与“试探”有机结合。对于那些经常和偶尔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先“试探”再“批评”,在充分说明成功和好处的基础上做出适当批评。对于部分犯过错误但又想纠正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先从“批评”开始,通过“试探性”的表扬来鼓励他们纠正错误。此外,批评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项工作的开始。班主任不应该为批评而批评,批评过后,应该继续与学生沟通,只有这样,批评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批评方法。
(1)先肯定再批评,先道歉后批评。当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直接说出的话,很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当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他会感到悲伤和失落,再加上他人的不认可与批评,直接进一步加重学生的消极情绪。当父母批评孩子时,应该首先说出孩子的优点,然后再强调错误。例如,父母先鼓励孩子,再盯着他的错误看,还告诉孩子这件事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由此,学生在接受批评的时候,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2]。
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批评方式。当一个学生犯错之后,班主任与父母也要进行反省,考虑自己的问题,先向学生道歉,然后再批评他们。当学生犯重大错误时,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和班主任可能要重新考虑他们对孩子的责任,由此便出现了“先道歉后批评”的情况。例如,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两重身份,每当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总是先严厉地批评自己,告诉大家我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接受批评建议。
2.在关键时刻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
当成年人批评孩子时,他们总是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像以前那样爱他了,增加身体接触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误解。当班主任批评一个孩子时,可以转过肩膀或握手来解释真相,让彼此的心更贴近。我们知道忠言逆耳,当学生听见一些“重话”的时候,学生因为害怕,会本能地拒绝承认自己所做的错误。因此,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真诚地看着他们,并拍拍学生的肩膀,以获得仁慈和权威的双重效果。同时,在批评之后,班主任也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意识到犯错不可怕,要勇于承担。
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庭教育中,批评过后,父母不能总是忽视孩子的心理反应,对孩子板着脸,直接不理睬孩子。同时,在答应孩子一起出去游玩的前提下,也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就以此为理由拒绝出去游玩。家长应该让他们的孩子知道,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应该受到批评,但他们的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事情而不爱他,同时也能够为孩子留下“信守承诺”的好印象。
事实上,孩子们不喜欢批评,问题在于父母。因此,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批评的原则和技巧,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同时如果孩子们接受批评,批评就会成为表扬孩子进步的动力。人与动物不同,人们的言行受到道德、道德和法律的制约。所以,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做。此外,班主任与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孩子说错话或做错事,成年人必须立即接受批评教育,及时让孩子们明白错在哪里?正确的方式是什么?总之,可怕的不是犯错误,而是不敢承认和改正错误。
三、班主任表扬方式
1.表扬的原则
(1)先导性。班主任在表扬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被表扬的学生在实际表现中,其实更好,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或有一些积极的特点,更容易被表扬。但是他们身上的这种优点,可以成为全体学生效仿的对象,成为教育个人和集体的榜样。要想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班主任必须用一种强烈的发现能力来“擦亮”自己的眼睛。只有班主任充分重视表扬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有目标和指示[3]。
(2)及时性对于先进案例,班主任应抓住机遇,及时给予积极回应,或肯定,或表扬,这不仅可以保持创造先进范例的热情,而且可以促进班级集体心理的积极改善。如果“坏”学生做了好事,班主任必须立即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行为,让其感受到做好事带来的种种积极影响,从而转变其心态,使其在未来做出更多的好事。
(3)发展性。作为班主任,重点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变化。如果作为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他或她在考试中取得了任何进步,从不合格到合格,班主任应仔细观察他或她,并在细微的变化中,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
(4)范围性。如何获得认可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来说,优秀班级集体实施的表扬领域是应该“窄”一点,突出“典型”,以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集体气氛不好的班级应奖励“广泛”的表现。因为在这样一个班级里,不良风气与行为习惯居多,过度的表扬会孤立被表扬的人,不能充分发挥典型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扩大推荐范围,配合典型的积极作用[4]。
(5)含蓄性。在许多情况下,赞美的效果只有在大声赞美的状态下,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但是含蓄的表扬也具有极强的力量,能够让学生“心有所动”。例如,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的教学要求,只有少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时,此时班主任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站起来,此时做得好的学生明白老师的用意,同时也能够让做得不好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2.表扬的方法
(1)定期表扬。为了提高年级识别的效果,需要对各类学生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第一段:优秀学生应该因为他们的可持续性而受到表扬。以确保最优秀的学生努力实现“一切卓越”,从而防止“一优遮百丑”。常用的方法有“大题小作”和“多题合作”。
第二段:普通学生表扬与集体鼓励,比上不足,比下有足的特点,并不会引起全班的高度注意。如果班主任不表扬,这些学生可能随大流,继续做一个“透明人”。倘若对个人表扬,又难以服众。所以班主任可以表扬和补偿优秀的中等学生,并表示:“大家都很好,但是具有明显进步的人很少,所以不要停在原地,要努力前进。”
第三段:学困生,加大表扬,让其“露脸”。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言行,寻找亮点。同时,班主任在表扬的时候,还需要分类,尽量不要采用“进步”“更好”“特别伟大”“希望最好”“一点颜色”和“吸引我的注意力”等表扬语,容易使学生形成满意心理,不再努力。
2.表扬“特殊”学生
对于“调皮”学生而言,不仅不重视课堂,而且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班主任的课堂情绪,同时也会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情绪。因此,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烦恼。实际上,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能我们自己没有发现。因此,需要教师为“调皮”学生多花一些时间进行优点挖掘,然后对其进行表扬。
事实上,淘气的学生通常都很聪明,班主任要及时予以鼓励和纠正。激励是以欣赏学生行为的态度,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目的。班主任通常的赞许和鼓励的表情可能会改变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在增强自信方面。在使用激励时,应该注意及时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及时鼓励是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立即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多样性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如眼神、语言、手势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行为的肯定。鼓励适度,就是要准确把握赞美的尺度,实事求是。当然,必要的批评、纠正甚至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5]。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一部神奇的艺术作品,更是一场战斗。要勇往直前,必须有独到的眼光,攻防兼备。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更多的是教育管理者、班级社会的领导者和学生的精神领袖。班主任的任务是领导和指导班级的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使之协调一致,和谐相处。最后,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五有”,即:面带微笑,眼里有爱,嘴里有文明,脑子里有创新,心里有蓝图,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也让更多的学生在班主任的批评和教育中实现健康、全面成长,最终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